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3年应急管理局局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几点思考,供大家参考。
应急管理局局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的几点思考
2020年伊始,新冠肺炎疫情迅速发酵,成为继2003年“非典”之后又一次重大公共卫生事件。身处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人民战争、总体战、阻击战主战场的**,**深切感受到党中央和******的英明决策,深切感受到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制度优势,深切感受到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决战决胜的民族力量。组建一年的**应急管理部门在这次大战大考中主动作为,奋勇向前,在抗疫一线展现了应急人的使命与担当。
我们应该从此次疫情中汲取哪些经验,避免哪些问题?值得认真研究和思考。
一、形成高效顺畅的信息报送机制
2003年在总结“非典”疫情应对经验的基础上,国家花重金建立了一套疫情直报系统。遗憾的是,此次疫情中,直报系统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为外界所诟病。
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信息报送也面临同样的问题。一直以来,生产安全事故迟报、瞒报和漏报屡禁不止。浏阳“12·4”烟花爆竹爆炸事故发生后,当地隐瞒死亡人数,性质恶劣,引发舆论声讨。以战为鉴,**认为,信息报送机制建设,要着力解决五个方面的问题:一是时效性。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信息必须第一时间上报,并根据事件发展态势做好续报工作。二是准确性。信息必须客观真实,报送内容准确全面,相关要素规范完整。只有真实准确的信息才不至于误导公众,才能让指挥机关作出正确的判断、科学的决策。三是权威性。要按程序及时、主动对外发布权威信息,回应社会关切,杜绝因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导致出现舆论问题。四是系统性。**建议整合安全生产事故直报系统、自然灾害报送系统,形成横到边、纵到底的信息报送网络。五是强制性。主要解决企业法人、公职人员甚至领导干部对事故灾害信息瞒报、迟报、漏报违法违纪成本低的问题,对瞒报、迟报、漏报的有关人员给予更为严厉的处罚。
二、筑牢守稳第一道防线
疫情防控的关键在于“防”,基层是疫情防控的第一道防线。“防疫如同救火”,只有加强源头管控,及时切断传染路径,才能有效防控疫情蔓延。
联系到基层应急管理部门实际,**认为,应深刻反思如何筑牢守稳第一道防线:要落实主体责任。安全生产方面,企业要履行好主体责任;
自然灾害方面,属地政府要履行好主体责任,做到第一时间报告、第一时间处置、第一时间组织救援。要依靠科技进步。要把信息化建设与应急管理事业改革发展一体推进,充分运用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推进应急管理现代化,加快建成市县两级应急指挥平台,构建监测预警网络,创新预测预警技术,提升监测预警能力。要夯实基层基础。目前,基层力量严重不足,与承担的职责使命极不适应。**建议,加快设置乡镇应急管理机构,坚持群众路线和社会共治,积极推进安全风险网格化管理,筑牢防灾减灾救灾的人民防线。
三、紧贴实战制定应急预案
**省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突然“封城”,给千万名武汉市民带来巨大恐慌。与此同时,武汉各个医院发热门诊人满为患,医用口罩、防护服、护目镜等医疗物资严重缺乏,特别是医护人员、床位、检测试剂等严重不足,反映出突发公共事件一级响应预案与实际情况脱节。
联系到应急管理工作,**认为,预案编制还需要下大气力。底数要清,要全面掌握生产企业情况,特别是矿山、危化品企业、重点高危企业数量;
要摸清地质灾害易发多发点、防汛抗旱险工险段、森林防火关键部位等点位信息。底数清、情况明,编制预案才能接地气。内容要细,要充分体现应对突发事件的各个环节,明确“做什么,怎么做、谁去做”,务必分秒必争、精准实用、简明扼要。演练要实,要积极对应急预案进行宣传解读,定期开展专题培训,不定期拉动演练,提高应急救援实战能力。
四、确保指挥体系政令畅通
疫情发生后,各级政府都成立了疫情防控指挥部,部署安排各地疫情防控工作,对疫情防控意义重大。
