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专题范文 >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9篇)

时间:2024-08-22 12:45:01 来源:网友投稿

篇一: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正确方向

  作者:龚云

  来源:《前线》2016年第09期

  改革开放是党在新的时代条件下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进行的新的伟大革命,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党和人民事业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党的十八大后,中国进入全面深化改革阶段。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如何保证改革沿着社会主义方向发展,是一个关乎改革成败和社会主义命运的重大问题。***总书记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对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改革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指出:“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方向决定道路,道路决定命运。我国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取得巨大成功,关键是我们把党的基本路线作为党和国家的生命线,始终坚持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四项基本原则、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不实行改革开放死路一条,搞否定社会主义方向的?改革开放?也是死路一条。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而不是对社会主义制度改弦易张。”改革为什么要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呢?其原因有三。

  第一,是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巨大成就的成功经验。国内外一些人有意无意回避中国改革开放成功的根源在于坚持了社会主义道路。回顾30多年来的改革历程,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就在于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排除各种干扰,确保改革不变质、不走样。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第一条经验就是要“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2013年11月12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三十五年的改革历程也不是那么一帆风顺的,也经历曲折,但由于方向正确、驾驭得当,有了问题能及时纠正,所以取得了历史性成就”。******还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之所以具有蓬勃生命力,就在于是实行改革开放的社会主义”,是通过改革开放自觉地实现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之所以能够健康发展,就在于它是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目的是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既然中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在于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所以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坚持这条成功经验,始终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

  第二,有苏东巨变的前车之鉴。苏联、东欧等前社会主义国家也搞了“改革”,有的比我国还早,但他们的“改革”方向偏了,路走歪了,结果不但没有完善和发展社会主义制度、巩固和壮大社会主义事业,反而颠覆了社会主义制度,葬送了社会主义事业,让这些国家的人民重新遭受了资本主义制度的苦楚。俄罗斯学者克洛茨沃格曾评论道:“现在俄罗斯人民普遍感到上当了。俄罗斯有很多骗子,包括政治骗子和理论骗子。这些骗子在改革过程中从来不把最终目标告诉俄罗斯人民。他们知道,如果一开始就说出他们的最终目标是全面的资本主义,人民就不会跟他们走。所以,每走一步,他们只告诉这一步要干什么,而不说下一步要干什么,更不用说最终要干什么。这样一步一步走下去,等到他们的最终目标实现了,人们清醒了,认清了理论骗子和政治骗子的面貌,但是,这一切都太晚了。”所以“要及时识破骗局”。苏东蜕变的教训说明,改革过程中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直接决定着社会主义制度和事业的命运,关系到人民的幸福。

  第三,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在要求。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随着我国发展面临的国际国内环境发生深刻复杂变化,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企图影响中国改革的方向。因此,推进改革的敏感程度、复杂程度前所未有。在这种情况下,如何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和推进改革必须解决的重大课题。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背景下,坚持改革的社会主义方向,是一个关系到改革成败的严峻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就如何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正确方向进行了系统的论述。这些论述是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的重要指针,应该不折不扣地贯彻落实。

  坚持改革的目的是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指出:“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所以必须始终把改革创新精神贯彻到治国理政各个环节,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持改革的正确目标,必须坚持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2013年1月5日,他在十八届新进中央委员、候补中央委员学习十八大精神研讨班开班式上的讲话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植根于中国大地、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中国和时代发展进步要求的科学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我们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那就是不论怎么改革、怎么开放,我们都始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党的十八大提出的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基本要求。

  坚持公有制主体地位和共同富裕原则不动摇。必须毫不动摇发展和壮大国有经济,反对把国企私有化的主张,发挥国有经济主导作用,不断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控制力、影响力。2013年11月9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必须坚持?两个毫不动摇?。”2014年3月全国两会期间,******指出,深化国企改革是大文章,国有企业不仅不能削弱,而且要加强。国有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企业属于全民所有,是保障人民共同利益、实现人民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国有经济是社会主义制度的经济基础,国有经济的存在及其主导作用的发挥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核心,决定着整个社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如果国有经济退出竞争领域,就无法控制国民经济和提供财政收入,不仅不能引导其他经济成分沿着有利于社会主义方向发展,而且要靠非公有制经济的税款来养活,就必然成为非公有经济的附庸。

  必须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旗帜鲜明地反对土地私有化。2013年12月12日,******在中央城镇化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土地公有性质不能变”,“要尊重农民意愿、保障农民权益,防止土地过度集中到少数人手里,防止土地用途发生根本性变化,造成农村贫富差距过大”。2013年12月24日,他在中央农村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

  “要不断探索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制的有效实现形式,落实集体所有权、稳定农户承包权、放活土地经营权,加快构建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社会化服务为支撑的立体式复合型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2013年11月9日,******在《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中强调:“我国实行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我们仍然要坚持发挥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不是起全部作用。”2013年11月12日,他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要积极探索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殊规律。市场经济能够通过竞争促进经济发展,但“市场不可能真正实现公平,市场只能实现等价交换,只能是等价交换意义上机会均等的平等精神,这有利于促进效率,促进进步。但市场作用必然带来两极分化、贫富悬殊”。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用社会主义制度的优势和共产党的优势克服市场经济的负面作用,防止在发挥市场决定资源配置作用的旗号下,迷信市场,进而导致盲目崇拜市场经济的市场原教旨主义泛滥,犯市场幼稚病。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2012年12月4日,******在首都各界纪念现行宪法公布施行三十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在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成功开辟和坚持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为实现最广泛的人民民主确立了政治方向。”2014年1月7日,他在中央政法工作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深化司法体制改革,首先要坚持正确政治方向。”“深化司法体制改革,是要更好坚持党的领导、更好发挥我国司法制度的特色、更好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凡是符合这个方向、应该改又能够改的,就要坚决改;凡是不符合这个方向、不应该改的,就不能改。”

  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保证改革沿着正确政治方向的根本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确保改革取得成功;要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必须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保证中国共产党无产阶级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先锋队性质不改变,保证共产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不变,永葆党的政治本色;要激发党员的活力,增强党员意识,增强党员荣誉感责任感使命感,建立党员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机制;要坚持和加强人民民主专政,“不依靠专政就抵制不住资本主义的进攻。坚持社会主义就必须坚持无产阶级专政,我们叫人民民主专政”。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推进改革。改革开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发扬人民民主,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尊重人民首创精神,建立社会参与机制,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充分发挥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作用,齐心协力依靠人民推进改革。发挥人民主体作用,要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畅通民主渠道,健全基层选举、议事、公开、述职、问责等机制。开展形式多样的基层民主协商,推进基层协商制度化,建立健全居民、村民监督机制,促进群众在城乡社区治理、基层公共事务和公益事业中依法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健全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事业单位民主管理制度,加强社会组织民主机制建设,保障职工参与管理和监督的民主权利。

  坚持社会主义文化前进方向。2013年11月9日,******在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的讲话中指出,经济建设是党的中心工作,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在集中精力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一刻也不能放松和削弱意识形态工作,必须把意识形态工作的领导权、管理权、话语权牢牢掌握在手中,任何时候都不能旁落,否则就要犯无可挽回的历史性错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如果没有自己的精神独立性,那政治、思想、文化、制度等方面的独立性就会被釜底抽薪”。

  坚持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不能在根本问题上出现颠覆性失误。2012年12月7日至11日,******在广东考察工作时指出:“我们的改革历来就是全面改革。我不赞成那种笼统认为中国改革在某个方面滞后的说法。在某些方面、某个时期,快一点、慢一点是有的,但总体上不存在中国改革哪些方面改了,哪些方面没有改。问题的实质是改什么、不改什么,有些不改的、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是不改,这不能说不改革。”2014年2月17日,他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我国国家治理体系需要改进和完善,但怎么改、怎么完善,我们要有主张、有定力。如果不顾国情照抄照搬别人的制度模式,就会画虎不成反类犬,不仅不能解决任何实际问题,而且还会因水土不服造成严重后果。”在强调坚持政治定力和底线思维的同时,他多次强调改革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

  必须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同改革开放相结合,反对错误的改革观。******指出:“我们要坚持四项基本原则这个立国之本,既以四项基本原则保证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又通过改革开放赋予四项基本原则新的时代内涵,排除各种干扰,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许多事实告诉我们,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实际上存在两种截然不同的主张。一种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

  龙源期刊网http://www.qikan.com.cn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改革开放,即作为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的改革开放;另一种是坚持资产阶级自由化立场、要求中国“全盘西化”的人所主张的同四项基本原则相割裂、相背离、相对立的“改革开放”。这种所谓的“改革开放”的实质,就是资本主义化,就是把中国纳入西方资本主义体系。必须划清两者的根本界限,划清两种改革开放观,即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改革开放,同资产阶级自由化主张的实质上是资本主义化的“改革开放”的根本界限。

  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在这个紧要关头,原原本本学习、不折不扣学习贯彻落实******关于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重要论述是非常必要和及时的,这有助于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

篇二: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向,必须坚持()

  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必须坚持和加强()。

  A.

