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5篇)

时间:2024-09-01 15:45:02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知识

  一、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和形式

  工作场所暴力指的是在工作环境中发生的各种恶意行为,包括但不限于身体攻击、人身威胁、言语辱骂、性骚扰等。这些行为在不同的职业领域中都有可能发生。

  具体来说,工作场所暴力可以分为以下几种形式:

  1.实施身体伤害:指直接对他人进行打击、踢踹、推搡等行为,造成身体损伤。

  2.恶意言语:包括侮辱、羞辱、威胁等言语行为,造成心理伤害。

  3.人身威胁:通过语言或非语言的方式,威胁他人的人身安全。

  4.性骚扰:在工作场所进行言语、行为等方面的性骚扰,侵犯他人的尊严和权益。

  二、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和发生率

  工作场所暴力的原因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心理压力:工作场所竞争激烈,工作压力大,个人情绪难以控制,容易导致暴力行为的发生。

  2.职业性质:某些职业如医务人员、警察等容易面临来自他人的暴力威胁。

  3.人际关系紧张:工作场所内部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办公室政治、同事间的矛盾等,也可能引发暴力行为。

  根据统计数据,全球范围内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率逐年上升。这对于雇主和员工来说都是一个严重的问题,需要采取措施来预防和管理该类事件。

  三、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目的是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使其能够辨别和规避潜在的危险。以下是一些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重要性:

  1.提供知识和技巧: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可以向员工提供相关的知识和技巧,使他们能够识别潜在的暴力威胁,了解危险信号,并学会正确应对。

  2.降低暴力事件发生的可能性:通过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员工可以了解如何避免激怒让他人产生暴力情绪,以及如何处理与他人的冲突。

  3.增强个人安全感和心理健康: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可以帮助员工建立自己的安全感,增强心理健康和抵抗压力的能力。

  四、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实施方法

  为了有效进行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以下是一些实施方法:

  1.提供专业培训:雇主可以邀请专业机构或人员为员工提供工作场所暴力安全培训,提供相关的应对策略和技巧。

  2.建立紧急响应机制:雇主应建立紧急响应机制,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提供相应的紧急联系方式,及时处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

  3.持续关注和检测:雇主应保持对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关注和检测,定期组织安全教育活动,提醒员工注意工作场所暴力问题。

  五、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效果评估

  为了评估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效果,雇主可以进行以下措施:

  1.定期调查员工满意度:通过定期调查员工的满意度,了解员工对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感受和改进意见。

  2.监测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通过监测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率,评估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的实施效果。

  3.举办经验分享会:可以组织员工间的经验分享会,让员工分享自己在工作场所暴力事件中的应对经验,促进学习和改进。

  六、结语

  工作场所暴力安全教育对于预防和管理工作场所暴力事件至关重要。通过提供相关知识和技巧,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和心理健康,以及有效的实施方法和评估措施,可以帮助雇主和员工共同营造一个安全、健康的工作环境。

篇二: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工作场所暴力的预防与控制策略

  工作场所暴力是指发生在工作或与工作相关场所的,针对人实施的身体侵害或心理威胁行为。除对人造成身体上的伤害外,辱骂、威胁和性骚扰等行为也属于暴力范畴。据国际劳工组织2006年6月公布的研究报告《工作场所暴力》称,工作场所的肢体暴力和心理暴力在全世界蔓延,在许多工业化国家已达到“泛滥程度”。该研究称,从恃强凌弱、聚众滋扰到精神状态不稳定同事的威胁、性骚扰和他杀,工作场所暴力在全球出现增加趋势。甚至恐怖主义行为,也出现在工作场所中。无论是在发展中国家或发达国家,曾经被视为“安全”的职业,诸如教师、社会服务工作者、图书馆员和医务工作者等,也越来越多地暴露在工作场所暴力之中。

  在我国,尽管对工作场所暴力问题的研究属于新兴领域,但其已经广泛存在于工厂、企业、政府机关、事业单位、科研机构等不同性质的工作场所之中。尤其是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口、资源、环境、效率和公平等社会矛盾较为严重,比较容易形成社会失序、经济失调和心理失衡等问题,并导致恶性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上海闸北公安局袭警案、不久前发生的长沙某税务分局爆炸案等就是典型案例。工作场所暴力的存在不仅严重危害职业安全,破坏单位内部稳定和工作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而且其产生的连带反应甚至影响社会治安秩序和公共安全。

