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曹冲称象教案(13篇)(2022年),供大家参考。
小编为你精心整理了13篇《曹冲称象教案》的范文,但愿对你的工作学习带来帮助,希望你能喜欢!当然你还可以在搜索到更多与《曹冲称象教案》相关的范文。
篇一:曹冲称象教案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篇二: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例文
我说课的内容是小学《劳动与技术》四年级上册第十二课《曹冲称象》。本课通过折纸、描线、裁剪、粘贴、描绘来制作《曹冲称象》的纸模型,让学生体验如何把一个立体物变成平面图,再由平面图变为立体物的神奇过程,同时在制作的过程中锻炼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教学目标】
新课标提出:要以学生获得积极劳动体验,形成初步的技术意识和技术实践能力,形成良好技术素养为主的多方面发展为目标。基于以上认识,再结合教材和学生的特点,我将《曹冲称象》一课的教学目标预设为:
知识与技能
1.在制作过程中学会看一些纸工折粘的符号;
2.学会画点画线的标记方法。
过程与方法
1.学习用对称形折纸、剪纸法来制作纸手工艺品;
2.巩固折、画、剪、粘等手工技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养成认真、耐心、细致与合作的习惯;
2.渗透语文学科知识,在学学玩玩说说中体会乐趣,增强动手动脑和创作能力,激发劳动兴趣。
【教学设计】
下面我简要说说如何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教学过程。这也是本课中我将攻克的教学难点。
定位
首先发给每位学生一张边长为24厘米的正方形卡纸,然后指导学生将纸对折再对折变成边长为12厘米的小正方形。折好后,让学生检查小正方形的边沿是否都对齐,然后重点提醒学生要将纸的开口朝右朝下地平放在桌面上。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纸的对折和摆放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最后裁剪出的"作品能否展开变成曹冲称象模型,所以特别需要指导和提醒学生准确操作。)
定点
完成定位后,提示学生拿好铅笔和直尺。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如何在折好的小正方形的每条边沿上标注出两个三等分点。然后再让学生自己回忆标注:将尺跟纸边对齐,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边上的八个三等分点标注出后,还要再标注中间的四个点。我先让学生自己说说该如何标注。然后确定一个方法,如:将尺对齐左右两边的点摆放,每四厘米画一个点。
最后给这12个点分别用字母标注好。
(设计意图:四条边上的8个点的确定能为下一步准确快速画线提供帮助;而中间4个点的确定则能使所画线条的长短方位更加精确。)
定形
有了纸上的这12个点,下面画线条就能比较容易把握了。我仍旧先让学生一边观看课件演示,一边听我的讲解,即如何利用三等分点将线条标注好。如:表示大象鼻子的两条线就要尤其强调,右边的一条直线在中间左边的两个三等分点之间,但是离上边的点大概还有一厘米。而右边的线则是弧形的。
之后再让学生讨论说说需要注意的地方,然后看投影实物,将线条标注好。
(设计意图:通过多媒体课件的点击,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线条是如何在点之间产生的,从而更方便学生记忆,也更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指导学生折纸、画点、画线这一环节,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既要观察记忆,专心致志,又强调自主学习,耐心细致,做到眼、口、手、脑并用,真正实现了趣味性、思想性、知识性和实践性的统一。
篇三: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
一、激情引趣,导入新课
1.师:古时候有个大官,叫曹操。有一次,别人送他一头大象,他很高兴,就带着自己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起看大象。他们看到的大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也去看看吧! (多媒体展示大象图片)
2.请同学们描述大象的样子。(注意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顺序和方法)出示“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象这么大,到底有多重呢?
3.出示课题,看到这个题目你有什么问题要问吗?
(引导学生针对题目提出问题,老师注意疏理、归纳。)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读课文,注意把字音读准,把课文读通顺。(师巡视,了解学生初读情况。读后请几位同学分读课文,师生评价。自读课文时,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去读,默读、小声朗读、几个人在一起读等都可以。)
2.再读课文,重点让学生带着自己前面所提疑问读课文。(师强调,当我们带着问题去读课文时,应该采用哪种方法好呢?使学生明白,带着问题读课文时最好采用默读的方法。)
3.交流解疑。针对前面所提问题师生共同解答。
三、细读深究,突破难点
师:这个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科技不发达,只有一种秤,(多媒体展示古时候的秤的图片)这样的秤怎么能称象呢?
1.找出有关官员称象方法的句子。(多媒体显示内容)小组讨论:官员们的办法到底好不好呢?不好在哪里?汇报交流。
2.曹操听了是什么态度呢?(显示:“曹操听了直摇头。”品读这句话,理解“直”在这句话中的意思,并练习用“直”说话。)
3.了解曹冲称象的.过程。
(1)找出写曹冲称象方法的句子,读一读。
(2)用多媒体课件演示称象过程。说一说曹冲称象的方法和步骤。(同桌互相说,再指名说。)
(3)出示填空,加深理解。
把大象()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多少,就沿着(),在船舷上画()。再把大象(),往船上装(),装到船()到()的地方为止。然后,称一称船上的(),()有多重,就知道()有多重。
4.小组讨论:
(1)曹冲称象的方法好在哪里?(引导学生与官员所提方法比较。出示“曹操的儿子曹冲才7岁。”让学生感受曹冲的聪明。品读这句话,并用“才”练习说话。)
(2)曹冲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明白曹冲称象的方法不是凭空想出的。第一,是听别人议论,受到了启发;第二,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勤于动脑的结果。)
5.汇报交流。
四、拓展延伸,总结全文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有什么感受,能说一说吗?
2.读读课文后边学习伙伴的话,说说要是让你称象,你会用什么办法?