  党的全面领导

  B.

  社会主义道路

  C.

  改革开放

  D.

  马克思主义

  【答案】A

篇三: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

  全面深化改革

  【复习提示】

  此模块需要重点掌握的考点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

  一、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1.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提出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对全面深化改革作出了战略部署,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国家治理体系是在党领导下管理国家的制度体系,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各领域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安排,也就是一整套紧密相连、相互协调的国家制度;国家治理能力则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是一个有机整体,相辅相成,有了好的国家治理体系才能提高治理能力,提高国家治理能力才能充分发挥国家治理体系的效能。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必须完整理解和把握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是两句话组成的一个整体,前一句规定了根本方向,后一句规定了所走路径,我们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方向上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考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两个方面的关系】培养和弘扬核心价值体系和核心价值观,有效整合社会意识,是社会系统得以正常运转、社会秩序得以有效维护的重要途径,也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

  2.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要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紧紧围绕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坚持党的领导,人

  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深化政治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紧紧围绕建设美丽中国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考点:全面深化改革的要求】

  3.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紧紧依靠人民。改革是亿万人民的事业,改革开放之所以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积极参与,最根本的原因在于我们一开始就使改革开放事业深深扎根于人民群众之中。全面深化改革,要站在人民立场上把握和处理好涉及改革的重大问题,从人民利益出发谋划改革思路、制定改革举措,充分调动群众推进改革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把最广大人民智慧和力量凝聚到改革上来,同人民一道把改革推向前进。【考点: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的重要经验】

  二、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识记;易考选择题)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坚持什么样的改革方向,决定着改革的性质和最终成败。【考点:改革方向的重要性】全面深化改革,涉及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和党的建设制度等各个方面的改革,其广泛性、深刻性前所未有。同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国际国内环境也非常复杂,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各种矛盾相互交织,各种诉求相互碰撞,各种力量竞相发声。在这种情况下,确保改革沿着有利于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方向前进越发重要。

  中国30多年改革之所以能够顺利推进并取得历史性成就,根本原因在于始终坚持了正确的改革方向和改革立场,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考点:改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根本原因】***多次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不能出现颠覆性错误。所谓的颠覆性错误,就是指根本性、方向性错误。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正确的方向。

  坚持改革的正确方向,最核心的是在改革中坚持和完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考点:坚持改革正确方向的最核心】党是改革的倡导者、推动者、领导者,改革能否顺利推进,关键取决于党,取决于党的领导。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发展市场经济,是前无古人的伟大创举,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发展作出的历史性贡献。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把社会主义基本制度同市场经济结合起来,既能够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又能够发挥市场经济的长处,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大特色和优势。

  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党在理论上又一个重大创新,有利于树立关于政府和市场关系的正确观念,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有利于转变政府职能,有利于抑制消极腐败现象。【考点: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一理论上重大创新的意义】

  全面深化改革,一方面要积极稳妥地从广度和深度上推进市场化改革,推动资源配置依据市场规则、市场价格、市场竞争实现效益最大化和效率最优化。另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发挥党和政府的积极作用。科学的宏观调控和有效的政府治理,是发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优势的内在要求。

  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不仅是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其他各方面改革也要与之相适应、相衔接。

  三、正确处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关系(理解和应用;易考分析题)

  ******在系列重要讲话中提出要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包括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等等。【考点:把握和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些重大关系】处理好全面深化改革中的重大关系,是总结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实践得出的重要结论。处理好这些重要关系,有利于把握推进改革的科学思想方法和

  工作方法,积极稳妥、扎实有效地把全面深化改革推向前进。

  1.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

  全面深化改革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部署,是一个涉及经济社会发展各领域的复杂系统工程,任何一个领域的改革都会牵动其他领域,同时也需要其他领域改革密切配合。因此,要坚持整体推进,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防止畸重畸轻、单兵突进、顾此失彼。但整体推进又不是平均用力、齐头并进,而是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以这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可以对全面改革起到牵引和推动作用。

  2.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摸着石头过河就是寻找规律,从实践中获得真知,是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坚持边实践边总

  结,积累经验后逐步推开,出现问题就及时应对,发现错误就马上纠正,不断从实践中取得规律性认识。回顾我国改革开放的历程,摸着石头过河是具有中国特色、符合中国国情的改革方法,也符合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和实践论的方法。同时,随着改革不断推进,必须加强顶层设计和总体规划,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增强改革措施的协调性。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是辩证统一的,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要在加强项层设计的前提下进行,加强顶层设计要在推进局部的阶段性改革开放的基础上来谋划。全面深化改革要加强宏观思考和项层设计,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同时也要继续鼓励大胆试验、大胆突破,不断把改革引向深入。

  3.处理好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考点:处理好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的关系】

  改革、发展、稳定的统一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三个重要支点。邓小平基于对我国社会主义发展实践中经验教训的总结,反复

  强调必须通过改革促进发展,改革和发展必须有稳定的政治和社会环境。目前,改革发展稳定三者之间相互交融相互作用的态势更加明显,稍有不慎,就会影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大局,因此,必须正确处理好三者之间的关系。改革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发展是解决一切经济社会问题的关键,稳定是改革发展的前提。三十多年来,我国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社会稳定,改革、发展才能不断推进;只有改革、发展不断推进,社会稳定才能具有坚实基础。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的重要结合点,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和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

篇四: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

  作者:吕培亮

  牟成文

  来源:《党政论坛》2019年第8期

  吕培亮

  牟成文

  [摘

  要]全面深化改革,涉及方方面面的利益,关乎社会主义事业成败。全面深化改革要做到“六个坚持”,即坚持改革的方向性、政治性、群众性、系统性、长期性、稳定性,才能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形成总体效应、取得总体效果、达到总体目标。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六个坚持;总目标

  十八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汇集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构成了我们党在新时代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的科学指南和行动纲领。党的十九大更是将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作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载入党章,集中体现了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愿,凝聚起共同推进新一轮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从而引领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更为波澜壮阔的航程。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方向性,即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前进。早在2012年12月,***在广东考察工作时就明确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①在主持召开十八届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一次会议时,***进一步强调:“要牢牢把握改革正确方向,在涉及道路、理论、制度等根本性问题上,在大是大非面前,必须立场坚定、旗帜鲜明。”②在改革向何处去的大方向上,必须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道路。我们的改革不是要改变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性质,而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就是在不背离社会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对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某些环节和方面进行自我否定和“扬弃”,从而使社会主义制度更加巩固和完善。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过程中,我们必须立场坚定、目标明确,无论怎么改,在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个根本性问题上都是“不能动、不能变”的③。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政治性,即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党的领导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政治保证。无产阶级推翻旧世界、建设新世界的斗争必须由自己的政党来领导,这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一条根本原理。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明确提出“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④,并将其作为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条基本方略。党政军民学、东西南北中,党是领导一切的。把全面深化改革进行到底,必须坚持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和压舱石有能力来领导和组织这一伟大改革。党的领导是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改革的重要保证,党的领导作用受到削弱,改革事业就会受到严重干扰,甚至发生逆转。在社会主义改革中,必须加强党的领导,而不是削弱党的领导,这是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不断推进并取得成功的根本保障。任何怀疑、削弱、否定党的执政地位和领导作用的观点和做法,都是非常错误和十分有害的。全面深化改革,作为新时代一场伟大革命,坚持党的领导不仅是个大是大非问题,更是个原则立场问题,容不得半点犹豫和丝毫模糊。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群众性,即坚持人民群众参与改革。共产党人任何时候都不能忘记,人民群众才是历史的创造者和真正的英雄,任何轻视群众的观点都是错误的。唯有坚持人民群