  工作场所暴力的产生原因具有综合性,既涉及政治、经济、社会、文化、法制等因素,又涉及生理、心理、行为等因素;既有主观因素,又有客观因素;既有直接因素,又有间接因素,而且往往是诸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笔者认为,可以从四方面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

  一、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法律保障

  一方面,应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以及《集体合同规定》中增加工作场所暴力的相关规定和内容;另一方面,可以从我国实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制定一部专

  门的全国性“防范工作场所暴力法规”,对工作场所暴力的定义、类型、法律责任、救济途径等内容进行规定。当前,在沿海开放城市和经济发达城市,企业和务工人员较多,人员构成复杂、流动性大,属于工作场所暴力多发地区;医疗卫生服务、银行、销售等行业由于自身特点决定了工作场所暴力的频繁发生,这类城市或行业可以先行立法对工作场所暴力进行规制。此外,还应加强法制宣传教育、加大执法和法律援助力度。

  二、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制度保障

  公正的单位内部规章制度。单位应建立科学、公正的薪酬、绩效考核和晋升制度,并培育公正的组织文化和价值追求,增强组织的凝聚力。

  员工背景调查制度。在保证客观、公正的前提下,单位根据工作性质安排调查内容,通过审查把握求职者的性格特点、教育和工作经历、个人品质、道德水平、交往能力、工作能力等信息,以决定去留和安排具体的岗位。

  安全培训制度。单位应有计划、有步骤的开展工作场所暴力防范教育,提高员工防范暴力的能力。培训的内容包括:本部门防止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政策、引发暴力的危险因素、对暴力行为的识别及防范措施、岗前技能培训等。

  日常巡防督察制度。单位应加强日常的巡防督察,并建立快速求助报警机制,保证保安人员和警察在紧急情况下能够以最短时间到达现场,及时对暴力事件进行控制和处理。

  干预教育制度。单位应畅通上下级和平级之间的信息沟通渠道,培养员工适当沟通、积极认知、心理放松的生活和工作状态,完善员工诉求解决机制,加强信息收集和矛盾化解工作,落实对受到暴力威胁或伤害的员工安抚和心理疏导,最大程度上消除工作场所暴力火花。

  “零容忍”制度。单位应通过明确的规章制度以及对各种轻微行为和暴力倾向的处理,防止一般行为转化为暴力行为和暴力行为的升级,将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重点从“对暴力的快速反应”转移到“减少暴力和暴力威胁”上来。

  三、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组织保障

  逐步建立起由政府、单位、工会、医院、社区以及各专业机构(如律师事务所、心理咨询中心、法律援助中心等)组成的防范和援助网络,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防范工作场所暴力合力。单位管理者应会同相关人员(由安全部门、人力资源部门、员工援助部门、律师、顾问等组成)成立工作场所暴力威胁评估小组和暴力事件应急处置小组,对单位员工易于遭受攻击的脆弱性进行评估,并制定应对暴力威胁的行动建议、干预策略及处置预案。工会要不断提高表达诉求和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能力,并充分履行教育职能,通过广泛开展职业道德教育等手段做好职工的教育引导工作,防范叛逆心理、仇视心理和消极情绪等不稳定因素的出现。政府应充分发挥协调、规范、监督、调解和保障等作用,为劳动者提供健康、和谐的工作环境。

  四、预防与控制工作场所暴力的实体保障

  实体保障即通过环境设计消除产生工作场所暴力潜在的风险因素。如员工进出单位时佩戴统一证件及使用门禁卡,出入口的控制,安装监控系统和报警系统,配备保安人员等,以此甄别和阻止有暴力和不良动机的人员进入工作场所,有效防范外来人员实施的暴力。此外,可以通过工作区域的环境布局和物品的合理摆放、员工通道和紧急出口的设置等有效预防和控制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发生及危害后果。