3.小结。
五、作业:(选择其中的一项完成)
1.请你写几句话夸夸曹冲。
2.用在课文中学到的办法做一做实验。
3.把这个故事讲给周围的小朋友们听。
篇四:《曹冲称象》教案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毖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迹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卑迨榭翁猓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杂啥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蓖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弊杂啥量挝模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弊杂啥量挝模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惫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导理解“到底”。
3、敝傅祭识恋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备聪埃荷辖诳瓮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惫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弊杂啥量挝模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蓖桌交流,互读。
3、毖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倍恋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倍恋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毙∽樘致郏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篇五:《曹冲称象》教案
7、毙∽榛惚ǎ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敝傅祭识恋谌、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彼伎迹翰艹宄葡蟮陌旆ê寐穑克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敝室墒湍选
11弊杂衫识恋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2、闭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备聪按视铩
4、庇谩跋取…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卑压适陆哺家人或朋友听。
2、辈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篇六:《曹冲称象》教案
《曹冲称象》教案_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_语文教案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曹冲称象》教案:
4、曹冲称象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 14 个生字,会写“称、柱”等 l0 个字,会写“别人、一同”等 12 个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重点学习第四自然段,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通过对比,体会“才、到底”等词语表达的意思。
3.讨论交流“为什么曹冲称象的办法好”,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4.通过分角色朗读和讲述故事,感受小蝌蚪遇事主动探索的精神。
【教学重点】 】感受曹冲的聪明才智,学习曹冲善于观察,乐于动脑,大胆表达的品质。
【教学难点】 借助课后题的排序,说说曹冲称象的过程和曹冲的办法好在哪里。
【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课时目标】
1、会认13个生字,能正确读写生字词语。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懂人物对话,理解课文内容。 (重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导入类型:出示图片:
教师口述:
1、象,通称大象,是目前陆地上最大的哺乳动物。
大象是现存世界上最大的陆地栖息群居性哺乳动物,通常以家族为单位活动。大象的皮层很厚,但皮层褶皱间的皮肤很薄,因此常用泥土浴的方式防止蚊虫叮咬。象牙是防御敌人的重要武器。
2、同学们,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在古时候,要称一头活着的又高又大的大象真是一件很难的事。今天我们就来走进课文,看看七岁的曹冲是怎样称象的?
(板书:4曹冲称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设计意图:出示图片,引出对大象的介绍,再引导课文的学习中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初读感知
1、听范读。听范读,边听边画出文中的生字,注意生字的读音。
2、学生初读。要求: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的地方多读几遍。
3、检查初读情况
(1)认读生字
练 读词语,读生字,识记。
①“杆”的发音要注意,在这里读“ɡǎn”。“柱、秤、称、站、船、重、止、然”是翘舌音,“做、岁、曹”是平舌音。“杆、论、砍、线”是前鼻音。“量”是后鼻音。
②识记
联系生活实际学习“曹”字。先请学生想一想:身边有没有姓“曹”的同学或小伙伴;
形近字比较识记“重、量”。两个字中都有“里”字的字形。可以让学生结合生活经验,说说一些东西的重量,明白这个词的意思。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2)出示带生字的新词,让学生认读。
曹操 天曹 队员 官员 一根 根据 议论 提议 议论 论文 重要 举重 砍树 砍柴 画线 直线 停止 阻止 重量 大量
(2)学习多音字:“重、杆”
练 ①读句子,找发现。
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这一杆秤称东西特别准。
在这里,“重”读“zhòng ”,意思是“分量大,与轻相对”,还有一个读音是“chóng”,意思是“再,层”;“杆”读“gǎn ”,意思是“器物上像棍子的细长部分;量词,用于有杆的器物”,还有一个读音是“gān”,意思是“较长的棍”,组词如下:
重 zhòng (重量)(质量) 杆 gǎn (一杆秤)(杠杆)
chóng(重复)(重新) gān(旗杆)(电线杆)
②读一读:
这些蔬菜的重(zhòng)量,没有必要重(chóng)复来称了。
学校的旗杆(gān)上有一面五星红旗在飘扬?
(3)识字游戏
摘苹果游戏,看谁摘得多。(读对一个,苹果就被摘下。)
(4)理解词语
练 把词语和意思连起来。
官员 船两侧的边儿。
议论 经过任命的、担任一定职务的政府工作人员。
船舷 对人或事物的好坏、是非等表示意见。
(5)指名读课文,检查朗读情况,看字音是否正确,句子是否通顺。
三、自读课文,了解内容?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2~3遍提醒学生把句子读通顺,遇到不认识的字借助拼音多读几遍。?
2、指名不同层次的学生朗读,检查自读效果如果有的学生还没有读顺,再提醒他们自读相应的句子、段落,力求大部分学生能把课文读通读顺。?
3、 想想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然后按“谁做了什么事”的思路口头填空:课文讲( )的故事。
(学生填“曹冲称象”正确,填“曹冲想出好办法称象”更好,应给予充分肯定)?
