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观后感 >

大国崛起观后感9篇

时间:2023-04-05 10:50:04 来源:网友投稿

大国崛起观后感9篇大国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观后感《大国崛起》是2017年播的一部12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国崛起观后感9篇,供大家参考。

大国崛起观后感9篇

篇一:大国崛起观后感

崛起观后感 《大国崛起》是 2017 年播的一部 12 集历史题材电视纪录片,记录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国、日本、美国九个世界级大国相继崛起的过程,并总结大国崛起的历史规律。下面让我们通过下文的观后感一起来了解世界各国的兴衰。

 公元 1500 年前后的地理大发现,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五百年来,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大国兴衰更替的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 驱 经验教顺,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西班牙、葡萄牙这两个小国让欧洲人开始  认识世界,他们凭借海样迅速成为了世界 奋 强国,开始在世界疯狂的掠夺财富,当时 正 世界金银总产量中有 83%被西班牙占有 鹂 。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 恙 才能使我们拥有更多的财富,当时中国的 Ж 郑和下西洋要比哥伦布等还要早几十年,  而大明王朝仅仅是为了向世界宣扬天威,  因而走上了闭关自守的道路。荷兰这个国 鳝 家好像除了商业利润对政治毫无兴趣,他 饼 们注重资本和商业超过一切,他们成立了 伟 世界上最早的联合股份公司——东印度公 釉 司,垄断了当时全球贸易的一半,凭借一 襞 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的创立,成为 1  7 世界的强国。

 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  创造奇迹。英国的崛起说明了国家的兴盛 迳 需要科技与文化的支持,法国和德国的崛 沧 起和失利则告诉我们一个国家不能仅仅依 泌 靠武力成为强国。作为亚洲唯一跻身列强 ︳ 的国家,作为亚洲唯一发达的资本主义国  家,日本的崛起和其它国家是不同的,它  不像西班牙的勇猛冒险,不像英国式的工 囊 业革命,而是靠的学习和变革。俄罗斯的 爆 改革和日本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  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美国的崛起则告  诉我们要寻求适合自己的发展道路。

 自 芦 古以来中国都是历史上的大国,而在最近 梗 的几百年被其它国家所赶超,中国要想重 茆 新回到大国强国的位置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 。回顾五百年来各个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 冶 ,有很多值得中国学习和借鉴的地方,具 移 体分析如下。

 第一要发展文化教育事业 稣 。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  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是个不争的事实。

 窥 无论是西方大国的崛起,还是德国、日本  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都得益于教育基础 咀 的雄厚。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 嶙 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

 ぷ 日本最终与欧洲列强一道成为强国。日本 肥 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 凝 ,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而我 摔 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一是教育的普及 钼 率低,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国家领导人 赢 应该注重对青少年的教育,应该多多建设 执 免费的小学

 与中学,要让所有的人都接受 翥 良好的教育,这样国家才能培养大量的人 捕 才,才能实现成为强国的梦想。

 第二是 弈 提倡创新精神。荷兰通过技术的领先优势 倩 发展贸易,从而得到资源及低技术水平的 擅 产品。而技术领先的实质就是创新精神。

 腮 英国的工业革命中的技术改革,美国的汽  车产业发展中的创新精神都值得我们学习 и 。现在的中国缺乏的就是创新精神。我们 蚕 到现在还没有诺贝尔奖得主,我们周围用 缂 的有点技术含量的东西,几乎都不是我们 柄 的原创发明。只有通过创新,我们才能创 宣 造和发明更多更强的技术,才能加快科技  进步和发展。

 第三体制改革。日本改变 骟 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其强国经  验最值得中国借鉴。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 睨 类似,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 鳖 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 揄 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  和兵员。研究中国的历史就会发现,有比 笃 较开明体制的朝代往往也是较为富强的朝  代。中国必须改革束缚经济发展的落后的 经济体制和社会体制,为市场经济的前进  铺平道路, 第四提倡民主。法治和民主 鐾 这个事情可以是完全同步的,他们之间存 痿 在着联系,可以看成一件事,也可以看成 贳 两件事,我们要平衡法制和民主的关系。

 莪 法治也是一种文化。和谐社会,必须建立 厨 在法治文化的基础之上。和谐社会,就是  法治

 社会;和谐世界,就是法治世界。世 憬 界需要法治,建立和谐世界更需要法治。

 拄 任何国家的崛起和发展,都不能再通过武 盯力扩张和超越国际法的途径去实现。同时 ラ 一个国家要开始民主化进程必须有一些相  应的社会制度条件相配套。

 第五我们要 珀 完善各种法律制度。比如专利制度,它是 收 英国和美国崛起的一个重要因素,英国于 舶 1623 年制定的“垄断法”是世界上第 卞 一部具有现代法雏形的专利法,到 18 世 跟 纪中叶发明及专利成为工业革命的重要内 瑭 容。美国则是在宣布独立后不久就建立了 漕 专利制度—1787 年所制定的合众国宪 法中明确规定了版权和专利权。美国以国 ヵ 家法律的形式保护发明创造,激发了人们 兮 从事发明的动力。中国要想富强必须完善 溶 法制。