篇三: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现状影响因素和对策

  随着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医疗服务已经成为了社会基本需求之一。而护士是医疗服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他们的工作是督促和协调医疗服务,在照料病人的过程中要维护病人的安全与健康,这项工作需要强大的专业知识和良好的人际交往能力。然而,护士工作过程中的暴力行为却给他们的工作带来了许多麻烦,如影响护士的工作效率,增加他们的工作负担,降低护士的专业素养等。因此,了解护士工作场所的暴力现状,分析影响因素,并提出对策,已经成为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研究始于上世纪80年代,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逐渐形成了一些共性。首先,工作场所暴力行为的种类和发生率差异很大,如口头攻击、身体攻击等多种形式,其中以口头攻击居多。其次,受暴力行为的护士主要是在护理病人的过程中遭受暴力,其中以精神科和急诊室的护士遭遇暴力的概率最高。再次,从受暴力行为的动机上来看,病人及其家属是其发起的主要原因,有些患者由于自身的病情导致情绪激动,有些家属则由于对治疗方案和治疗效果不满而产生负面情绪。最后,暴力事件发生的频率相对较高,尤其是对于疑难重症病人的护理,护士遭受暴力的风险相对较高。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复杂多样,如下:

  1.病人和家属的情绪波动较大,对医疗工作的掌握不理解,从而对工作进行非理性的反抗。

  2.护士在工作过程中遇到了较强的压力和困境,导致情绪紧张和不安全感。

  3.医疗机构的治理方式不够严谨,制度不够完善,对于暴力行为处理不到位。

  4.护士所执行的护理任务较为复杂,尤其是病情较重的病人,需要耐心和细心的工作,受暴力行为的风险相对较高。

  5.护士个人素质和能力的差异,他们的专业知识和人际交往能力影响着他们工作中暴力行为的承受度。

  1.完善医疗机构的治理方式,建立严谨的规章制度,从根本上管理护士工作场所暴力的发生。

  2.开展专业的培训,增强护士对于暴力事件的认知和防范意识,学习应对暴力事件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其专业素养和职业能力。

  3.药物治疗是针对病人或家属由于疾病受到的心理影响而导致情绪波动的有效途径,避免他们在工作场所产生负面情绪。

  4.设立专门部门处理暴力事件,对于发生的暴力行为给予及时有效的处理和处罚。

  5.护士需要加强对于自身情况的管控和调节,提高自我情绪管理的能力,下班后积极参加一些兴趣爱好的活动来缓解紧张的工作状态,从而减少受暴力行为的发生。

  四、结论

  护士工作场所暴力是当今社会的一种棘手问题,其严重影响到了护士的职业发展和个人身心健康。鉴于其发生的种种因素,改善治理方式、提高组织纪律、培训相关从业人员、加强自身情绪管理等一系列针对性措施是从根本上管理暴力行为的途径,帮助减少工作中的暴力行为,降低护士的工作负担,提高其工作效率和专业素养。

篇四: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急诊护理人员工作场所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应对策略

  摘要】

  目的从护理人员工作场所发现急诊护理中存在的暴力风险,分析这些因素产生的原因,以及探讨应对策略。方法

  针对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经过改造环境,改进流程,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加强医院辅助支持系统,加强患者和家属的教育和管理等一系列措施。结果

  有效预防和减少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率。

  【关键词】

  急诊室

  医院

  护理人员

  工作场所

  暴力

  医院工作场所暴力已经成为威胁医务工作者健康和生命的重要卫生问题[1]。尤其是急诊科的护士,她们活动在医疗工作的最前线直接面对一些突发状况,患者的病情复杂多样,大多数发展迅速,工作任务重,应急性强,有时还不能得到患者家属的支持,因此急诊科护士是遭受工作场所暴力高危人群[2],这些都要求医护人员要有较高的医疗水平,敏捷的思维,全方位的考虑,快节奏的工作效率,要承担较高的风险[3]。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引起受暴者委屈,愤怒,恐惧的一般不良心理体验,同时也会产生地位低位感,工作厌倦,工作满意度下降和离职想法[4]。为此对急诊工作场所暴力分析及原因及应对策略。