【设计意图:以填空的形式,整体感知课文,降低了难度,适合低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
四、学习“会写字”
称 柱 底 杆 秤 做 岁 站 船 然
1、学生字
(1)认读含有会写字的词语,读会写字,观察笔顺,掌握结构、音序、部首,组词,造句。
(2)多元识字
实物演示法:学习“秤”可以实物演示“一杆秤”,说说“秤杆、秤砣”。
形声字结构特点:“柱 站 杆 底”。
形近字比较:秤-称 故-做 船-沿
【设计意图: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多元识字,交流不同的识记方法,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培养学生善于表达自我的能力和喜欢识字的兴趣。】
2、指导书写
(1)观察生字书写特点,交流。
(“然、岁”,上下结构,上下等宽。 “秤 称 柱 杆 站”左右结构,左窄右宽。“做”左中右,“船”左右结构,左右等宽,半包围结构“底”。)
(2)老师范写,重点指导上下结构的字“晨、装”和左右结构的字“然、底”,学生练写。
“然”上下结构,四点的大小位置要注意,拉开适当的间距,首尾两点稍大一些,右上“犬”字,最后一点不能忘记。
“底”字,半包围结构,“氐”字的一横收笔在横中线上,向右上倾斜,落笔比第一横长。斜勾要舒展,与左边的横平衡。
练 学生练写,教师巡视指导。 投影展示书写正确、美观的字词,相互借鉴。和课本对照,及时改正。
五、分类积累,练习表达
1、自由读课文,画出文中有新鲜感的词语,分类整理并摘抄积累:
(1)直 才 果然 到底
(2)表示序数的词语:先 然后 再
2、练习运用:练习用“ 先 然后 再”说话。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一条线,(然后)把大象赶上岸,往船上装石头,(再)称称船上的石头。
六、课堂小结
本课我们认识了聪明的小朋友曹冲,了解了他称象的故事,学会了很多生字新词,学会用多种方法识记,能够正确、规范地书写。
七、当堂检测
八、课后作业
第二课时
【学习目标】
1、熟读课文,背诵课文。(重点)
2、通过阅读,理解课文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难点)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
1、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和课文进行了亲密接触。这节课,我们要深入了解课文。现在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什么样的孩子?
2、出示本课时教学目标。
二、品读释疑
1、自由读文,思考:课文中有几种称象的方法?
预设:文中有两种称象的方法,一种是官员们的造一杆大秤称大象;一种是曹冲的赶象到大船上的方法。
2、这两种方法,哪一种更好?(曹冲的更好)下面就让我们走进课文,一起去看看,官员们主张怎么称大象的,曹冲又是怎么称象的呢?为什么曹冲的方法就好呢?
【设计意图:整体把握课文内容,理清文章脉络,起到提纲挈领的作用。】
3、自由读第一、二自然段,思考:
(1)曹操和大臣们看到的大象什么样?大象_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练一练:
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耳朵像两把大扇子,鼻子像一个长长的钩子,尾巴像一根小小的辫子。
(2)官员们提出了什么问题?
这么大的象,到底有多重呢?
(3)照样子,写句子。
例:大象又高又大,身子像一堵墙,腿像四根柱子。
弯弯的月亮像小船。
红红的太阳像个大火球。
闪闪的星星像明亮的眼睛一眨一眨的。
【设计意图:通过仿写训练,锻炼了学生学习语言和运用语言的能力。】
4、学习课文第3自然段,思考:
文中官员们是怎样讨论称象的方法?
预设:
得造一杆大秤,砍一棵大树做秤杆。
有了大秤也不成啊,谁有那么大的力气提得起这杆大秤呢?
(板书: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5、默读第四自然段,思考:
(1)曹冲是如何称象的?曹冲称象的办法分为几步?读一读,圈画出来。
预设:
第一步:赶象上船,在船舷下沉处画线。(板书:赶上船象 ——画线)
第二步:把大象牵上岸, 往船上装石头,装到画线处为止。(板书:赶象上岸——装石头)
第三步:称出每块石头的重量。
第四步:把石头的重量加起来,就等于大象的重量。(板书:称石头——知象重)
(2)练一练:用“先……再……然后……最后……”叙述称象的过程。
先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 )。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称一称 )船上的石头。这样,就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6、比较官员和曹冲称象的方法,说一说曹冲称象的办法好在哪里呢?
预设1:曹冲把“大船”当作大秤,用来称象,解决了没有大秤的问题;
预设2:曹冲想到用石块和大象进行等量交换,让大象丝毫无损。
7、阅读方法解密:理解对比手法
概念:把两个相反或相对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相反、想对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用比较的方式加以描述或说明,这种方法叫对比,也叫对照。
作用:运用对比可以使形象更加鲜明,达到表达思想、说明问题的目的。
8、从称象这件事上,你觉得曹冲是个怎样的孩子?
(从称象这件事上,我觉得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大胆的孩子。)(板书:爱动脑筋,善于观察)
9、称象的事对你有何启示?
(我认为曹冲很聪明,我也要向曹冲学习,遇到问题善于思考,积极想办法解决。)(板书:善于思考)
【设计意图:运用画一画的`方法,从文中寻找信息,并在此基础上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学会运用序数词复述课文重点内容,训练了学生理解课文的方法,是一套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
三、课堂拓展
推荐阅读儿歌《大象》、《人有两个宝》。
听读《大象》、《人有两个宝》,了解大象的特点,明白只有既动手又动脑,才能把事情做好的故事。跟着录音多读几遍,试着背诵《人有两个宝》。
四、总结课文主旨
本文通过描写一个7岁的孩子——曹冲,想出了比官员更好的称象方法,从而称出大象重量的故事,可见曹冲是一个爱动脑筋,善于观察,聪明又自信的孩子。
五、学习写话方法
学一法:用“……,再……,然后……”写句子。
本文曹冲称象的办法是:把大象赶到一艘大船上,看船身下沉多少,就沿着水面,在船舷上画线的地方为止。再把大象(牵上岸),往船上装石头 。等船下沉到画线的地方,然后称一称船上的石头。石头有多重,大象就有多重。
举一例:小狗吃饭的时候,先看一看四周有没有人来,再用鼻子闻一闻,然后用舌头舔一舔,最后狼吞虎咽地大吃起来。
练一练:用“……,再……,然后……”练习写一句话。
示例:做香蕉奶昔很简单,先把香蕉去皮,再放入榨汁机中打碎,然后加入牛奶搅拌,最后用碗盛出来,香蕉奶昔就完成了。
六、课堂小结
这是一篇写人的文章,是按事情发展顺序写的。通过故事告诉我们平时要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好办法。
七、主题延伸
小朋友,当你遇到困难的时候,你是怎么做的?