  众参与改革,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创新开放中的主体作用,使改革开放真正在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自觉支持下健康顺利地向前发展。社会主义改革是党的领导和群众参与有机结合,所以全面深化改革的方式是在执政党的领导下,以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展开的,即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在改革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从而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来不断推进改革的深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定不移地推进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人民群众是改革开放的主体,离开了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创造精神,将改革开放看成是少数精英人物的活动专利,就会成为孤家寡人,就必然忘记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和长远利益,背离历史的潮流,改革开放也会偏离方向。⑤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系统性,即坚持改革是项系统工程。******多次指出,我国改革已经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进一步深化改革,必须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统筹推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具体来说:其一,要将各项改革看成是一个完整的有机整体,即社会主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是有机结合、相互促进、共同完善和发展的,这也是马克思主义唯物论和辩证法的基本要求和精髓所在。其二,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牵一发而动全身,这就要求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必须树立大局观、整体观和系统观,做好顶层设计的系统理论准备,而不是零碎的改革思想指导,做足符合实际的总体性改革规划,通过把握改革的系统性,确保全面深化改革的顺利进行。简言之,全面深化改革不是单打一,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而是要十根手指弹钢琴;不能顾此失彼,不能畸轻畸重,不能单兵突进,把握好当前利益和长远利益、局部利益和全局利益、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⑥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长期性,即改革不能毕其功于一役。社会主义改革不可能在短时期内完成,而且随着社会主义发展进程的变化会出现新情况和新问题,这就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不可能一蹴而就。具体来说:其一,改革的长期性是由社会主义基本矛盾运动的复杂性所决定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之间、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是一直贯穿于整个社会主义历史时期的基本矛盾,且社会主义制度在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也是社会主义基本矛盾不断得到解决的运动过程。其二,改革的长期性也由社会主义向共产主义过渡的长期性和艰巨性所决定。从社会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社会,要经过许多代人坚持不懈的努力奋斗,因而要认识并根据改革本身的发展规律来确立推进改革的总体规划和实施步骤,克服那种大改、快改的急躁情绪和幻想“毕其功于一役”的冒进思想,从实际出发,扎扎实实,稳步推进,一步一步达到改革目的。其三,社会主义制度从不成熟到比较成熟,从不完善到比较完善,需要通过一个阶段又一个阶段的改革逐步完成,同时社会主义改革阶段性与社会主义历史发展阶段紧密相连,社会主义改革不能超越阶段,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改革也只是初级阶段改革,唯有认清改革的长期性和艰巨性,全面深化改革才会成功。总之,正如***所说,全党要始终牢记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全面深化改革要坚持稳定性,即改革必须保持社会稳定。保持社会稳定,是社会主义改革顺利进行的先决条件,是改革成败的关键,也是改革的目标之一,特别是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背景下,更要把社会稳定问题提高到改革的重要地位上来。要改革先稳定,稳定了才能改革,这是我国改革开放40多年取得宝贵的经验之一。改革开放总设计师邓小平更是一针见血指出,“如果没有一个稳定的环境,中国什么事也干不成”⑦,并反复强调在中国这样的国情下,巩固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的极端重要性。事实也一再证明,历史上无论哪一个国家,没有一个稳定的政治局面,改革就难持续和取得成功,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推进,亟须一个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而安定有序的社会环境也是改革奋斗的目标之一。

  注释:

  ①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页。

  ②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论述摘编》,中央文献出版社,2014年版,第148页。

  ③沈传亮,王蕾:《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三个不能变”》,《党的文献》2018年第6期。

  ④***:《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

  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人民出版社,2017年版,第20页。

  ⑤李良栋:《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人民论坛》2018年第36期。

  ⑥张晓林:《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时代特征》,《中国政协》2018年第23期。

  ⑦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第348页。

  (作者单位:华中师范大学政治与国际关系学院)

  (责任编辑

  矫海霞)

篇五: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心得体会:把握时代价值,全面深化改革

  我党正在推进的深化改革就是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的崭新实践。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对于全面推进改革有三点启示。

  一、全面深化改革必须深化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为重点和龙头

  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力具有最终决定作用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基

  本观点。我国社会当前面临诸多矛盾和问题,必须实行全面配套改革,但仍然必

  须以经济体制改革,以促进生产力发展作为重点和龙头。在我们推进改革的征程

  中,应该始终注重经济建设这个中心,而不能存有现在发展不是主要矛盾,主要

  是要解决“分蛋糕”问题这样的认识。如何进一步发展生产力、推动经济体制改

  革,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进一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使市场在资源配

  置中起决定性作用。要进一步学习和运用马克思关于社会商品生产一般性规律的理论,充分运用价值规律、市场机制、竞争机制提高劳动生产率。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等要素的活力竞相迸发,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要大力

  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总之一句话,只有生产力的更好更快发展,才能

  取得改革的真正成功。

  二、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方向,促进人的白由

  全面发展。***同志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

  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既不能走封闭僵化的老

  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深化改革不能把西方的理论、观点生搬硬套在白

  己身上。这个方向、立场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共同富裕的道路,是广大人

  民群众的根本利益。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对未来社会进行了描述:“未来社会

  是一个白由人的联合体”、“未来社会将实现人的白由全面发展”、“生产的目

  的是为了满足发展了的人的需要”。深化改革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既重视经济规律、市场规律的发挥,又要破除“物”对“人”的奴役,在经济发

  展中限制和防止资本主义生产方式那种唯利是图破坏白然、破坏环境、疯狂追求

  财富的行为,破除那种GDP崇拜的倾向。要运用劳动价值理论进一步提高劳动者

  的工资水平,要推动城乡之间、地区之间、不同群体之间的协调发展。马克思主

  义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我们不能教条地照抄个别字句、个别结论,但其基本方向、基本思想在今天的实践中仍然具有指导意义。

  三、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各方面的改革,坚持全面系统地推进。当前我们面临的问题既有发展方式的问题,也有分配方面

  的问题,既有制度方面的问题,也有文化、精神、道德方面的问题,我们要坚持

  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全面把握、协同推进。在推进

  经济改革的同时,要进一步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发展社会主义政治文明,使广大

  人民成为国家、社会和白己命运的主人。要创新社会体制,促进公平正义,推进

  社会体制改革,增进人民福祉。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发展中,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要通过教育和训练在改造客观世界的同时改造人白身,培养全面发展的新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总之,要把各项改

  革有机结合,形成推进改革开放的强大合力。

  心得体会:与“寂寞”同行

  “古来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李白的诗在字里行间中总流露出一

  股狂放不羁的气质。而这“寂寞的圣贤”着实是个值得玩味的命题。

  圣贤者,乃世人对品格最高尚、智慧最高超的人物的敬称。那么圣贤又怎么

  会寂寞呢?看似寂寞的背后又深藏着怎样的信念,古今中外这样的例子可不算少

  一望无际的大草原,只有苍鹰在呼啸的北风中年复一年的画出亘古的弧线。

  须发尽白的老人在羊群中叹息,他手持汉节,凝视着白己故土的方向。他寂寞的身影捍卫着生命的价值,他用白己生无所息的坚忍和执着捍卫着一个汉使的尊严,他是苏武。

  巴黎街头的一栋破旧小楼,里面只有一些简单而残破的家具,更多的是堆积

  满地的画作。偏执的画家近乎疯狂的画着,尽管这些思想超前的作品并不为当时

  的人们所接受。他独白守候着寂寞,守候着对艺术的那份坚持与热爱。他的画在

  其死后卖出天价,他本人也被誉为史上最伟大的画家之一,他是梵高。

  人声鼎沸的绿茵场,所有的球员们都在奋力拼搏着,局局的看台上,一个少

  年正百无聊赖的整理着头发。白认天赋极高的他却被一家又一家的俱乐部拒之门

  外。在通向成功的道路上他是如此寂寞,但此后的他却代表着国家征战在世界杯

  的赛场上,并开始绽放出巨星的光彩,他是内马尔。

  一个人通往成功的道路上,寂寞往往也伴随着他

  。那是残酷的现实和渺茫的未来为你罩下的一层巨大阴影,我们每个人都曾生活在这样的阴影中,也就是说,我们每个人都会寂寞的时刻,有时候感到迷惘,有时候感到疲惫,这时候唯有坚