 世界上其它大国有许多值得我们 嚷 学习和深思的地方,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 逵 历史,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另一方面也 啪让我们看到了差距。《大国崛起》,正是 辩 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 芷 料,它对我们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我们 Ф 要吸取他们的经验和教训,使得我们的道 魔 路走得更顺一点。我们应该思考一些国家 生 为什么发展得好,有的国家为什么崛起后 ⒏ 又衰落了。21 世纪我们要加快中国成为 咬 世界大国的步伐,同时建立永久和平、共  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是人类共同努力的  方向。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 15 世纪 ぐ 开始 500 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 罚 、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 鱼 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 披 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 肆 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 枝 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 蛛 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  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 脯 省份,15 世纪时还不到 100 万的人口 寤 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  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 虾 时代。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 物可以当作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  诉我们:要有勇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 件 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 唼 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  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 熨 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 芋 ;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 瑙 使征服者长时间地站在王者的位置上;德  意志则用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 迓 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德意志 屑 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完整的国家才能走上 蓑 强国之路;日本告诉了我们:要使国家崛 到 起就需要不停地学习,不停地完善自己; 狄前苏联的兴衰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 咀 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 Q 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前进道路 丛 。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 躅 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 戮 ,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 朦 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 29 位科学家加 拓 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 ㄤ 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 √ 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 掇 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 诰 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  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  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 颇 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 舐 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 眸 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顼 …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  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 ェ 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 阵 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 筹 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 句 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 眈 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 屋 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 懿 。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 衲 “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 ブ 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 络 ,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 б 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 ⅹ 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 ξ 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 彡 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 懑 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 利 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 骐 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 膦 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 哞 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霍 ”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 雏 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 t 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 12 个强国 肖 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 撕 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 萃 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  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  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 癣 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 馘 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 礴 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 £ 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 徭 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 缺 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 忆 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  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  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 导 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 锶 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 橙 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 黢 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 豕 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 钕 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 裾 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才能赢得其它 殪 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 Ь

 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 耙 、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 鹁 ,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  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 淄 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 潭 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 帮 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  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这样的 铂 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 掐 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 卿 ,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 钅 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 蹊 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 左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 翘 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 挞 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 星 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看了这些,不说  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

 姬 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 龙 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 焓 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 击 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 慨 大国造成了恐惧。这部纪录片是品读历史 土 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  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篇二:大国崛起观后感

兴衰 专业:

 交通运输工程

  姓名:

  学号: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课程, 从第一次开课播放了大国崛起这部早有耳闻的纪录片, 我想每个人看完后都会有一定的感想, 或与人探讨或抒发于纸上或在心里默默地品尝回味, 鉴于有老师的作业要求, 也就借此谈谈我个人一点浅薄的认识和想法。

 公元1500年前后的世界地理大发现, 拉开了不同国家相互对话和相互竞争的历史大幕, 大国崛起的道路有了全球坐标, 五百年来, 世界上相继出现了九个世界性的大国, 大国的兴衰更替故事留下了各具特色的发展道路和经验教训, 也启迪和影响着今天及未来。

 看过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 纵观大国崛起之路, 再回望中国的近现代史, 的确感慨万千。

 同时也想到了几个问题:

 怎样的国家才算是大国? 大国兴起的原因以及衰落的原因是什么? 中国应当以何自居? 新世纪的青年应该树立怎样的目标、 应该怎样树立爱国心。

 纵观几大国的崛起、 发展、 强盛, 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思想文化的进步, 吹响大国崛起的号角。

 英国首相丘吉尔曾说:

 “我们情愿失去一个印度, 也不能失去莎士比亚。

 ” 英国正是有了莎士比亚的文学、 牛顿的力学和亚当斯密的经济学等思想文化的进步, 才有了大国的崛起。

 纵观各大国之所以能够崛起, 都有其理论观念的更新和思想文化的进步, 这是吹响大国崛起的进军号角。

 2、 社会革命的兴起, 推动大国崛起的步伐。

 各大国的崛起都经历了种种阵痛, 为了政治民主而进行的国内社会的变革和战争及两次世界大战也造就了大国的崛起, 这是不争的事实。

 苏联是在“一战” 和国内推翻沙皇的战争后崛起; 美国是在国内南北战争和“二战” 后崛起。

 可见社会革命是带动历史前进的火车头, 人们要求实现民主政治是大国崛起的推动力, 而战争便成为大国崛起的一条必由之路。

 3、 经济体制的创新, 开辟大国崛起的途径。

 英国市场经济体制的构建、 美国反托拉斯的政策出台、 苏联的新经济政策实施等, 都是由上至下的经济体制创新, 市场经济不是不要计划, 计划经济更不能离开市场机制, 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与时俱进, 不断变革生产关系, 以适应生产力的解放和发展, 这是开辟大国崛起的重要途径。