  一、工作场所发生暴力的高位原因

  1、急诊环境:太嘈杂,问路人员太多,路标不清晰,空间太小,诊室太少,没有独立药房,化验室太远。

  2、护理人员:相关知识缺乏,意外事件上报不及时,服务意识不够,人员不够,太忙,交班不仔细,技术差,沟通能力差。年轻缺发经验。

  3、患者及家属:等待时间太长,病情重或疼痛,经济压力,要求没有满足,不信任,缺少支持系统,酒精中毒,药物滥用,医院环境,就诊流程不熟悉。

  4、支持系统:化验报告不及时,住院没有床位,保安不到位,社会舆论,收费处排队时间长,放射科报告不及时,辅助人员少,送标本和检查不及时。

  二、应对策略

  1、改善环境:设立候诊区,急诊室附近增设急诊化验室和急诊取药窗口,重新设计指示牌,美化候诊区,在候诊区和诊间贴上良好沟通是治疗前提。

  2、改进流程:(1)引用科技化工作软件,促进急诊的科学化和系统化管理,提高护理人员的工作效率[5],建立急诊呼号系统,使患者有序就诊,建立一卡通,减少患者来回付费时间,加快就诊流程。(2)构建规范暴力事件处理程序,成立安全防范小组,包括有经验的管理者,法律顾问,保安,心理医生。制定预防报警和处理暴力事件的制度和流程,组织护理人员学习和使用,鼓励护理人员人身受到伤害时,及时登记和记录暴力事件,而不是通过个人渠道来解决。(3)建立急诊患者优先收治制度,组长和护士长随时协调床位和病房护理人员沟通,保证急诊患者及时入院。

  3、加强护理人员培训和管理:(1)优质服务技能的培训,制定每项操作的语言行为规范,使护理人员明确在做该操作和治疗时应向患者询问和解释的内容及行为上应遵循的动作,体现护理人员的职业素养。(2)工作场所暴力相关知识培训,使护理人员了解工作场所暴力发生的原因,识别工作场所暴力前兆,熟悉预防措施和应对工作场所暴力的方法。(3)制定预案,设置暴力发生的场景拍成录像,让护理人员进行练习,加强护理人员的沟通能力,和工作场所暴力应对技巧。(4)建立患者的主诉背景,目前评估中存在的问题,建议或措施的交接单,规范交班。(5)加强法律意识的培训,坚持规范的护理行为,做我们所写,写我们所做,杜绝

  安全隐患,真正树立起保护患者就是保护自己的职业意识,有效地堵塞工作中的漏洞。(6)护理文化建设有利于减轻护士的工作压力,促进护士身心健康。(7)充分发挥同事间支持系统的作用,帮助护士改善护患关系,缓解职业压力[6],新员工实行导师制,促进年轻护士快速成长[7],一旦发生工作场所暴力事件,同事间,支持人员立即对受暴者进行疏导,减轻心理压力,降低工作场合暴力事件不良影响。(8)规范上报表格,描述事件发生的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经过,发生原因及采取措施,对问题进行综合研究分析,在科室会议上分享,避免类似事件的发生。(9)加强急诊护理知识,应加大对急诊的护理人员护理知识系统培训从基础到临床,尤其急诊中常见病和多发病的护理,同时多参与急救知识学习,有效地运用相关急救知识,并分阶段的对护理人员的急救知识进行考核,达到务实基础的目的。(10)加强急救相关技能,熟练的急救护理技能是抢救成功的与否关键。急诊中常见急救护理技能通常涉及到心肺脑复苏术,中心静脉制管术,气管插管术,洗胃术。在平时的护理工作和学习中,应加强护理急救技能的学习练习,包括急救技能的适用范围,禁忌症,操作要点等。组织急诊护理人员进行培训,并进行考核。

  4、辅助支持系统的支持和帮助:保安定位定人。与放射科和化验室成立质量改进小组,保证急诊患者的检查结果在30分钟内完成。记录没有及时会诊的医生,与相应科室的沟通。开放急诊化验室,建立药房急诊窗口。