当我遇到困难的时候,我不会退缩,我会积极地动脑筋、想办法。
八、当堂检测
九、课后作业
板书设计(课件25)
曹操带着儿子和官员们去看大象
官员们——造大秤——树做秤杆——曹操摇头 爱动脑筋
曹冲 赶上船象 ——画线 善于观察
称象 曹冲 赶象上岸——装石头 曹操笑着点头 富于思考
称石头——知象重
课后反思
成功之处:
1、在教学《曹冲称象》这篇课文时,我先指导孩子多读,抓住课文中的重点词“先……再……然后……”理解曹冲称象的几个步骤。其次,在课堂学习过程中加强重点词语的理解和运用。如:“大象到底有多重呢?”“他叫人按照曹冲的方法去做,果然称出了大象的重量。”透过这几个环节,学生对这一难点基本上突破了,而且还训练了学生的说话和口头表达潜力,增加了课堂的有效性。
2、读文质疑,合作解疑,课件突破难点
阅读课的教学是语文科教学的重点,《称象》这篇课文就是让学生感悟曹冲是个遇事爱动脑筋,能找出解决问题办法的聪明孩子。在教学过程中,我重视学生在充分读书的基础上,提出问题:“曹操为什么要称象?官员们用什么办法来称象?曹冲用的是什么办法?”然后,梳理学生的问题,循着学生的问题,逐个引导学生合作讨论,最后解决问题。
不足之处:
今后的每节课如果都能从多个方面着手进行备课、教学研究的话,每节语文课都能使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获。期望在不断的练习中,实践中,语文课堂也能逐步走向成熟,走向完善。
篇七:《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会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上新词语的意思。
2、会仿照课文例句又又和按谁带着什么人一同去干什么写一句话;会按照课文内容,把句子补充完整。
3、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材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是因为他善于把平时已经知道的一些常识联系起来进行思考,并灵活地加以运用;感受我们祖先的聪明才智。
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课文第四自然段,知道曹冲称象的简单科学道理,知道曹冲能想出好办法的原因。
教学准备;
电脑课件生字卡片实验仪器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13个生字,辨析象与像、称与秤的使用,初步学会用部首查字法;理解10个新词语的意思,知道直才在特定的语句中的作用。
2、能带着课文后的思考题边看边想,默读课文;能复述出曹冲设想的称象的好办法的具体操作步骤;能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教学重点:
学习13个生字,理解课文第三、四自然段。
教学难点:
曹冲称象的具体方法和步骤。
教学准备:
卡片电脑课件实验工具一套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设计问题、激发学习兴趣。
1、谈话:同学们你们谁见过秤?它有什么用?
2、揭题:
①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第6课《称象》
②出示课题《称象》质疑。
看了这个题目你想知道那些问题?
3、检查预见情况。
①认读生字②完成作业题1
二、导向自学
同学们根据预习情况,你能告诉大家画中谁是曹冲、曹操。
1、出示电脑课件画面
2、指名学生介绍两个人物
小结:介绍人物时,我们可以根据人物的衣着、长相、姿态、动作来介绍,
并把他运用于我们平常的生活和写作。
三、学习第三、四自然段
过渡:同学们看了图,想知道官员们想出什么办法称象。曹冲又想出什么办
法称象呢?请在家一起来看课文的第三、四自然段。
1、自由读第三、四自然段,划出有关的句子。
2、选把学习内容,你最想知道谁想出的称象方法?(曹冲的称象办法。)
3、选学第四自然段。
①指名读曹冲说的方法。思考:曹冲一共说了几句话?第一句和后面三句话
是什么关系?
②出示电脑课件,第四自然段。
③想想曹冲称象的过程分为几步?用线划出表示序号的词,并用
。标出称象的动作词。
④反馈、填表、完成板书。
曹冲先赶画
再赶装
然后搬称
⑤根据板书说称象的办法,并校对表格中的内容。
曹冲用什么办法称出了大象的重量?说说称象的经过。
人物顺序怎么做
曹冲先赶象上船画线
再赶象上岸装石头
然后搬石头称石头
⑥深究讨论,这个办法行吗?为什么?
篇八:《曹冲称象》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内容,理解曹冲称象的原理。
2.引导幼儿想办法,发展幼儿的想象力。
3.鼓励幼儿时刻作一个爱动脑筋的好孩子。
活动的重难点:
理解沉浮的原理
活动准备:
课件
活动过程:
一、 通过提问,引导幼儿开动脑筋想办法为大象称重。
老师:小朋友,老师昨天看书的时候,碰到了一道难题,实在解决不了,请你们来帮帮我好吗?有一头大象,很大很大,我想大象这么大,那得有多重呢?我想称称它,可是它太大了,该怎样才能知道大象的重量呢?你有什么办法?(对不对的办法先不给与否定)
二、讲述故事。
1.老师: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称重的方法,我听说过一个故事,也是讲大象称重的事,咱们一起来听听,这里面的小朋友是怎么称得好不好?看看你们的方法一不一样。
2.教师讲述故事。
3.提问:故事里的小孩叫什么名字?他的爸爸是谁?哪里来的大象?大官们想出办法了吗?他们都想了什么办法?有没有和你们一样的办法?行得通吗?最后是谁想出了办法?大官们是怎么看待他的?心里怎么想的?最后曹冲的办法成功了吗?为什么曹冲可以成功?你平时愿意动脑筋吗?你动脑筋解决过什么问题?