 4、 科学技术的发展, 奠定大国崛起的基础。

 500年间, 从航海技术开始, 全球经历了以蒸汽化、 电气化、 信息化为代表的三次工业大革命, 这些科技的发明创造及推广运用, 是大国崛起的重要因素。

 事实完全可以证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没有科学技术就没有大国的崛起, 因此重视科学, 重视教育已经成为世界各国的共识。

 美国有几千所大学就足以说明教育和科学技术在大国崛起中的显著地位和重要作用。

 大国崛起都有着共同的特点:

 以先进的科学技术指引并加快经济的发展, 以雄厚的经济实力增强军事力量, 以强大的军事力量来威慑世界。

 只有有着健康并且雄厚的经济实力, 强大的军事力量, 和显赫的政治地位的国家才是大国。

 任何大国的崛起都想谋求世界霸主的地位, 都想从本国和本民族的利益出发来调整世界格局, 因此民族精神在大国崛起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份量。

 自强不息和立于世界

 民族之林的民族精神为大国的崛起谱写了一幕幕新篇章。

 当然本民族利益和全球利益之间是密切联系的, 其距离也是越近越有生命力, 民族的也是世界的, 离开全球利益的民族利益是没有出路的。

 那么, 中国将如何崛起? 中国民族的伟大复兴应如何实现? 身为有志亲年的我们又该何去何从?我们国家作为唯一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生存下来的四大文明古国实属不易, 遥想三皇五帝夏商周、 秦汉魏晋南北朝, 有分有合, 有战争有和平,有纷乱有繁荣。

 以前我们是一个尚武、 善战的民族, 譬如强大的不可一世的大秦,百万秦军所向披靡, 先后灭掉关东六国, 完成国家的统一, 后北击匈奴, 南服百越。

 又如汉武大帝时期, 那时开拓了汉朝最大的版图, 击溃匈奴、 东并朝鲜、 南诛百越、 西愈葱岭、 征服大宛, 那时可以大声呐喊“犯我汉者, 虽远必诛”!

 但是后来“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 后, 我们慢慢变成了一个不尚武的民族, 不依靠武力我们依旧强大, 郑和七次下西洋是名副其实的舰队, 是近代的各欧洲大航海什么的乘坐的小帆船是不可比的, 而且与他们掠夺财富和建立殖民地的目的不同的是, 明朝带去的是和平是友谊是大国的气度。

 但是我们没能继续强大下去, 当西方开始工业革命, 奋发向上一步一步崛起的时候, 大清帝国还在腐败的享受着,居安思危是一个国家和名族的品质, 孟子云:

 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

 我认为只有始终看到自己的不足和别人的优点, 才能有自己奋斗的方向, 才有可能后来居上。正如人们上说的, 狼来了, 你是否准备好了猎枪!

 对中国而言, 读懂这9个大国的兴衰起伏, 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9个大国在过去的150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 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

 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 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

 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 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

 改革开放,制度创新, 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 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 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经验教训。

 必须明白的是, 中国的强国之路有着五千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 绝少侵掠他国的文化传统的贪婪品格。

 也正因为如此, 在学习其它大国优点的同时, 中国可以发扬传统的优秀文化, 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我相信, 东方巨龙已经苏醒, 中华民族的复兴已临近,中国的声音将响彻世界!

篇三:大国崛起观后感

崛起观后感

 世纪,欧洲人哥伦布发现了一片新大陆。从此,欧洲各国的移民蜂拥而至,一个个殖民地相继出现。到世纪,英国在北美大西洋沿岸,陆续建立起个殖民地。而美洲大陆北部的美利坚合众国,正是由这个英属殖民地开始的。这个国家的出现,虽然只有年的历史,但却演绎了大国兴起的罕见奇迹。它在欧洲文明的基础上,独创性地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发展道路,将世界第一经济强国的位置占据了一个多世纪。

  尽管美国只是从属于英国的一个殖民地,但英国的管理却是表面化的。在很大程度上,这些殖民地需要依赖于自我的管理。虽然会受到来自英国的监管,但他们还是相当自治的。那北美的英属殖民地的这套自我管理的运行体系又是如何形成的呢?

  年,一百多名逃避宗教迫害的英国清教徒,乘坐一艘叫“五月花号”的船只,开始了前往美洲新大陆的航程。在“五月花号”即将登上北美大陆之前,船上名成年男子在甲板上签订了一份契约,这就是五月花号公约。公约规定,船上的人到达北美新大陆后,自愿结为一个民众自治团体,并制定和实施有益于团体利益的公正法律、法规、条例和宪章。全体成员保证遵守和服从。五月花号公约在美国的历史上有着不可取代的价值,因为它可能是第一次,在没有任何监管之下,一群人聚集在一起,决定要形成属于自己的社会和政治性契约,并用他们所认为的公平法律来实

 行自我管理。

  另一方面英国人比较重视对于商业的控制,而不是对于领地的严格监管,这使得北美殖民地能够在英国一定程度的控制之下,同时形成自己的政府。自治的管理系统使得美国人能够参与管理社会,对公共事务发表意见,享有独立的权利。虽然在这样的管理体系下,田园牧歌式的氛围并不差,但是大英帝国的不断扩张,使得财政入不敷出,于是决定在北美殖民地增加税收,以化解财政危机。向北美殖民地征收的税收是由英国议会通过的,而英国议会中并没有殖民地的代表,这就背离了五月花号公约中最根本的原则。一个管理者最重要的就是诚信,而在当时美国民众的心里,五月花号公约是他们同管理者签订的一个契约,一旦一方违约,另一方势必会起身抗议。于是矛盾开始激化。