  持,选定正确的方向,坚持心中的信念,才能勇敢地走出困境,走向光明。

  我们时常会感觉到白己被忽视,或是某些时刻的突如其来的空虚。总有些人

  耐不住寂寞,不甘于承受这样的痛苦,于是他也就放弃了驶向那个最美彼岸的船

  票。可以说,你于无形中败给了寂寞。

  那我们应该怎样做呢?我想,应该是学会与“寂寞”同行。寂寞,是奋斗的过程中必经的坎坷,唯有耐住寂寞,甘于平淡,才能到达胜利的彼岸。如果,将

  李白那句诗的后半句改为“唯有寂寞出圣贤”,恐怕也不无恰当吧!

  在追逐梦想的道路上,我们每个人都是孤军奋战的斗士,这条路注定是崎岖

  难行的。寂寞是必然的,关键是要能耐得住寂寞,并能将这种寂寞转化为白己前

  行的动力和勇气。与“寂寞”同行,方能造就一片新天地!

篇六: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是当今社会发展进步的必然要求,而正确的方法对于改革的顺利进行和取得成功至关重要。本文将从几个方面论述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以期为国家和社会各界提供一些参考和借鉴。

  1.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首要问题是要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正确的改革方向是指要坚持以我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为指导,紧密结合国家实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改善民生、提高国家治理水平和推动社会文明进步为主线,不断完善政治体制和社会制度,推动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国家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2.统筹兼顾各领域改革

  要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统筹兼顾各领域改革。全面深化改革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改革,还包括政治、文化、社会等多个领域的改革。在推动改革时,要统筹兼顾各个领域的改革,确保各项改革协调一致、相互促进。

  3.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步伐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积极稳妥地推进改革步伐。改革不能急于求成,也不能停滞不前,只有稳妥推进,稳中求进,才能取得实质性成果。在推进改革的要注重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确保改革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4.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改革是发展的动力,但稳定是前提和基础。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的原则,既要激发改革的活力,又要防范改革的风险,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5.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改革事业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政府、企业、社会组织、广大裙众等各方要积极投身到改革的大潮中,共同为改革事业努力奋斗,形成改革合力,推动改革事业取得更大的成就。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方法包括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统筹兼顾各领域改革、积极稳妥推进改革步伐、坚持改革与稳定相结合、充分调动各方积极性等几个方面。只有我们不断总结实践经验,不断探索改革之路,才能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有力的保障和支持,推动国家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6.加强改革的法治保障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改革的法治保障。法治是改革的保障,只有建立健全的法治体系,提高法治水平,才能有力地推动各项改革任务的顺利实施。在加强改革的法治保障中,要注重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完善,加强法治宣传教育,加强法治监督和审查,确保每一项改革都有法可依,规范和有序地进行。

  7.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问题导向,积极主动地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改革是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前进的,只有善于化解各种问题,推动改革顺利进行,才能推动国家发展取得更大的成就。在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时,要注重调动各方面力量,加强协调交流,创造良好的改革氛围,推动改革的不断深入。

  8.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改革的任务繁重,要统筹规划、精心部署,才能确保各项改革任务的有效实施。在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中,要注重强化改革的组织协调,强化改革的领导核心,强化改革的组织纪律,为改革事业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9.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善于抓住时机

  在推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需要善于抓住时机。改革发展是环环相抠的,时不我待,只有善于抓住时机,善于应对各种复杂局面,才能推动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胜利。在抓住时机的过程中,需要及时总结经验,及时调整改革策略,及时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确保改革的顺利进行。

  10.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需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改革是发展的动力,而

  开放包容则是改革的必然要求。在推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积极借鉴吸收国内外先进经验和理念,充分调动各类人才和智慧资源,为改革事业提供充分的动力支持。

  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还需要加强改革的法治保障、坚持问题导向,解决改革中的矛盾和问题、加强改革的组织领导、善于抓住时机、坚持开放包容的态度等几个方面。只有我们坚持正确的改革方向,善于总结经验,善于抓住时机,善于解决问题,善于开放包容,才能为推动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更有力的支持和保障,为国家发展开创更加美好的未来。

篇七: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2024春+试题B一、论述题(本题共1小题,每小题100分,共100分。)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就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艰巨性、复杂性和系统性来说,它是一场深刻的革命。在新时代,如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回答一个带有根本性的问题,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改什么、怎么改?******指出:“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为此,要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理论联系实际,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答:近日,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指出“全党必须自觉把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强调了改革之于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而“紧紧围绕”则明确了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指向,为我们更好地以改革为先导、向改革要动力,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指明了方向。改革不是改向,变革不是变色。******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1—

  机活力。中国式现代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符合中国实际、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要求,是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康庄大道。换言之,中国式现代化的不断推进,本身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过程,其内在决定了改革的性质方向、重点任务和推进方式。为此,全面深化改革,唯有紧紧围绕中国式现代化展开,才能更好地体现其方向立场、价值旨归,才能更好地彰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带动人民群众朝着复兴之路阔步前行。事业发展出题目,深化改革做文章。中国式现代化,既有各国现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国情的中国特色。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决定了全面深化改革所面临的任务、所要解决的矛盾。比如,“人口规模巨大”既提供了有利条件,也带来了艰巨挑战,如何破除自然条件约束,以及人口分布不均、地区发展差异较大的制约,形成劳动力资源高效配置的体制机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来**。再如,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既要把“蛋糕”做大,还要把“蛋糕”分好,其中,构建更加完善的收入分配制度,高效做好二次、三次分配,激活农村土地资源等,都涉及深层次制度问题,必然需要全面深化改革。也就是说,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么改,都要以中国式现代化为标尺,才能摸准时代的脉搏,更好破除发展的痛点。—2—

  全面深化改革,重点在“全面”,这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决定的。中国式现代化九个方面的本质要求,涉及政治保障、旗帜道路、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等诸多方面。这说明,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落到改革上,必然是全面而深刻的,零敲碎打的调整不行,碎片化修补也不行,必须是全面的系统的改革和改进,是各领域改革和改进的联动和集成。中国式现代化愈往前推进,改革涵盖的领域就愈广泛、触及的矛盾问题就愈尖锐、涉及的体制机制障碍就愈艰巨,就越要在“全面深化”上下功夫,更加注重系统集成,更加注重突出重点,更加注重改革实效,增强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道阻且长,惟改革创新者胜。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是一项探索性事业,还有许多未知领域,需要我们在实践中去大胆探求。尤其是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突飞猛进,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然会遇到各种可以预料和难以预料的风险挑战、艰难险阻甚至惊涛骇浪。严峻形势下,找准改革的“准星”,明确改革的“方向”,至为关键。唯有紧紧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才能提高改革的精准度、精细度,让好钢用在刀刃上、把资源用到紧要处,不断拓展改革的广度、深度,不断塑造发展的新动能新优势,确保在新征程迎难而上,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3—

  古人云,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必须把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作为最大的政治,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团结最广大人民,聚焦经济建设这一中心工作和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全面深化改革,只有站在中国式现代化这一战略高度,时时依照中国式现代化蓝图把改革推向前进,才能切中发展的关键,明晰前行的路径,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动力更加澎湃,让强国建设、民族复兴的乐章更加壮丽。答:在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已成为我国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因此,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是当前和未来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重要课题。那么,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呢?本文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路径进行分析。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的全面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政治保证。只有始终坚持党的领导,才能确保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党的领导是我国政治制度和政治发展的重要特征,也是我国改革开放取得成功的重要经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加强党的全面领导,确保党的领导核心地位,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政治保障。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4—