4.(出示图示)曹冲称象到底用了什么办法?为什么要用船?为什么要把石头放进船里呢?石头的重量和大象的重量怎么样?原来利用船的沉浮,就可以用和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来称出大象的重量来了。小朋友真是和曹冲一样聪明!
三、结束部分。
老师:曹冲是一个不但聪明而且爱动脑筋的孩子,你们也是一样,老师在科学区位小朋友准备了沉浮的有关材料,请小朋友在区角活动时亲自试试,看看你们这些小曹冲是不是真的学会了这个方法,好吗?
反思:在这节教育活动中,教师的目标把握很容易偏离到科学领域,如何把握好科学活动和语言活动的重点是在目标的定位上。我在这节课中注意到了这一点,目标把握还可以,可是讲故事的时候最好是教师讲,不能只用课件,才能充分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激发幼儿的兴趣。
篇九:《曹冲称象》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曹、称”等14个生字,会写“柱、底”等9个字。能用“一边……一边……”说话。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读好对话表达的意思。
3、喜爱曹冲这位爱动脑筋的想办法的小朋友,能从他称象的故事中受到启发。
4、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表达能力,愿意主动给家人讲《称象》的故事。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理解课文中句子所表达的意思。
课前准备:
字词卡片,演示曹冲称象过程的投x或实验材料。
教学时数:
两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趣导入
1、启发谈话:同学们,你们见过别人称东西吗?那你们见过称大象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个古时候称象的故事。(板书:称象)适时认识生字“称、象”。
2、板题质疑:板书课题,读课题,认识生字“称、象”围绕课题,你想提出什么问题?(谁称象?为什么称象?怎么称的?)
二、学习新课
初读(自由读文,画出生字,了解内容。)
1、学生轻声自读课文,要求画出生字,读准字音,不丢字,不掉字。
2、指名读课文。强调重点字的读音:如“称、造、秤、得、倒”等字的读音。
3、利用生字卡片,同桌之间互相指认生字,适当用生字练习组词或说话,共同识记。
4、小组同学合作,帮助认字有差距的同学学会生字。
讨论(交流读书体会,整体感知课文。)
1、思考:通过自读课文,你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问题?
2、小组合作,讨论交流。
朗读(在理解中感悟读文,提高学生朗读水平。)
1、在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分段指读课文,组织学生评价朗读,相互促进,教师适时范读指导。
2、抓住“一边……一边……”的句子,认真体会,练习说话。
3、把自己喜欢的段落读给组内的同学听。
写字(针对学生实际,激发写字兴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组织学生认读观察,把自己认为写得好的字,先描红,再书写。
2、针对学生实际,对典型字进行重点指导。如“船”等。
3、学生自由练写,组织展示评价。
第二课时
一、导入(复述故事,引入新课。)
1、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2、谁能把这个故事简单地给大家讲一讲。
二、讨论(读书讨论,比较称象方法,加深对故事内容的理解。)
1、引导学生读1――――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大臣们称象的方法为什么“直摇头”?
2、小组讨论,交流意见,陈述理由。
3、分角色朗读课文,引导学生加上适当的动作和表情,体会当时的情景。
三、演示(演示称象过程,体会曹冲的聪慧。)
1、引导学生读4、5自然段,体会曹冲称象的过程。
2、师生或生生合作,边叙述边利用投影进行演示,曹冲称象的全过程,进而体会曹冲的聪慧。可以多组进行,进行比赛。从语言表达,操作等方面进行评价。
3、指导朗读课文,抓住表示称象顺序的词语体会用词的准确。
四、拓展(引发思考,拓展思维,培养创新精神。)
1、引导学生思考课后问题:还有没有更好的办法来称象呢?(可以启发他们从当时的情况和现代社会两个方面进行思考。)
2、组织学生讨论,发表各自见解,进行互相评价。
五、写字(加强写字指导,培养写字习惯。)
1、出示“我会写”中的字,观察特点。
2、指导书写,强调注意事项。
3、自由练写,展示评价。
这篇课文叙述了一个有关曹冲的故事,学生对课文内容比较感兴趣。根据班上学生的实际情况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设计的教学目标是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把课文读通顺,体会课文三个关键句子的表达效果。在第一课时教学中我先采用的是随文识字的方法帮助学生理解生字词的意思,在复述课文大意的过程中认识14个会认的生字,再让学生开火车读、领读等方法巩固学习生字。第二课时教学重点是理解课文,体会三个句子的表达效果,谈感受,走近人物。我根据课后的思考题让学生对比读两组句子,体会词语“到底”和“才”字的表达效果。由于学生的思维水平和表达能力的差异,大部分别学生有所体会但不能用准确的句子表达出来,个别学生有体会在我的引导下也能用比较清楚的语句表达出自己的感受,还有个别学生可能还不能体会出这两组句子的不同表达效果。