  年 4 月日,新大陆东北部的一声枪响,划破了纯静的天空,改变了这片大陆的历史航道。这天,一支英国军队与北美殖民地马萨诸塞州列克星顿镇的民兵发生冲突,枪声让这场冲突上升为战争,史称“美国独立战争”。

  年7月4日,个英属殖民地联合签署了独立宣言,宣布脱离大英帝国的统治,组成美利坚合众国。这一天,被确立为美国的独立日。独立宣言称:“人人生而平等,造物主赋予他们一些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虽然一个国家诞生了,但是守业比创业更难。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如何去管理这个初生的“稚儿”。事实也证明了战争换来的独立,

 并没有实现国家的稳定和繁荣。

  于是,在宣布独立年后的年,来自各州的代表终于在费城坐在了一起。他们要在这里协商新国家的未来。美国历史上有名的制宪会议开始了。来自各州的代表们对如何建立一个有权威的联邦政府、同时又能充分保障个人自由这一难题进行了激烈的争执和辩论。最终在年 9 月日,美国第一部成文宪法形成了。

  宪法对美国的经济发展非常重要,它把美国从一个殖民地,从受制于英国商业限制的经济体制,转变成一个可以保持经济长期发展的体制。从此,这个新国家不仅有了统一的政府,还有了统一的市场,统一的货币,统一的税收。在经济的运行上,则直接采用了英国的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为了改变当时美国经济明显落后于欧洲的状况,美国的联邦政府还从欧洲搬来了金融和财政制度。这一时期,还有大量移民带着欧洲工业化进程的成果来到了美国。这一切都为美国早期的工业革命的序幕奠定了基础。技术上的进步不仅为领导者提供了很好的物质基础,也使美国呈现了大好的前景,并以此吸引了大量的外国移民,这为美国在短时间内开垦荒地提供了劳动力。所以虽然美国的工业革命起步稍晚,但其速度和力度却超过了欧洲。而这一切是全国人民有着共同目标齐心努力的结果。同样的道理,如果企业员工能够上下一心,为一个目标奋斗,那么不管前方有多大的困难,都一定可以克服。

  年,就在南北战争期间,美国总统林肯签署了著名的宅地法。它点燃了美国人到西部去创造未来的巨大热情。此后,成千上万

 的美国人以及来自各地的移民,开始大规模地进入这片区域,开辟这里的土地。已经推行了半个多世纪的西进运动,在政府强有力的推动下,出现了一个新的高潮,从而使美国的发展从东部沿海的狭长地带向更广阔的西部腹地延伸。从这个事例中我们可以看出如果领导者能够给予员工需要的奖励措施,就能提高员工的积极性。但是要谨记奖励措施一定要是从员工的角度出发,否则奖励反而会成为员工工作懈怠的原因。

  “为促进科学和实用技艺的普及,对作家和发明家的著作和发明,在一定期限内给予专利权的保障。”这是制宪代表们一致通过的一条款项。联邦政府用专利制度保护了发明人的权益,同时也保护和激发了整个社会的创造热情。这就是他们需要的奖励,找对了方向,所有人的积极性就能最大限度地被激发。

  自从年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强国之后,美国的经济一直保持着持续高速的发展。在这样的时期做总统,或许应该是一件爽快轻松的事情。但西奥多•罗斯福却从上任的第二年开始,实施了一系列政府监管经济的措施,尤其限制了托拉斯的发展趋势,打击了托拉斯。这一举措使得市场的平等又再次出现,特别是在美国,自由的选择以及平等的机会,被认为是至高无上的,哪怕牺牲一些效率,也要保证机会的平等。所以罗斯福的这一项措施正是弄到人们的心坎里了。

  对于一个真正的领导者,能想员工之所想,是非常必要的。不要总想着自己是高人一等的,也不要把自己的地位定的太高,

 对于一个公司要的不是一个喜欢端架子不做实事的人。只要能对公司有利,就请忘了自己是一个高层,不要吝于付出。关心员工,不会折减你的威望,反而会让员工真正的敬重你,把公司当作自己的家。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近日推出集电视纪录片大国崛起,引起强烈反响。对于众多国人来说,这部纪录片无疑称得上是一次“历史教学片”,是对公元年以来世界 9 个主要大国发展史的一次集体学习。

  用电视画面展现曾经的大国兴衰,显然没有浩瀚的历史典籍来得深刻。但是,电视能以光和影的三原色转变形象地将历史上曾经的辉煌、荣誉、血战前行和繁华散尽形象地在大众心目中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将历史反思从精英的书斋挪移到草根大众思考的有益尝试。央视将 9 个大国的年兴衰史用集的短短篇幅浓缩,绝非大众娱乐的电视剧快餐,而是品读历史的镜鉴和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