  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是党和人民历尽千辛万苦、付出巨大代价取得的根本成就。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要坚定道路自信,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三、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主体力量。我们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让改革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体人民。四、加强理论创新和指导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加强理论创新和指导。我们要坚持马克思主义指导地位,不断推进理论创新,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科学指导。同时,我们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理论研究,深入分析新时代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特点和规律,为实践提供有力支持。五、加强制度建设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加强制度建设。我们要建立健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制度体系,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加强法治建设,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制度保障。—5—

  六、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必须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我们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加强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合作与交流,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良好的国际环境。总之,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战略任务。在新时代,我们要紧紧围绕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加强理论创新和指导,加强制度建设,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强大动力。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全面深化改革开放,不断开创事业新局面。答: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在新时代背景下,如何保证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是一个亟待回答的重大课题。******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这就要求我们保持战略定力,牢牢把握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确保改革不改向、变革不变色。本文将从理论联系实际的角度,探讨如何确保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正确方向。一、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确保改革方向正确—6—

  党的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保证。确保改革方向正确,首先要始终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最大的优势。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必须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确保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得到全面贯彻执行。二、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是以人民为中心。确保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是检验改革成败的重要标准。在改革过程中,要始终关注人民群众的利益和需求,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促进社会公平正义,让人民群众在改革中得到更多实惠。三、坚持全面依法治国,确保改革依法进行全面依法治国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保障。确保改革依法进行,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必须坚持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依法行使权力、履行职责,确保改革决策和举措符合法律法规。同时,要加强法治建设,不断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四、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确保改革文化导向正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精神支柱。确保改革文化导向正确,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推动形成健康向上、—7—

  积极进取的社会风尚。同时,要坚决抵制各种错误思想文化影响,确保改革文化导向的正确性。五、坚持独立自主,确保改革自主可控独立自主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鲜明特征。确保改革自主可控,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同时,要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六、坚持全面从严治党,确保改革纪律严明全面从严治党是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坚强保证。确保改革纪律严明,要求我们在改革过程中,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加强党的纪律建设,严肃查处违纪违法行为,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供坚强的纪律保障。总之,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过程中,我们必须紧紧围绕******提出的“六个坚持”,始终保持战略定力,确保改革方向正确、改革成果惠及全体人民、改革依法进行、改革文化导向正确、改革自主可控、改革纪律严明。只有这样,我们才能不断推动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取得更为明显的实质性进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8—

篇八: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牢牢把握新时代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

  作者:李海平

  来源:《党政论坛》2019年第2期

  ******在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以下简称《讲话》)中,回顾改革开放的光辉历程,总结改革开放的伟大成就和宝贵经验,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在新时代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在当前错综复杂的斗争中,在关系中国未来方向和道路的问题上,强调这些经验是党和人民弥足珍贵的精神财富,对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必须倍加珍惜、长期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他强调:

  “前进道路上,我们必须坚持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1]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就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可见,我们的方向就是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这已经成为***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中具有鲜明特色的重要内容。

  一、《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政治方向,就是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方向决定前途,道路决定命运。”[2]我们要把命运掌握在自己手中,就要有志不改、道不变的坚定。在中国这样一个有着5000多年文明史、13亿多人口的大国推进改革发展,没有可以奉为金科玉律的教科书,也没有可以对中国人民颐指气使的教师爷。

  改革开放是党和人民大踏步赶上时代的重要法宝,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当代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引领时代发展的康庄大道,必须毫不动摇走下去。

  ******指出:“无论搞革命、搞建设、搞改革,道路问题都是最根本的问题。”[3]一个党、一个国家朝着什么样的方向发展,选择什么样的道路,就预示着什么样的前途与命运。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40年来,凭着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闯劲,凭着滴水穿石、铁杵磨针的韧劲,我们成功走出了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富裕。党的十八大后,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一次学习会上,******在谈到如何历史地看待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承载着几代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探索,寄托着无数仁人志士的夙愿和期盼,凝聚着亿万人民的奋斗和牺牲,是近代以来中国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是发展中国、稳定中国的必由之路。”******在2017年7月26日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发表重要讲话强调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改革开放以来党的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全党必须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牢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确保党和国家事业始终沿着正确方向胜利前进。”

  讲方向,最根本的就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从全力推进行政体制改革、户籍制度改革,到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再到加快司法改革、社会改革……我们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无不是在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下进行的,无不是为了实现“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这是中国改革的逻辑起点,也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前提。不管改什么、怎么改,都要明确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能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则不能丢,丢了就不是社会主义。道路关乎党的命脉,关乎国家前途、民族命运、人民幸福。中国共产党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突出强调必须“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历史的选择、人民的选择,也是实践的选择。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

  我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走自己的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不是好,要看事实,要看中国人民的判断,而不是看那些戴着有色眼镜的人的主观臆断。”[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必由之路,是创造人民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

  方向问题至关重要。能否牢牢把握正确政治方向,不仅关系到改革开放事业的成败,而且事关党的政权稳固和国家长治久安。******强调,坚持正确的政治路线、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道路,是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的头等大事。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毫不动摇地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做到“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核心就是要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面对当前复杂的国际国内形势,只有牢牢把握这一核心,始终绷紧这根弦,改革开放才能在大是大非上始终头脑清醒、立场坚定、行动坚决,改革开放工作才能不走偏路、有声有色、扎实有效。改革方向正确,我们的改革事业就能顺利发展;改革方向错误,我们的事业必然走入误区。40年来,改革事业之所以能够捷报频传,得到广大干部群众的衷心支持和拥护,首要的一条就是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十八届三中全会公报明确指出,“改革开放的成功实践为全面深化改革提供了重要经验,必须长期坚持。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5]。只有继续把改革开放推向前进,才能不断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使科学社会主义在21世纪焕发出更加强大的生机活力。

  二、《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根本尺度,就是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

  ******在《讲话》中指出:“改什么、怎么改必须以是否符合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目标为根本尺度,该改的、能改的我们坚决改,不该改的、不能改的坚决不改。我们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把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这两个基本点统一于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长期坚持,决不动摇。”[6]只有把总目标把握好了,才能正确回答推进各领域改革最终是为了什么、要取得什么样的整体结果这个重大问题。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规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方向,我们的方向就是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规定了在根本方向指引下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鲜明指向。谋划改革、推进改革,不能把这个总目标割裂开来。

  事实证明,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国梦”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作为一个基本点的改革开放不能偏离另一个基本点即四项基本原则,正如邓小平所说:“坚持不坚持人民民主专政,坚持不坚持马克思主义,坚持不坚持社会主义,坚持不坚持共产党的领导,这是个根本问题。”[7]这即是说,改革开放如果偏离四项基本原则,那么也将会犯颠覆性错误。******曾引用邓小平同志原话强调,“基本路线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他还强调,我们在实践中要始终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不动摇,既不偏离“一个中心”,也不偏废“两个基本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是全面深化改革的根本目的,必须按照这一要求来深化改革,不能偏离这个方向。一切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和利益固化藩篱,我们要坚决破除,加快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是我们国家治理的根本。

  总目标指明和规定了改革开放的方向,我们必须不断增强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和制度自信,“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决守住“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这条底线。那种动辄想抛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重起炉灶的种种政治主张,就像鲁迅先生讽刺的:

  “恰如用自己的手拔着头发要离开地球一样”,“实在也是一个心造的幻影”。然而,也要看到,我国改革前进道路上还有不少困难和问题。比如,贫富差距拉大的问题。这说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经过新中国成立近70年特别是改革开放40年来的不懈探索,虽已确立,但还不够完善。牢牢把握改革的正确方向,要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作为一把尺子。搞改革,说一千道一万,最终是为了人民群众过上好日子。因此,我们要善用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这把尺子,审视各方面体制机制和政策规定,审视我们推出的各种改革举措,哪里有不符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问题,哪里就需要改革;哪个领域哪个环节问题突出,哪个领域哪个环节就是改革的重点。与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相悖的,毫无疑问偏离了改革的正确方向。只有通过深化改革,坚持与时俱进,才能不断完善和发展,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永远富有生机和活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会越走越宽广。