我认为这一堂课上的比较满意。比较突出的地方是这堂课的教学目标明确,教学过程围绕教学目标展开,老师的授课思路较清晰。但是还有很多值得改进的地方,对学生的关注不够,在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照顾到所有的学生,一堂课上要让每个孩子都有不同的收获,每个学生的能力都要得到实际的锻炼。所以课堂上的每一次提问和讨论都要精心设计,要对学生的思维有不同程度的启发。调动每个孩子的脑力劳动,让每个学生在一堂课上都要体会到学习的一点快乐和满足感。
语文教师要上好一堂语文课不断反思和总结是及其必要的。在反思中改进,吸取经验教训,努力提升自我的专业素养。即便现在自己在专业素养方面还很欠缺,但是也要认真备好每一堂课,不敷衍学生、也不敷衍自己。让我想起一句以前大学试讲七年级思品课的一节内容题目“态度决定未来,习惯造就成功”。老师上课态度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态度,所以在今后的教学中在忙也要认真备课,认真对待每一节课,在每一节课堂上锻炼学生、成就自己。
《曹冲称象》是一篇老课文了,学过文章的学生都会身深深记住这位聪明机智的孩子,会被他的聪明所折服。我在教学这篇课文时,充分运用信息技术与学科进行整合,力图让“趣”贯穿始终,让学生乐在其中,思在其中,学生掌握课文内容的效果还是不错的。下面是我教后的几点反思:
优点:
一、我能把《新课程》的新理念在课堂上得以充分的体现,打破原有的教学方式,创造性地开发学习资源,营造了兴趣盎然的语文学习生活,学生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中自主学习。老师和学生是平等的对话关系,真正把主体地位还给学生。
二、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开始,让他们从感兴趣的话题中产生浓厚的阅读,把课文学习作为自主探究的需要。例如:课文伊始,从曹操的良种截然不同的表情入手,让同学们到课文里找一找。当同学们对曹操的表情产生兴趣后,我有效的利用学生的阅读期待,让他们满怀兴致的朗读课文,在探究中解决问题。
三、课堂上我尽可能把时间归还给学生,把我提出达到问题作为诱饵,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究,并给予适时的引导,协助学生归纳总结。
四、我在教学中是引导者、合作者、组织者,让学生自由的说,进而有条理地说,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课堂上学生学习热情高涨,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了提高。
五、借助FLAS让学生边操作边说明,帮助学生弄懂大象的重量是怎样称出来的,有效的实现了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互动。
不足之处:
“奇思妙想”“有计可施”环节的设计,没有更好的发散学生的形象思维。充分让学生勤于动脑、富于联想,用智慧解决了生活中的问题。我相信只要我们引导及时,相信孩子们智慧的火花会及时闪现,个个都会成为“智慧星”。
改进措施:
以小学生耳熟能详的小故事,为学习材料,创设生动的学习情境。全文共五个自然段,是按照事情发展的顺序介绍的,教学中主要让学生自读,多种形式朗读,解决不认识的字,弄清文章的主要意思。通过理解文字语言去理解曹冲称象的办法。
篇十:《曹冲称象》教案
活动目标
通过老师阅读,理解故事内容,能说出曹冲称象的办法好不好,自己还能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教育幼儿平时要多观察事物,遇事要开动脑筋想办法。
活劝准备:
相关的故事书、图片,了解在古代量具比较落后,科学不发达。
活动过程
1、老师有表情的讲述故事,引导幼儿多想想,多猜猜还有哪些办法?
师:你们在市场,见过别人称东西吗?称东西为了什么?
[出示课件:大象图片]那,大家见过有人称大象吗?
我们就坐时光机去古代,看看一个叫曹冲的孩子,他是怎么想办法称大象的。
2、针对发现的问题,指名当小老师组织大家交流学习经验。
3、如果你是曹冲,你会用什么更好的主法来称大象呢?
4、观看录像,了解故事内容。
5、看后问,你们看了录像有什么想法?你觉得曹冲怎么样?为什么?
6、小结:
曹冲真聪明,想到了用石头来称大象。原来只要肯动脑筋,办法就能想出来。
活动结束:
我们小朋友平时遇到问题,也要像曹冲一样动脑箱想办法,利用身边的资源解决问题。现在科学发达了,发明了地磅秤、灌包秤、还有汽车衡和地上衡等,它们都直接称很重很重的东西,现在要称一只大象可方便了,提醒小朋友在今后要多用脑。
篇十一:《曹冲称象》教案
活动目标:
1.能较合理的想象,分析故事情节,进一步理解故事内容。
2.初步感受中国的历史故事,并引导幼儿懂得遇事要开动脑筋。
3.通过阅读,理解故事情节。
4.通过视听讲结合的互动方式,发展连贯表述的能力。
活动准备:
故事视频等。
活动过程:
一、导入
画大象引出本次活动内容。(画个大圆做身子,画个小圆做脑袋,画两根粗的树干做大腿,画一根长的树干做鼻子,画两张树叶做耳朵,画两根尖尖的树枝做牙齿,最后画上尾巴。)
二、教师分段讲述故事,幼儿边听边猜边议曹冲称象的方法
1、讲故事,从开头至“我有办法。”
问题:“曹冲会想出什么办法来称象?”
2、教师继续讲故事至“在船帮上齐水面上画一道记号。”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在船帮齐水面的地方画一道记号?曹冲接下来会做什么呢?”
3、教师继续讲故事至“曹冲看见船帮上的记号齐了水面,就叫人把石头一担一担地挑下来。”
问题:“曹冲为什么要往船上倒石头?”
4、教师讲故事至结尾。
(1)讨论:“为什么说曹冲是一个聪明的孩子?”
(2)给故事取题目。
三、完整欣赏故事,进一步理解故事的内容
延伸活动:
这是一个历史故事,也是一个智慧故事。这个故事在我们幼儿园的楼梯上也有图片,其实在幼儿园还有很多关于民间的故事,小朋友也可以叫你爸爸妈妈讲给你听听。你们还可以请你的爸爸妈妈讲讲你自己的聪明故事,好吗?