  5、对患者家属的宣传和管理:(1)急诊就诊流程张贴在醒目处,使患者和家属了解急诊就诊流程,减少不确定感。(2)操作前对家属进行宣教,让家属了解各项检查和治疗作用和意义。(3)危重病人让医生及时向家属说明疾病的严重程度,使家属做好心理准备。(4)减轻患者的疼痛,将疼痛作为第五项生命体征,创建无痛医院。(5)酒精中毒和药物滥用的患者放入抢救室治疗,高度关注该患者,联系相应的家属。(6)关注家属的情绪,设立家属休息区。

  参

  考

  文

  献

  [1]荆春霞,王声湧,陈祖辉,等.医护人员对医院暴力的认知状况调查[J].中国公共卫生,2004,20(3):338—339.[2]张斌.对医院工作场所暴力事件的思考[J].中国医院管理,2006,26(3):21-24.[3]陈祖辉,王声湧,荆春霞,等.医院工作场所暴力的流行病学特征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9,25(1):189-193.[4]王培席,陈传波,白琴,等.急诊护士遭受工作场所暴力后的体验[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5):437-439.[5]金静芬,许杰,沈国丽.急诊分诊管理程序的软件开发与应用研究[J].护理与康复,2007,6(4):219-22,223.[6]叶志弘,姜安丽.护士群体中同事支持系统的研0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07,42(10):938-939.[7]陈荣凤,沈洁,尹自芳.对护理本科生实施导师制的构想与思考[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5,22(7):82-84.

篇五: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

  摘要:据相关数据统计,医院尤其是急诊部门是最容易遭受暴力攻击的场所之一。急诊部门是遭遇紧急情况和突发事件最多的部门,其中的医护人员都拥有较高的工作水平,但因突发状况中存在的不稳定性,导致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极易遭受来自患者家属因情绪不稳定而产生的暴力袭击。为更好地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进行规避,本文就主要针对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进行总结,并提出相应预防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急诊护理;暴力风险意识;预防策略

  1、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

  1.1环境因素

  急诊部门是医院较为特殊的存在,主要负责处理突发状况,在主治医生到位前稳定好患者的生命体征。因其特殊的工作性质,导致急诊部门的就诊环境较为复杂,存在很多的不稳定因素。其中容易产生暴力事故的因素主要有以下几种:1、急诊环境过于嘈杂,容易导致医患的精神出现动荡,不利于救治过程中操作。2、诊室的相关重要标志较为模糊,无法起到提醒的作用。3、部分医院急诊部门的候诊位置,座位较少,家属没有足够的地方安置,从而在诊室通道聚集,稍不注意就会引起严重的暴力纠纷,进而影响后续救治工作的质量和效率。

  1.2医护人员的因素

  急诊部门特殊的工作性质会使医护人员全程保持高度集中和紧张的工作状态,进而在救治患者的过程中忽略了与患者家属沟通、安慰家属情绪的重要性,导致医护与家属的沟通不到位,为后续矛盾的产生埋下隐患。部分医护人员的技术水

  平不达标,综合素质较低,造成护理工作的不到位,使救治过程中的效率与质量产生大幅下降,导致患者后续治疗、恢复的效果大打折扣。

  1.3患者(家属)的因素

  患者与其家属作为矛盾冲突的重要参与人之一,大部分是暴力冲突的主要发起人。产生矛盾的主要原因可以总结为:作为患者或家属,本来就敏感、害怕、恐慌、担忧等种种恶劣情绪没得到充分的安慰和劝解,加上急诊部门自带的紧张环境、医护人员的忽视、家属的耐心不足等情况,使恶劣情绪被进一步激化,从而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除此之外,不少家属也会因为觉得医院急诊收费不合理而与医护人员发生争吵,给后续可能产生的暴力冲突埋下隐患。

  1.4医院的系统因素

  如果说上述因素都是人为可控的主观因素,那么系统因素就是无法及时改变的客观存在。主要有以下三种:1、化验检测结果较慢,导致患者无法得到下一步具体的救治计划。2、医院安排给急诊部门的床位较少,导致患者没有足够的地方进行治疗,使患者无法第一时间得到诊治。3、排班不合理,导致紧急情况下,医护人员的数量不够,造成会诊较慢的情况发生,严重拉低了会诊工作的效率。