目前,与应急管理相关的议事协调机构不少,有应急委、安委会、减灾委、防汛抗旱指挥部等,但在基层,一些地方没有做实,仅将办公室设在应急管理部门,既没有专门机构,又没有专职人员。**建议,构建一个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的应急指挥体系,坚决杜绝条块分散、各自为政、政出多门、无所适从。要有科学精神。此次疫情中,公众对钟南山院士、李兰娟院士关于疫情的看法很关注、信任,说明专家队伍的重要性。只有足够专业才不至于瞎指挥,只有尊重科学、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打胜仗。**建议,建立一支高素质、高水平、专业化、全覆盖的应急管理专家队伍,确保关键时刻发出权威声音,促使指挥机构作出科学的决策。要严肃“战时”纪律。“战时”状态要有“战时”作风,更要有“战时”纪律。要做到一切行动听指挥,决不允许出现任何打折扣、搞变通、拖延推诿、敷衍塞责的现象,摒弃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
五、备足备齐应急物资储备
疫情暴发以来,医疗防护品用量激增,医用手套、防护服、N95口罩、护目镜等防护品全线告急。这给应急物资储备提了醒:重要战略物资储备“宁可备而不用,不可用而不备”。
当前,基层应急管理部门面临救灾物资仓库移交不彻底、应急物资储备不足、应急物资储备布点不合理、应急物资储备规划未编制等现实问题。**认为,应将应急物资储备体系建设作为重大课题来研究,作为重要任务来落实。
要加强顶层设计。迅速编制完成应急救援物资储备的产能保障和区域布局,科学谋划应急物资储备的品类、规模、结构,建立跨地区、跨部门、跨行业联动的应急物资储备体系。既要加强粮食、活动板房、帐篷、被褥、棉衣、食品、饮用水和消毒防疫用品等应急物资储备,又要储备矿山、危险化学品应急救援物资,防汛抗旱物资,森林防火器材等,确保一旦出现险情,能够保障应急需要。要强化资金保障。各级应急物资储备所需资金要纳入各级财政予以足额保障。要建立运行机制。要定期检查和上报应急物资储备数量质量动态,运用现代物流装备和技术,实行在线监控,确保随时能用。及时公告应急物资接收、分配和使用情况,让救灾物资真正用于救灾,让物资分配在阳光下运行。资源投入如何避免过于零散或重复建设,也需未雨绸缪。
六、培养能征善战的应急救援力量
**认为,与卫生健康系统相比,应急管理部门各类专业应急救援队伍和社会应急力量更为缺乏,建设多层次、多领域、多灾种的应急力量体系迫在眉睫。
要建强国家力量。充分发挥消防救援队伍国家队、主力军的作用,提高各类灾害事故综合救援能力,统筹应急资源,实现向多灾种、大应急方向转变,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精力,建设一支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作风过硬、本领高强的应急救援队伍。建好专业队伍。依托大型企业专业优势,组建危化品、矿山等专业救护队,建立共训共练、救援合作机制,着力补短板、强弱项,提高各类灾害事故救援能力。壮大社会组织。加快培育民间救援组织,出台激励政策,解决实际问题,促进社会救援组织发育发展,形成高效联动的应急救援体系。发展航空救援。通用航空具有灵活、方便、快捷的特点,是应急救援和抢险救灾不可替代的重要力量,在疫情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自然灾害抢险救援工作中,航空应急救援发挥空间更大,作用更加凸显,要布点建设一批航空应急救援中心,也促进航空工业发展。
七、牢牢守**舆论阵地
每逢重大突发公共事件、自然灾害或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各种信息铺天盖地,如果舆论阵地失守,后果不堪设想。如何不一而再,再而三地被动辟谣,怎样主动引导舆论,牢牢把握意识形态主动权,是新时代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认为,要做好正面宣传,及时通过官方媒体发声,信息要权威、精准、公开、透明,正面宣传要适度、实事求是,不能空洞说教、有意拔高,更不能弄虚作假、违背事实,引起群众反感。要有效引导舆论,时刻关注和收集研判舆情,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处置,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对民意的不重视、不掌握,会造成问题不断累积,不利于问题解决,还有可能形成舆论的“堰塞湖”,导致其他社会矛盾和问题的发生。要严格依法管控,对于散播谣言、恶意发布生产安全事故和自然灾害不实信息的非法违法行为,要依法打击。
推荐访问:应急管理局局长关于疫情防控工作几点思考 疫情 防控 应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