  总目标明确和规定了改革开放的目标。对此,******指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不断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这“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也是改革开放的初心和使命”。在进行改革过程中,应该紧紧把握马克思主义的这个基本观点。******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以什么作为标准来检验改革开放各项政策的效果?******指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必须以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为我们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作为制定政策的依据”。[8]这就是说,改革开放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只能是人民的根本利益;检验改革开放中每一个政策、决策正确还是不正确,效果好还是不好,标准也只能是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凡是人民拥护、赞成、高兴的,就应当坚决实施。只有这样,才能“确保人民依法享有广泛充分、真实具体、有效管用的民主权利”,才能使人民“有更多、更直接、更实在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才能切实做到“让人民共享改革开放的成果”,从而使改革开放持续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热烈支持。按照******提出的“四个有利于”的要求,突出有利于增添经济发展动力和活力的改革,突出有利于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改革,突出有利于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的改革,突出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群众积极性的改革,推动全面深化改革迈出新的步伐。

  三、《讲话》明确了改革开放的政治定力,就是确保在根本性问题上决不能犯颠覆性错误

  ******在《讲话》中指出:“改革开放40年的实践启示我们:我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我们坚持加强党的领导和尊重人民首创精神相结合,坚持‘摸着石头过河’和顶层设计相结合,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统一,坚持试点先行和全面推进相促进,既鼓励大胆试、大胆闯,又坚持实事求是、善作善成,确保了改革开放行稳致远。”[9]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全新的事业,实现社会主义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开创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道路,更是前无古人的创举。因此,前进的道路不可能笔直平坦,新的问题、新的困难随时都可能出现,我们必须要保持坚定的战略定力,必须坚持正确的方法论,在不断实践探索中前进,增强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的责任心和使命感。

  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的社会变革,它不仅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也引起了人们思想观念的更新变化。由于市场经济本身的缺陷对人们产生负面影响,有一部分人对社会主义发展的前景产生模糊认识;同时西方对我国实行“分化”“西化”政策,不断抹黑我国主流意识形态,抹黑中国共产党,抹黑中国社会主义制度,比如,有的人说中国现在搞的不是社会主义,“是资本社会主义”,还有的人说中国搞的是“国家资本主义”“新官僚资本主义”。其目的就在于让人民放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放弃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走改旗易帜的邪路。邓小平曾指出:“我们的现代化建设,必须从中国的实际出发。无论是革命还是建设,都要注意学习和借鉴外国经验。但是,照抄照搬别国经验、别国模式,从来不能得到成功。这方面我们有过不少教训。”[10]******强调:“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一旦出现就无法挽回、无法弥补。”[11]所谓根本性问题是指事关社会主义前途及党

  和国家命运的大局大事,包括制度问题、道路问题、理论问题、反腐问题等。中国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针对近些年有人把我国发展所面临的矛盾和问题一味归咎于改革开放进而主张走回头路的思想,针对有些人在我国改革进入深水区和攻坚战时面临一系列难啃的“骨头”所表现出来的畏难情绪,******指出,我们要“敢于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敢于向积存多年的顽瘴痼疾开刀,切实做到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同时强调:“要一鼓作气,瞻前顾后、畏葸不前不仅不能前进,而且可能前功尽弃。”[12]中国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无论规模、性质、结构还是时代背景均超越西方历史。因此,如果停止或放弃改革开放,走回头路,那么就是犯了颠覆性错误。中国承担不起颠覆性错误的代价。中国是一个拥有十三亿人口的大国,别说解体,就是大规模动荡,都会带给世界无法承受之重。

  “苟利于民,不必法古;苟周于事,不必循俗”,面对困难和风险,“我们的立场是胆子要大、步子要稳,既要大胆探索、勇于开拓,也要稳妥审慎、三思而后行”。******指出:“40年来,我们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大胆地试、勇敢地改,干出了一片新天地。”[13]变革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根本动力。当今世界,变革创新的潮流滚滚向前,推动着人类社会向前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历经40年的伟大实践,走到了一个新的历史关头。但改革开放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改革进程中的矛盾只能用改革的办法来解决。******指出:“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奋发有为,锐意进取,人类社会就能更好前进。”[14]

  新时代改革开放一定要有主张、有定力,有道路和制度自信,坚持正确方向。一个国家走什么样的道路,建立什么样的制度,采用什么样的国家治理体系,是由这个国家的具体国情决定的,具体来说,由这个国家的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经济社会的发展水平,也是由这个国家的人民决定和选择的。关于这个问题,******强调:“我们的改革开放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我们当然要高举改革旗帜,但我们的改革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社会主义,而不是其他什么主义。”“我们的方向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而不是其他什么道路。”今天,我们所进行的一切改革,都是在既定方向上的继续前进,而不是改航转向,更不是要丢掉党、国家、人民安身立命的根本。“我们既要敢为天下先、敢闯敢试,又要积极稳妥、蹄疾步稳,把改革发展稳定统一起来,坚持方向不变、道路不偏、力度不减,推动新时代改革开放走得更稳、走得更远。”[15]

  “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要增强“四个自信”,牢牢把握改革开放的前进方向。当然,这并不是说明我们就是要故步自封,我们还要深化和扩大改革开放,借鉴和吸收人类政治文明的有益成果,进而形成我们的中国特色、民族特色。21世纪的社会主义中国,既不可能依靠“*****”的办法解决新的矛盾和问题,也不可能依靠引进西方多党制、三权分立的办法来解决面临的矛盾和问题。因此,在改革开放中不能迷失了正确的方向。******多次强调:“改革开放是一场深刻革命,必须坚持正确方向,沿着正确道路推进。在方向问题上,我们头脑必须十分清醒,不断推动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16]只有通过全面深化改革来解决改革发展过程中出现的新问题,继续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方向前进,才能够在世界风云中“蹄疾步稳”,披荆斩棘,浩荡前行,最终到达理想的彼岸。

篇九: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范文

  坚持四个全面射深化改革,有利于我们不断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下面是店铺给大家推荐的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一:《试论全面深化改革》

  【关键词】深化改革;形成共识;汇聚正能量

  党的届三中全会是在我国改革开放新的重要关头召开的一次重要会议,议题重大,影响深远。全会审议通过的《决定》,深刻剖析了我国改革开放发展稳定面临的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阐明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意义和未来方向,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指导思想、目标任务、重大原则,描绘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蓝图、新愿景、新目标,合理布局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战略重点、优先顺序、主攻方向、工作机制、推进方式和时间表、路线图,汇聚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形成了改革理论和政策一系列新的重大突破,是向全党全国发出的深化改革开放新的宣言书、动员令,其力度、广度、深度都是空前的。指出,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党全国的一项重要政治任务,就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精神,切实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如何齐心协力贯彻落实全会作出的各项决策部署,笔者体会要着力弄清三个问题,即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怎样全面深化改革,汇聚起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一、为什么要进行全面深化改革

  第一,改革开放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停顿、倒退没有出路。全面深化改革关系到党和人民事业的前途命运,关系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在整个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改革开放的旗帜,绝不能有丝毫动摇。回顾35年改革开放的历程,我们深深体会到没有改革开放,我们就不可能有今天这样的大好局面;没有改革开放,我国不知还要在封闭半封闭和停滞不前的状态下徘徊多久。改革开放是大势所趋、人心所向,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实践发展无止境,改革开放也永

  无止境,停顿和倒退没有出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时代要求进一步深化改革,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进一步深化改革,人民群众期待进一步深化改革,改革的步伐决不能停顿,更不能倒退。必须牢固树立进取意识,牢固树立机遇意识,牢固树立责任意识,自觉顺应人民愿望和时代要求,以更大决心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坚定不移地把改革推向前进。

  第二,实现“两个百年”目标,进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迫切要求全面改革。到建党100周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在未来的七到八年的时间里,我国经济发展必须在原有基础上实现新的全面提升,使经济更加发展,民生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无疑要涉及到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的调整,涉及到经济结构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涉及到收入分配制度和社会保障体系的创新,涉及城乡区域发展格局的完善,涉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的构建,涉及党的建设制度的改革。这些必须依靠全面深化改革才能完成。