课后反思:
为了更好的开展课题研究,我们在走廊、楼梯都张贴了我们老师自己画的民间故事连环画,加深幼儿对民间故事的理解。《曹冲称象》这是个智力故事,在设计的时候困惑很多,因为问题很难提炼,称象的方法怎样才能用幼儿能理解的语言来表述。但在上的时候孩子们已经对故事有所了解,一个问题抛下去幼儿马上就回答出来了,所以就没有了猜测的机会。整节课用时较短,而且我只用了视频,在分段理解故事时还是用PPT比较好,最后完整欣赏时用视频。虽然课堂效果没有预计的那么好,但对于自己来说也是一次新的尝试,在选材――设计――试教中自己获得宝贵的经验。
篇十二:《曹冲称象》教案
【设计思路】
教师预先在活动范围内投放各种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发现问题,然后在实物操作中分析解决问题;再以幼儿帮助饲养员叔叔测量东北虎的体重设置问题,激发幼儿兴趣,幼儿在先前积累的经验的基础上处理问题;最后在《曹冲称象》的故事中提升幼儿智力。在教师的引导下,幼儿分层次扩散思维——测出较小物体的重量,怎么测?测出体积很大的物体重量,怎么测?除了用称来称,还可以用什么方法?在活动中幼儿积极献计献策;通过分组实践,使创新思维得到了证实,肯定了自我。
【教材分析】
《曹冲称象》是大班下册《幼儿创新智慧游戏》中的内容,教材来源于一个历史小故事。孩子们喜欢听故事,善于观察、乐于思考、勤于动手。本活动恰好巧妙地利用了幼儿自然成长的要求,让他们在自由的活动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运用问题。从而有利于挖掘幼儿潜力、开发幼儿智力,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独特性和灵活性,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
【幼儿分析】
大班的孩子语言表达能力不断发展,并且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有了一定的分析判断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强烈的好奇心,遇事追根问底,喜欢探索;乐于帮助别人。本次活动,以用不同的方法测量出物体的重量为线索,让幼儿大胆地进行创新思维活动。幼儿在由浅入深的实践中不断获取经验,在经验的基础上再大胆展开想象,由此形成良性循环。幼儿在潜移默化、循序渐进中进步。
【活动目标】
1、培养幼儿善于观察、乐于思考的品质。
2、理解故事内容,了解曹冲解决问题的巧妙办法。
3、培养幼儿创新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活动准备】
1、活动场地投放翘翘板
2、科学观察室内投放:天平和砝码;滑轮;翘翘板;弹簧秤、电子秤、杆秤等测重工具;盆、碗、盘等容器;沙土和水;塑料袋;各种水果蔬菜和日常用品用来测量重量。
3、课件:饲养员叔叔请求帮助、曹冲称象的故事视频。
【活动过程】
1、导入部分:开心游戏,发现问题。
师与幼儿到活动场地玩翘翘板,幼儿一边玩一边观察。师提出问题:“为什么翘翘板两端会上下不停摆动呢?”引导幼儿说出翘翘板中间有固定轴,两边各坐有一位小朋友;师坐上翘翘板,幼儿观察:一位小朋友的重量很难让翘翘板保持平衡,必须要有两名长得高大的幼儿或三名普通体重的幼儿才能抵得上老师的重量。幼儿初步理解重量的等量关系。
2、展开部分:实践操作,理解问题。
带着问题,师与幼儿回到科学观察室。幼儿通过操作寻求答案:如何测出一颗豆子、一粒纽扣、一块橡皮等的重量?(幼儿经过实践会选择天平和砝码、小杆秤等);如何测出一小袋豆子、几个西红柿、一个铅笔盒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小杆秤、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如何测出一袋面粉、一箱饼干、一大捆书等的重量?(幼儿通过实践会选择一些机动灵活的方法来测量。比如借助天平、弹簧秤、电子秤、滑轮等一点一点地称再将重量加起来;利用翘翘板、滑轮找出等重物体从而知道其重量……)
3、经验提升,机智处理问题。
师幼坐下休息。(大屏幕)饲养员叔叔需要记录东北虎的成长体重,他正在为不知道怎样测量而发愁呢。请幼儿开动小脑筋,帮饲养员叔叔想想办法。
幼儿首先想到的有可能是用称来称。
教师指导用语:东北虎体型庞大,用称来称太困难。也许可以用称货物的地磅。我们想想还有别的好方法吗?
幼儿讨论:
用翘翘板找出与东北虎相同重量的物体,然后再一点一点称出物体的重量;用滑轮找出等重物体再测重;在地面上挖一个与老虎一样大的坑,然后测量挖出的泥土重量;把老虎赶进装满水的水池,测量水池里溢出来的水的重量……(孩子的这些奇思妙想,虽然有些幼稚,但蕴含了一定的道理。)
4、故事启智,判断总结问题。
(大屏幕)故事:曹冲称象
(1)故事中有几种称大象的方法?
(2)你认为哪种方法好?为什么这种方法好?好在哪里呢?
(3)你还有什么好方法吗?