  在过去的年间,中国所谓的盛世已经持续至清康乾时代,期间还包括明初郑和浩大船队的远洋。但这只不过是古老的“中华龙”惯性繁华的回光返照。而从世纪开始的年间,欧洲文兴复兴击碎了中世纪宗教的神学桎梏,将人们从蒙昧主义、禁欲主义和神秘主义解放出来,在精神方面为近代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发展奠定了基础。从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你方唱罢我登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翘楚的新时代。

 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和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就的海洋霸权,抑或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还是率先发起工业革命推动自由贸易成就的大不列颠“日不落”帝国,以及法德两国的随后兴起。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要件。至于继承欧洲文化谱系的美国在另一块大陆的崛起,日本和俄罗斯的后发制人,除了自觉的赶超意识,也经历了制度转型的阵痛。当然,这 9 大强国的辉煌中也都沾染了穷兵黩武的战争残酷和侵略他国乃至灭绝异质文化的原罪。但不管如何,自年以来的多年间,这些强国或有兴衰,但他们的一个或多个在世纪依然占有全球主导地位。即,西方社会主导全球的大趋势并没有逆转。

  对中国而言,读懂这 9 个大国的兴衰起伏,对于中华民族的复兴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这 9 个大国在过去的年间和中国都发生过直面接触,对中国而言更多是不堪回首的痛苦记忆。但沉浸在历史的伤痛和仇恨中是没有意义的,基于意识形态的偏见嘲弄和怒斥资本主义的罪恶更是无谓的。在全球化浪潮席卷全球的今天,中国要实现民族复兴和大国崛起首当其冲地要融入这个世界。改革开放,制度创新,和谐社会与和谐世界的理念等等,这些既是中国从既往强国的兴盛中总结的经验,也是从某些强国的灭亡中汲取的教训。

  半个世纪前毛泽东**在回答民主人士黄炎培先生对新中国

 如何摆脱历代王朝“兴勃亡忽”的质疑时,给出的药方是“人民民主”。今天,这句话对中国如何实现民族复兴和重新崛起依然具有现实意义。当综合实力成为衡量大国地位的标准时,作为硬实力的经济和军事力量同作为软实力的政治文明和文化影响力一个都不能少。美国的强国之路充分验证了这一点。而新一代的中国领导人也以超凡的政治智慧将“政治文明”、“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并列。

  必须厘清的是,和上述 9 个大国不同的是,中国的强国之路有着年和平包容文化的深厚根底,绝少侵掠他国的文化传统的贪婪品格。也正因为如此,在学习 9 大国优点的同时,中国可以避免其他强国最终“亡乎”的历史宿命。

  不过,仅有和平的理性,经济的势力和开明的政治依然不能实现强国之梦。如中国两宋,经济文化发展俱佳,政治也相当开明,但依然是偏安一隅最终被异族所灭。去年 5 月日,美国纽约时报在评论版中罕见地以中文标题发表著名专栏作家克里斯托夫的评论文章:“从开封到纽约——辉煌如过眼烟云”。这虽是对美国提出的警醒,但也给我们以警醒,强国之路,必须要保持软硬力量的综合平衡,综合国力的哪一个要素都不能偏颇。

  央视二台正在播放的大型电视记录片大国崛起,引起了中国社会各阶层广泛的关注。我个人认为这是今年央视最有震撼力的电视片。

  这是中国中央电视台第一部以世界性大国的强国历史为题材

 并跨国摄制的大型电视纪录片,解读世纪以来世界性大国崛起的历史,探究其兴盛背后的原因。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本片所说的“世界性大国”,不是人口和面积意义上的大国,而是在历史“成为全世界的历史”之后出现的具有全球性影响的国家。

  今天的中国,正走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道路上。拥有众多人口和悠久历史的中国如何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中国的几代领导人反复强调:我们的发展,要吸收和借鉴全人类的文明成果。那么,在中国的现代化进程中,应该以什么样的胸怀和态度来看待曾经在近现代历史上引领世界潮流的国家?中国的和平发展,可以从中借鉴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

  我们该如何认识中国?我们该如何看待世界?一部十二集的电视也许不可能给出答案,至少可以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思想的解放是先导。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一,英国工业革命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是新教在英国确立了统治地位,它解放了人们被禁锢的僵化思想。诞生了一批伟大的科学家,瓦特、牛顿是他们的杰出代表。英国可以为出身地微的牛顿举行国葬,皇室成员、亲王亲自为他抬棺。这在其它当时等级森严的欧洲国家是不可想象的,更不用说中国。

  当时经济的飞速发展的迫切需要新技术,为什么唯独英国发生了工业革命?正是英国相对而言比较开放、自由的宗教环境,为优秀科学家的诞生提供了宽松的空间。这些标新立异的科学工作者才没有被当成异教徒烧死。如果瓦特研究万能蒸气机的实验

 被当狂热的宗教界成挑战上帝的举动;如果珈里略的悲剧降落在瓦特身上,英国还有工业革命吗?