  2、急诊护理中暴力风险的预防策略

  2.1提升急诊部门的就诊环境,优化就诊流程

  工作场所发生暴力冲突的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就诊环境嘈杂、诊室地方较小、缺少候诊空间、路口标识模糊以及通道人员太多等。想要解决上述问题,就必须改善急诊部门的环境布局,保证诊室宽敞,方便医患进出,扩大候诊空间,并提供热毛巾或热水等物件,为患者家属营造一个稳定、安全的等待环境,缓解焦急、紧张的恶劣情绪。在此基础上,对急诊的就诊流程进行优化,使患者和家属可以找到控制感,减少焦虑、不安、失控等不良情绪,从而预防急诊护理中暴力冲突的发生。

  2.2加强急诊部门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

  医护人员作为暴力冲突的重要参与者之一,减少冲突最好的办法就是提升自身的专业能力,满足患者的救治需求,为患者的后续康复打下坚实基础。具体做法如下:1、加强医护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在面对不同的紧急情况下,能够熟练运用理论知识开展救治工作,提升救治过程中的效率和质量。2、对各类临床操作进行定期培训,制定科学合理的考核制度,从根本上提升医护人员的急救能力,保证医护人员高质量的专业技术水平始终如一。

  2.3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

  医患矛盾冲突的产生大都是因为缺乏沟通。急诊的医护人员在救治过程中,精神高度集中,极易忽视与患者家属的沟通,使家属无法得知病患的具体情况,进一步加剧紧张着急的恶劣情绪。所以为了医患有更好的沟通,医院必须要提高医护人员的人文关怀能力,严格遵守“以人为本、以患者为中心”的工作原则,学会设身处地和换位思考,与患者及其家属进行良好沟通,疏导不良情绪,从根本上提高患者(家属)的信任程度。

  2.4开展防范暴力的相关培训

  纵观多起医患暴力冲突事件,医护人员受到伤害的根本原因就是缺少预判暴力冲突的能力和意识。所有医院必须对容易产生医患冲突的部门进行防范暴力的相关培训,提高工作人员识别暴力隐患的能力,将矛盾冲突扼杀在摇篮里。通过对冲突概念、预防策略、应对技术、相关法律等课程的学习,全面提升医护人员面对暴力事件时的处理能力。

  2.5建立暴力识别和监查系统,善医院安保支持系统

  急诊部门患者家属的情绪相较于其他诊室而言,整体都较为紧张、烦躁,繁杂情绪延伸下的行动都会带有很强的攻击性,极容易产生暴力冲突。为更好地阻止暴力冲突,医院可以在急诊部门建立暴力识别和监查系统,使用监控、网络等先进技术,对诊室人员的眼神、声调、表情、语态、步态进行实时监测,一旦发现异常,医院的安保部门要在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维护现场秩序,为患者营造良好的救治环境,同时医院安保的支持系统也可以利用监查系统得到进一步的完善和优化。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急诊部门作为医院应对突发状况和紧急情况最多的科室,面临着许多的不稳定因素,导致医护人员在紧急救治的过程中,因高度集中精神面对患者而无法与家属进行很好的沟通,家属紧张、惶恐的情绪无法得到缓解,促使将救治过程中的不稳定因素全部归结到医护人员的身上,致使矛盾升级,导致矛盾冲突的产生。想要降低暴力事件的发生概率,就需要患者、医护人员、医院三方的共同努力,院方需要针对急诊护理中不同的暴力风险提出详细的安全预案,在保证医护人员生命安全的同时提高急诊救治的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刘陈勇,曹玉琼,龙晓秋.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与预防策略[J].医疗装备,2016,29(14):200-201.

  [2]丁忠康.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分析及其预防策略探讨[J].影像研究与医学应用,2017,1(07):253-254.

  [3]翟艳芳.急诊护理暴力风险因素及预防策略进展[J].实用临床护理学电子杂志,2020,5(04):198.

  [4]吕晓霞.急诊护理中的暴力风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对策[J].临床医药文献电子杂志,2020,7(34):133-134.

推荐访问:工作场所暴力风险发生的原因 暴力 场所 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