幼儿分组讨论,说出自己的方法,各组派代表进行说明。
5、结束部分:
教师小结:
小朋友想出了这么多与众不同的好办法,假如曹冲知道了一定会很高兴!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会遇到一些难题,只要我们积极动脑筋,就会想出解决的办法。
幼儿向曹冲说再见,活动结束。
【活动反思】
优点:
本活动符合大班幼儿年龄特点,内容层层深入:从发现问题、分析问题、理解问题、处理问题、判断总结问题,紧紧围绕教学目标展开。游戏、故事贯穿始终。幼儿通过动脑筋想办法,不仅能够测量体积较小、质量较轻的物体;对于一些体积较大、测量重量有难度的物体,也能够想出好方法。虽然有的方法略显稚嫩,却是孩子积极动手动脑的实践结晶,是一笔宝贵的经验财富。本活动将故事《曹冲称象》放在最后,旨在不桎梏孩子的思想。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迪,而活动中教师也很好地运用了游戏与操作进行前奏启智。幼儿不仅运用了一种方法,还能够利用多种方法进行测量,精神保持兴奋状态。每个孩子都能够积极参与、大胆表达,体现了活动中幼儿是主体,教师是主导的教育理念。
不足:
本活动在材料的准备上欠充分,应该让幼儿有更多的机会进行操作,以证明自己办法的可行性。
附:
故事《曹冲称象》
三国时期,有人送给曹操一头大象。曹操很高兴,带着七岁的儿子曹冲和官员们一道去看大象。大象又高又大,人们非常惊讶,纷纷议论大象的重量。曹操问:“谁有办法称出这头大象的重量?”有的官员提议造一杆大称,砍一棵大树做秤杆;另一个官员说:“把大象宰了,砍成一块一块的再称。”曹操听了直摇头。这时,曹冲看到青蛙跳到荷叶上,得到了启示说:“我有办法。”曹冲把大象赶到船上,在船舷与水面交界的地方做上记号后让大象下船。曹冲又让士兵往有记号的船上搬运石头,直至船下沉到船舷的标记处。然后,曹冲让士兵称出船上石头的重量。这下官员们明白了,都夸曹冲的点子巧。
篇十三:《曹冲称象》教案
【内容简析】
本篇课文讲的是古时候的一个故事。有人送了一头大象给曹操,曹操让人们想办法把大象称一称,最后曹操七岁的儿子曹冲想出了一个妙计,称出了大象的重量。
【设计理念】
本文设计意在通过朗读了解人物性格特点,懂得当一个问题从习惯的角度无法解决时,应换一个角度去寻求办法,培养学生平时多观察、多动脑筋的好习惯。
【教学目标】
1、比鲜11个生字,会写8个字。
2、闭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毖习曹冲善于观察、爱动脑筋的好品质。
【重点难点】
朗读课文,理解曹冲说的话;学习曹冲平时多观察、遇事多动脑筋的好品质。
【教具准备】
挂图、塑料船(实验用)、水、水桶、石子、尺子、天平或杆秤。
【教学时间】
两课时。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讲故事,引入新课
1、碧富埃引入故事。
2、笨垂彝迹讲课文故事。(大意:古时候,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大象,曹操让人们想办法称一称大象有多重。最后他七岁的儿子想出了一个好办法。)同学们想知道这是一个什么好办法吗?
3、卑迨榭翁猓读题,学习“称”字,掌握读音,理解意思。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弊杂啥量挝模注意读准字音,画出生字新词。
2、蓖桌互相读生字,纠正读音,注意读准前鼻音、后鼻音。
3、苯淌检查读音,指导读准“称、秤、量、曹”等字音。
4、弊杂啥量挝模找一找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想一想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三、细读课文,感悟内容
1、弊杂啥量挝模边读边想“有人给曹操送了一头怎样的大象”。找出有关自然段读一读。
2、惫僭泵且槁圩乓桓鍪裁次侍猓肯嗷指导理解“到底”。
3、敝傅祭识恋1、2自然段,重点读好描写大象的句子和表现官员们疑问的句子。
四、小结内容,汇报收获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课后认真朗读课文,提出自己不明白的问题。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1、备聪埃荷辖诳瓮学们已初读了课文。谁知道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
2、惫渡:人们想出哪些办法来称象?
二、细读,感悟课文
1、弊杂啥量挝模结合插图,边读边想:官员们提出了什么办法?曹冲想出了什么办法?找到有关自然段,多读几遍,画出有关句子。
2、蓖桌交流,互读。
3、毖生汇报,读出所画句子。
4、倍恋3自然段,思考:曹操听了官员们的称象办法,为什么直摇头?引导学生通过做动作理解“直摇头”。
5、倍恋4自然段。你读懂了什么?
6、毙∽樘致郏
1)比较官员们的办法和曹冲的办法,说一说:谁的办法好?好在哪里?
2)曹冲称象的办法分几步?
7、毙∽榛惚ǎ朗读文段,做实验:演示曹冲称象的过程。
8、敝傅祭识恋谌、四自然段。读第四自然段时,抓住“才”“先、再、然后”等词语理解文段内容,体会曹冲遇事动脑筋、积极思考问题的好品质。
9、彼伎迹翰艹宄葡蟮陌旆ê寐穑克是怎样想出这个办法的?引导学生理解:第一,曹冲认真听别人议论,从中受到启发;第二,最主要的是他平时注意观察、善于开动脑筋思考问题。
10、敝室墒湍选
11弊杂衫识恋5自然段,相机指导理解“果然”以及曹操为什么微笑着点点头。
三、朗读积累
1、庇懈星榈乩识量挝摹
2、闭抄你喜欢的词语。
3、备聪按视铩
4、庇谩跋取…再……然后”说句子,写句子。
四、指导书写
重点指导“议、论、官”等难写的几个生字。
五、总结全文
你喜欢曹冲吗?用一句话来夸一夸他。
六、拓展延伸
如果让你称象,你还能想出什么办法?
七、布置作业
1、卑压适陆哺家人或朋友听。
2、辈檎矣泄乩史人物曹操的资料。
八、课外实践
在生活中你遇到了什么难题?你是怎样想办法解决的?
推荐访问:教案 曹冲 曹冲称象教案(13篇) 曹冲称象教案(精选13篇) 曹冲称象的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