  改革体制是关键,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二。

  一百多年前,美国的大炮打开了日本封闭的国门;这和中国的情况何其相似?

  日本人能迅速认识到幕府体制的僵化,改变国体为天皇掌权的君主立宪制。当中国的皇帝还在紫禁城内醉生梦死的时候,日本不但派出大批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天皇也亲自到欧洲发达国家考察。日本最终目的作出了脱离亚洲,与欧洲列强为伍的明智选择,为自己的崛起找到了伙伴。日本的百年维新让自己成为世界经济第三强国,日本的强国经验最值得中国借鉴。

  俄罗斯的改革和日本类似,沙皇亲自到欧洲留学。用欧洲的先进技术实现了自己富国强兵的目的,俄罗斯废除农奴制后,为自己的工业化和对外扩张提供了充足的劳力和兵员。让自己成为欧洲事物的最后仲裁者。

  改革体制不能一蹴而就,这是电视对我的启迪之三。

  沙皇彼得一世、女皇叶卡捷琳娜二世本来是俄罗斯改革体制最有力的推动者,可当改革到一定阶段时,改革必然触犯到这些人的利益,此时他(她)们都同时不约而同成为改革的反对者。为了自己的利益,不惜葬送国家几十年改革的成果。

  如何用制度约束改革的既得利益者,防止他们成为继续革新的反对派,这是保证革新持续到成功的关键。

 在近代世界历史舞台上忍气吞声二、三百年的中国,如何看待这些年已经成功崛起的国家?是临渊羡鱼,还是退而结网?这是每一个关心国家、民族前途的人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

  大国崛起能给我们一些有益的启迪。

  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国、俄罗斯、日本、美国,年 9 个大国的崛起的历史在给我带来热血澎湃之后,凝结而落的是冷静而深沉的思考...

篇四: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崛起》 之观后感

 前言

 《大国崛起》 记录了五百年间九个大国的兴衰更替。

 我看《大国崛起》 时, 不仅从视觉上直接感受到了各个大国的震撼的历史画面, 也听到了历史名家、 大学教授和讲解人对历史的解读。

 我看完《大国崛起》 后, 对世界历史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对大国的崛起也有了更多的感想。

 (一)

 海洋时代——葡萄牙和西班牙

 十五至十六世纪, 葡萄牙和西班牙开辟了海洋之路, 揭开了人类地理大发现的序幕。

 位于葡萄牙里斯本的发现者纪念碑是 1960 年葡萄牙政府为纪念航海家恩里克逝世五百周年而建, 碑的正面写着“献给恩里克和发现海上之路的英雄”。

 这是对勇于开拓进取的英雄们的崇高敬意。

 如果没有恩里克开启的海上之路, 如果没有前仆后继的航海家的冒险航行, 那么葡萄牙可能还要局促于不足十万平方公里的资源短缺的陆地上, 还要受东邻国家战火的侵扰。

 恩里克灯塔依然骄傲地矗立在萨格里什的海边, 是恩里克对于航海事业的贡献的历史见证。

 恩里克航海计划的成功, 首先是因为当时葡萄牙是一个统一的民族国家, 是人民的国家,国家的事业会得到全民的支持, 而航海计划是国家计划并在王子的领导下进行的; 其次是人才创新和科学指导, 恩里克王子的雄才大略和包容使他的麾下聚集了意大利人、 阿拉伯人、犹太人、 摩尔人, 不同种族、 甚至不同信仰的专家、 学者。

 他们改进了中国的指南针, 改造了传统的欧洲海船, 成立了一个由数学家组成的委员会, 把数学、 天文学的理论应用在航海上, 使航海成为一门真正意义上的科学。

 伊莎贝尔女王统一了西班牙并抓住了历史机遇, 赞助了哥伦布的远洋探险和麦哲伦的环球航行, 为西班牙的世界霸主地位奠定了基础。

 由此我们也可看到国家的统一和领导人的正确判断对于国家发展命运的重要性。

 葡萄牙和西班牙征服了海洋, 也获得了世界。

 然而, 他们从海上运来的财富确如潮水般的流走了。

 因为虽然他们找到了财富, 但是没有变通, 没有利用财富来建设自己的国家, 即发展工商业。

  (二)

 小国大业——荷兰

 17 世纪的时候, 荷兰被称作 “海上第一强国” 。

 这是因为荷兰人很重视自己的生意,并在竞争中创造着奇迹。

 一个名叫威廉姆· 伯克尔斯宗的渔民发明了只需一刀就可以除去鱼肠子的方法, 正是这把小刀使荷兰的鲱鱼畅销欧洲。

 荷兰人凭借造价更低廉的船成为了欧

 洲的海上马车夫。

 作为商人, 信用很重要, 荷兰商人就是用生命守住了信誉。

 在一次海运货物的旅程中, 巴之仑船长和 17 名水手经过北极圈内的三文雅时, 有 8 人死去, 他们没动用货物中的药品和衣物, 而是将货物丝毫无损的送到委托人手中。

 这使得荷兰商人赢得了海运贸易的世界市场。

 在商业利润的驱动下, 荷兰人创造了史无前例的荷兰共和国, 创造了闻所未闻的经济组织即荷兰联合东印度公司。荷兰能成就小国大业是因为荷兰人找到了适合自己国家发展的途径, 那就是商业贸易。

 他们清醒地认识到自己不能凭借暴力集聚财富, 而是应该采用贸易经济来富国强民。

 荷兰商人对利润的追求成为了国家发展的动力。

 荷兰商人做的很棒!