  第三,改革进入攻坚期、深水区,要敢于涉险滩。全面深化改革才能解决当前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强调,“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回顾改革开放35年的实践,我们用改革办法解决了党和国家发展中的一系列问题,但还有很多深层次矛盾和问题尚未得到根本解决。同时,还要看到,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当前,我国发展面临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如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科技能力不强问题,产业结构不合理问题,资源环境约束加剧问题,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问题,社会矛盾多发易发问题,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问题,等等。我们必须以更大的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重要领域改革,冲破思想观念的束缚,攻克体制机制上的顽瘴痼疾,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进一步解放思想、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解放和增强社会活力,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强大动力和旺盛活力。

  二、全面深化改革改什么

  全会明确提出了全面改革的指导思想和总目标,用“六个紧紧围绕”深刻阐述了改革顶层设计和总体思路,从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生态文明体制,从国防和军队改革,从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方面,具体部署了改革的主要任务和重大举措,句句是改革,字字有力度,内容十分丰富,既要全面把握,又要突出重点,着力领会精神实质,掌握核心要义。

  1、社会主义发展领域层次改革

  (1)经济体制改革。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作用。并以此为要义,坚持和完善基本经济制度,加快完善现代市场体系、宏观调控体系、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快转变市场发展方式,加快建次新型国家,推动经济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加可持续。

  (2)政治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轴是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有机统一。并以此为要义,加快推进社会主义民主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发展更加广泛、更加充分、更加健全的人民民主。

  (3)文化体制改革。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心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社会主义强国。并以此为要义,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建立健全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现代文化市场体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

  (4)社会体制改革。社会体制改革的基点是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并以此为要义,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推进社会领域制度创新,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形成科学有效的社会治理体制,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

  (5)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落脚点是建设美丽中国。并以此为要义,建立生态文明制度,健全国土空间开发、资源节约利用、生态环境保护的体制机制,推动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现代化建设新格局。

  上述五个领域改革,相互贯通、相互促进、相互依存、相互制约。“五领域”是一个整体,是一个系统,其改革具有多元一体和基础性、多层性、迁延性的特质。搞好这五个领域的改革,我国基础领域层次

  的问题才能得到综合性解决。

  2、社会主义经济体制核心层次的改革

  《决定》指出:“经济体制改革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重点,核心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这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及其实践的新认识,是我们党对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新发展。

  《决定》把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上升为“决定性”作用,这在我们党的文件中是第一次,是最大的亮点和理论创新,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经济内涵质的提升,是对未来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基本方针,也是我们党对“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方向”重大指导原则的理性化发展。市场经济按照价值规律,借助供求、价格、竞争等机制杠杆,把资源即人、财、物,以优化的方式分配到社会生产的各个领域,快速地满足千姿百态的社会需求,实现高效率的生产与增值。市场决定资源配置是市场经济的一般规律。我国新时期中经济由短缺到充裕,社会从温饱到小康,其原因就是改革用“市场魔棒”激活了当代中国,市场在配置资源中发挥了由“基础性”到“决定性”的作用。

  要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核心的问题是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发挥和协同政府与市场的“双重”作用。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必须厘清政府与市场的边界,即让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充分发挥经济运行的强大作用;让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充分发挥宏观调控的作用,即施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公共服务,并防止和消减市场经济的自发性、盲目性和滞后性,以保持经济总量平衡,促进重大经济结构协调和生产力布局优化,减缓经济周期波动影响,防范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稳定市场预期,实现经济持续健康发展。

  3、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

  社会主义决策层次的改革是一种高端性改革。决策层改革最重要的是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同时是政府体制机制改革和人大、政协建

  设制度的改革,以及国防军队建设改革。这些改革均属上层建筑范畴,是全面深化改革的顶端部分。其中,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处于中心位置。

  《决定》明确提出,要“紧紧围绕提高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深化党的建设制度改革,加强民主集中制建设,完善党的领导体制和执政方式,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强政治保证”。推进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提高科学、民主、依法执政水平,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的关键,也是党的建设制度改革成功的标志。科学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坚持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道路和制度,在科学发展观指导下,以科学的立场、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制度建设、国家治理体系建设、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民主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人民主体性原则,人民监督权力原则,执政为民和问政于民原则,民主与集中统一原则,贯彻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以民主的思想、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民主化建设、国家民主化建设、社会民主化建设,使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笼子”,从而更好地巩固、完善、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依法执政就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法制思想,坚持宪法和法律高于一切,依法治党、依法治国、依法治政、依法治军,依法管理各项重大事务,以法制的观点、态度和方法,推进执政党法制化建设、国家法制化建设、社会法制化建设。

  推进执政党建设制度改革,必将带动各级政权和促进政府机构的制度性改革,强化政府科学、民主、法制化治理,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创新行政管理方式,增强政府公信力和执行力,加快建设法治政府和服务型政府步伐。同时,也将推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建设与时俱进,推动政治协商民主广泛多层制度化发展,推动国防和军队建设,使社会主义整个上层建筑更加适应经济基础发展的要求。

  总之,届三中全会主题是全面深化改革,不是某一方面改革,要牢牢把握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牢牢把握坚持社会主义

  市场经济改革这一总方向;牢牢把握以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进人民福祉为出发点和落脚点这一改革目的;统筹协调各方面,凝聚改革共识,落实督促检查,确保改革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取得决定性成果。

  三、怎样全面深化改革

  目前,我们党关于全面深化改革的蓝图愿景已经绘就,大政方针已经明确,现在最重要的是学习好、贯彻好、落实好全会精神。要按照中央统一部署,迅速兴起学习贯彻党的届三中全会精神的热潮,切实把人们的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全会精神上来,把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全会确立的各项改革任务上来。

  一要着力坚持35年改革开放的经验和原则,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35年改革开放积累了不少宝贵经验,《决定》中指出最重要的是“四个坚持”,即坚持党的领导,贯彻党的基本路线,不走封闭僵化老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始终确保改革正确方向;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一切从实际出发,总结国内成功做法,借鉴国外有益经验,勇于推进理论和实践创新;坚持以人为本,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群众首创精神,紧紧依靠人民推动改革,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关系,胆子要大,步子要稳。这“四个坚持”的经验和原则是35年改革开放的理论成果、实践成果和创新成果,经验弥足珍贵,要始终不渝坚持下去,灵活运用,把加强顶层设计和摸着石头过河结合起来,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促进,提高改革决策的科学性,用正确方法做正确的事,广泛形成共识,形成改革的合力,着力提高操作能力和执行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及时准确落实到位。

  二要着力坚持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思想统一才会步调一致,步调一致才能得到胜利。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凝聚改革共识的过程。现在,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凝聚改革共识的难度加大。但越是这样,就越需要我们做好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努力寻求最大公约数。所以,要做好统一思想,凝聚改革共识的工作,切实增强全面深化改革的自觉性、坚

  定性。要加强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正面宣传和舆论引导,发挥党的思想政治工作优势,要及时回答干部群众关心的重大思想认识问题,讲清楚为什么改、改什么、怎么改,更好地解疑释惑、析事明理,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顺利推进改革营造好的社会环境,引导各方面支持改革、参与改革、投身改革。

  三要着力切实把握好改革的正确方向。我们的改革是有方向、有立场、有原则的,是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不断前进的改革。指出,中国是一个大国,决不能在根本性问题上出现颠覆性错误,有些不能改的,再过多长时间也不能改。在这个问题上,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一定要保持清醒头脑、保持战略定力,始终坚持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基本要求不动摇,既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也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推进改革的目的是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制度自我完善和发展,赋予社会主义新的生机活力,这里面最核心的是坚持和改善党的领导,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要从各地实际出发,有领导有步骤地推进改革,不求轰动效应,不做表面文章,始终坚定正确的改革方向。

  四要着力坚持既要大胆探索实践,又积极稳妥审慎推进改革。改革就是闯新路、开新篇。有些做法过去有效,现在未必有效;有些做法过去不合时宜,现在则势在必行。只有大胆探索、大胆实践,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找到**矛盾的钥匙。要鼓励创造、鼓励创新,只要有利于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有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有利于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有利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执政地位,就要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就要坚决地破、坚决地改。同时,也要稳妥慎行,三思后行,推进改革胆子要大,但步子一定要稳。总之,要处理好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的关系、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关系、全局和局部的关系、胆子要大和步子要稳的关系、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确保改革积极稳妥、健康有序推进。

  五要着力坚持统筹协调,落实领导责任。全面改革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各级部门,要统筹谋划。深化改革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要

  素,注重推动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协同配合。要坚持整体推进,加强不同时期、不同方面改革配套和衔接,注重改革措施整体效果。要注重抓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注重抓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实现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相统一,坚持把改革力度、发展速度和社会可承受程度统一起来,在保持社会稳定中推进改革发展,通过改革发展促进社会稳定。中央已成立全面改革领导小组,负责改革的总体规划,统筹协调、整体推进、督促落实。各部门要围绕中心,顾全大局,按照职责自觉参与改革,推进改革,履行好承担好三重角色,即结合牵头组织好有关政策,配合其他部门推进改革,独立完成自身承担的改革任务。及时细化量化各项改革目标任务,明确责任单位、责任领导,确保各项改革有具体规划、具体要求、完成时间表,推动改革有序进行,同时强化监督检查,建立定期评估机制,及时分析存在的问题及原因,增强改革的针对性、科学性和时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N].人民日报,2013-11-16.[2]: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3-11-16.[3]改革问题倒逼产生,在不断解决问题中深化[N].人民日报,2013-11-13.四个全面深化改革的毛概论文篇二:《深刻领会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应做到“四个充分”》

  摘要:党的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当前,深刻领会总目标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充分认识总目标是中国改革目标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充分理解总目标是中国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深刻反映,充分领会总目标的丰富内涵,充分把握实现总目标的方法要求。

  关键词: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治理

  党的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

  大问题的决定》明确提出,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目标和以往较为具体的改革目标相比,它不再是某个领域某个方面的单项改革,而是涉及到国家的整体制度建设,不太容易把握。笔者认为,要准确领会、全面贯彻这个总目标,必须做到以下“四个充分”。

  一、充分认识总目标是中国改革目标历史演进的必然结果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们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政治勇气和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智慧,依据中国国情、反映人民愿望、遵循改革规律确立并完成了一个又一个的改革目标,使社会生产力不断得到解放和发展,经济社会取得长足进步,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大幅提升。回顾历史我们不难发现,中国改革目标的确立具有一条清晰的轨迹,即改革领域不断拓展,改革程度不断加深,改革层次不断提升。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多方面地改变同生产力发展不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改变一切不适应的管理方式、活动方式和思想方式,解决经济管理体制权力过于集中的问题;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推动以城市为重点的整个经济体制的改革,建立充满生机的社会主义经济体制;十三大提出逐步建立起有计划商品经济新体制的基本框架;十四大提出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十四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建立适应市场经济要求,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现代企业制度;十五大提出积极推进经济体制和经济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继续调整和完善所有制结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提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形成有利于科学发展的宏观调控体系;提出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届三中全会进一步提出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从上述改革目标的逐步深化来看,我们完全可以说,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凝结了我们党领导改革开放的经验总结、认识结晶,是中国改革目标演进的必然结果。

  二、充分理解总目标是中国改革发展趋势和要求的深刻反映

  当前,国内外环境正在发生极为广泛而深刻的变化,中国的改革发展也处在一个新的历史时期,全面深化改革的紧迫性也更加突出。就国际环境而言,国家之间综合实力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地反映在科技、信息、金融、军事等多个领域,中国快速发展的良好势头与国际环境的遏制因素相互交织的现象越来越明显。就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情况来看,国家稳步持续发展已经有了较强的基础,但前进道路上还存在着资源约束、体制障碍、发展失衡、利益固化等困难和问题。这些困难和问题集中反映在以下方面: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科技创新能力不强,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方式依然粗放,城乡区域发展差距和居民收入分配差距依然较大,社会矛盾明显增多,教育、就业、社会保障、医疗、住房、生态环境、食品药品安全、安全生产、社会治安、执法司法等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较多,部分群众生活困难,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问题突出,一些领域消极腐败现象易发多发。这些问题和困难,使我们的改革面临诸多两难甚至多难的状况,即在改革过程中既要确保效率,也要维护公平;既要鼓励竞争,也要保障底线;既要尊重差异,也要凝聚共识。解决这些两难甚至多难的问题对国家的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提出新的更高要求。习***指出,改革是由问题倒逼而产生,又在不断解决问题中得以深化。人民群众也深深懂得这一点,因此都期待新一轮的全面深化改革,期待全方位完善各项制度、大幅提升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以便最大限度激发社会活力,最大限度增加和谐因素,妥善应对和解决现代化进程中出现的各种矛盾问题。因此完全可以说,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真实反映了人民的愿望和诉求,反映了中国改革发展的趋势和要求。

  三、充分领会总目标的丰富内涵

  届三中全会对全面深化改革总目标的概括,虽然只有短短的两句话,但内涵非常丰富。要完整准确把握它的内涵,必须弄清其每句话的具体含义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指的是完善和发展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和国家在实践中逐步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根本政治制

  度、基本政治制度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以及建立在这些制度基础上的经济体制、政治体制、文化体制、社会体制等各项具体制度;国家治理体系是实现国家治理的道路、理论、制度、政策、方法的综合,包括政府治理、社会治理、基层治理、民间治理等不同层次,也包括政治治理、经济治理、文化治理、环境治理等不同领域的治理关系;国家治理能力,是运用国家制度管理社会各方面事务的能力,包括改革发展稳定、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等各个方面的能力,还包括对紧急状态、自然灾害等突发事件的处理能力,在国际舞台上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利益的能力,全面有效地建设和谐社会、让人民过上安居乐业生活的能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就是使国家治理体系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程序化,使国家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国家,从而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各方面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国家的效能。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与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之间的关系不是并列的关系,而是一个相辅相成、一体两翼的整体。一体,就是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两翼,就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的现代化,推进国家治理能力的现代化。一体是根本,是根基,是灵魂,是方向。两翼对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也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因此,一体和两翼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要通过具体的法律法规、制度安排,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另一方面要把这些制度、法律法规落到实处,保证这些法律法规制度得到严格执行。没有一体,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就失去了灵魂和方向;没有两翼,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就落不到实处,甚至有可能成为一句空话。此外,两翼之间也是相辅相成的关系,因为只有治理体系搭建好了,治理能力才能提高;只有治理能力提高了,治理体系才能充分发挥效能。

  四、充分把握实现总目标的方法要求

  全面深化改革的总目标是一个十分浩大的系统工程,是一个异常艰巨的历史任务。要完成这样一个总目标,必须要准确把握其方法要求。一是必须坚持“三个性”的改革方法论,即更加注重改革的系统

  性、整体性、协同性。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民主政治、先进文化、和谐社会、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目标,五位一体的全面深化改革,协同面更广、系统性更强,要求必须更注重改革的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努力做到全局和局部相配套、治本和治标相结合、渐进和突破相衔接。只有这样,才能使各项改革相互促进、良性互动,整体推进、重点突破,形成全面深化改革的强大合力。二是坚持以“三个让”作为改革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即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让一切创造社会财富的源泉充分涌流,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三是必须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届三中全会提出了“六个紧紧围绕”,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和党的建设等六个方面明确了改革的路子往哪走、怎么走。四是明确实现总目标的时间表。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在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上取得决定性成果,坚决完成本决定提出的改革任务,形成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使各方面制度更加成熟更加定型。这意味着实现总目标的时间是2020年,各项改革都要按照这一时间表来谋划和安排,制定出总体实施意见,规划好每一步改革的具有目标任务,确保时间、进度、成果协调统一。只有充分把握了上述方法要求,总目标才能顺利实现。

推荐访问:把握好全面深化改革正确方向 把握好 深化改革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