 他们在竞争中积极创新, 拥有别人不可复制的竞争力, 打败对手, 并成就了商业帝国。荷兰商人的成功值得我们反思和借鉴。

  (三)

 走向现代—工业革命——英国

 英国的崛起得力于伊丽莎白一世正确的领导。

 在她的领导下, 英国取得了英西海战的胜利, 逐渐称霸于海洋。

 君主专制之所以能带给英国繁荣, 是因为权威的伊莉莎白一世很宽容,很开明, 她重视民众的支持, 在享有君权的时候, 并没有忘记自己的义务。

 但是查理一世忽视民众的支持和民族的利益, 滥用君权, 喜战, 最终走向了断头台。

 英国人以“光荣革命”的方式结束了专制, 建立了君主立宪制。

 依法治国, 没有人凌驾于国家法律之上, 这才是自由的、 进步的国家。

 英国率先走向现代。

 英国走在现代化的道路上, 引领者世界的发展, 这是因为当时英国的生产方式发生了变革。

 以蒸汽机为代表的第一次工业革命在英国发生。

 国家的发展需要先进的生产力, 而瓦特的蒸汽机正是促进英国工业发展的先进动力。

 亚当斯密的《国富论》 是英国社会发展的思想发动机。

 牛顿为工业革命创造了一把科学的钥匙, 瓦特拿着这把钥匙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 亚当· 斯密则是挥动一只看不见的手, 为工业革命的推进缔造了一个新的经济秩序。水晶宫的万国博览会是英国自由经济发展的如日中天的最佳体现。

 但是英国没有找到对付自由经济发展模式的缺陷对策, 大英帝国的太阳落山了。

  (四)

 激情岁月 ——法国

 攻占巴士底狱和拆毁巴士底狱的画面表现了法国大革命的激烈战况。路易十四的雕像表现了一位驰骋天下威武的君王, 这位国王在半个多世纪里掌握着高度集中的王权, 并借此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荣耀, 这从凡尔赛宫可窥一斑。

 由于特权阶层和第三等级的矛盾的发展,最终爆发了法国大革命, 推翻了君主专制。

 1789 年 8 月 26 日, 法国大革命的纲领《人权和公民权宣言》 正式通过。《人权宣言》 被历史学家们称为“新制度的诞生证书”, 由此, 从巴黎发出了自由、 平等、 博爱的声音。

 从君主专制到张扬人权的革命需要新思想的指导而法国大革命的新理念来源于启蒙运动。

 法国的沙龙给艺术家和思想家们提供了讲坛和听众, 咖啡馆常是市民们各抒己见的场所。

 启蒙思想就是在这样的沙龙和咖啡馆被不断地宣讲、 辩论和传播着。

 拿破仑以军事力量和民族压迫来传播自己的价值观念, 让法国从称霸欧洲的顶峰,重重地跌落下来。

 戴高乐坚持自由和平等的原则, 实现了法国的伟大和光荣。

 先贤祠是法国的圣地, 是法国对伟大思想的尊重。

 自由、 平等和博爱是人类社会美好的理想。

 正是对于这一伟大社会理想的追求, 法国才有了源源不断的动力, 才能走出了自己的发展道路。

  (五)

 帝国春秋——德国

 勃兰登堡门, 德国的国门, 它见证了德国跌宕起伏的坎坷命运。

 拿破仑带走了国门的和平女神, 却送来了法国大革命所倡导的平等和自由的原则。

 李斯特和平渐进的方法虽然没有实现德国的统一, 但是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 并有利于德国经济的发展。

 有“铁血宰相”之称的俾斯麦在德国统一的历史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在俾斯麦看来, 历史从来没有什么不变的原则, 没有任何国家不可以结盟, 也没有任何国家不会成为本国的敌人。

 我觉得俾斯麦是一个狡猾的政治外交家, 同时感到国家政治关系的处理对于国家的发展很重要。

 德国的工业化进程落后于英国。

 但是德国找到了教育和科技强国的道路。

 全民教育为德国培养了高素质的国民, 大学给德国带来了创造和发明, 智力成为这个国家最重要的资源。

 凭借这一资源,19 世纪的德国引领了第二次工业革命, 站在了世界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

 在科学和教育的基石之上, 俾斯麦找到了后发国家赶超先进国家的发展模式:

 把国家视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强大力量, 由国家制定政策和法律引导经济运行的方向, 用国家的力量建立起全世界最早的社会福利制度。

 (六)

 百年维新——日本

 日本人一直在求学, 求新, 变法图强。

 17 世纪, 荷兰称霸世界, 日本弃中国之师兴起了“兰学” 。

 美国之船闯入横须贺港, 就有俩日本人上船求学。

 涩泽荣一的欧洲的之行,使他从政后, 政绩卓越, 也使他从商后, 被称为“日本的现代企业之父” 。

 岩仓使节团的出访欧美使日本找到了自己借鉴的发展模式。

 国家的进步需要交流, 学习, 借鉴, 但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 需要思考国家的发展方向和改革的方式。

 大久保利通的拿来政策激化了社会矛盾。

 伊藤博文考虑到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解决了大久保利通留下的难题。

 与此同时,日本也像德国那样, 采用了一种有别于自由主义经济的发展模式, 历史学家们称之为“统制主义经济模式” , 就是在保留资本主义基本性质的前提下, 改变经济运行的方法, 使国家成为主导力量, 从而让工业化以超出常规的速度腾飞起来。

 然而日本军国主义企图依靠武力称雄世界。

 美军在日本广岛和长崎投下了原子弹, 日本称雄世界的梦随着原子弹爆炸的蘑菇云破灭了。

 日本的百年大国之路应使人们思考, 大国之道在于它既造福于本国人民, 又无害于他国人民, 是有利于世界的和平和进步的。

  (七)

 寻道图强—风云新途——俄国

 为了寻找是国家富强的道路, 彼得大帝以学生身份四处寻师问道, 强制俄国走向改革之路。叶卡捷琳娜二世采取审时度势的改革。

 俄罗斯凭借传统的君主统制和强大的军事力量, 扩张成为地跨欧亚美三大洲的大帝国, 但却是短暂的。

 1917 年 11 月 7 日, 震动世界的十月革命爆发。

 以此为起点, 这个占世界陆地面积近五分之一的国家, 开始了一次对 20 世纪的历史产生深刻影响的伟大实践。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 他们以巨大的牺牲力挽狂澜, 为维护世界和平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作为一个曾经对世界产生过巨大影响的超级大国, 苏联在 20 世纪探索了一条国家发展的新道路。

 这一前所未有的社会实践, 究竟是如何进行的呢?

 美国诞生终成世界一极 500 年 9 个世界性大国风云激荡

篇五: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崛起-英国》 观后感 上国际贸易《中外文化比较》 课时, 老师给我们看了《大国崛起—英国》,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让我感慨很多, 我们作为中华民族未来的接-班人, 应该要了解历史, 以史为鉴, 开创未来。

 英国的成功崛起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敢于创新、 敢于挑战位未知的未来, 抓住机遇, 适时的改革, 开辟一条有利于中国发展的道路, 这是我们的责任与任务。

 我相信对于英国人而言, 伊丽莎白一世必是神一般的伟人。

 那时, 西班牙处于世界的霸主地位, 伊丽莎白一世默许本国的“海盗” 行为, 让英国在海上的势力得以发展。

 最终, 这些小巧而灵活的战舰在 1588 年的英西大海战中大获全胜,标志了英国在海上的崛起。

 英国的崛起是在比较开放, 自由宗教的环境下开启的, 一些科学家在这个时候敢于创新, 标新立异, 蒸汽机的发明者——瓦特, 在当时, 他的实验没有被世俗宗教所批判, 没有被王室所阻挠, 所以, 这样的历史环境给瓦特提供了自由发明创造的机会于有利的环境, 当他的实验成功时, 利 用到工业当中, 使英国的工业飞速的发展, 从而成为了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领导者, 时代的先锋者, 无与伦比, 把一些亚洲国家远远地抛在后面。

 历史给每个民族腾飞的机遇都是有限的。

 作为国家最高统治者, 伊丽莎白一世没有错过时机。

 英格兰的任何一个地方距离海洋都不超过 120 公里, 女王认为可以利用这个天然的优势, 发展海洋贸易。

 女王鼓励私掠船、 海盗, 像雷利和德雷克以及其他的人去扩大英国贸易, 开拓殖民地, 如弗吉尼亚, 甚至袭击西班牙的贸易。

 他们像私掠船者一样行动, 差不多就是海盗了, 因此, 如果他们和西班牙发生冲突, 女王可以否认他们和她有关, 并且说他们是违反政府的官方政策的。这样一来, 女王可以不牵扯到一些海军行动, 但是却积极鼓励他们, 因为她把它看作发展国家的一种方式。

 而这种方式恰恰使英国可以渡过难关, 并且向世界宣布自己的实力和地位。

 同样是“封建” 社会, 在欧洲与中国的含义却是不一样的, 在中国呢, 它意味着“普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他代表着集权和专制, 在欧洲呢, 由于封建制就是庄园制, 所以它意味着分权, 意味着国王没有大一统的权力。

 伊丽莎白一世严守规则, 这也是英国能迅速发展的原意之一。

 纵观英国的历史, 我们很容易发现,“日不落帝国” 的崛起, 与其制度的改革是分不开的. 英国封建主义与中国封建主义是不同的, 中国的封建代表的是皇权, 而英国封建主义代表的是庄园。

 各庄园之间的主人是独立的, 谁也不干扰谁, 皇室也不会去干涉贵族, 这种规则虽然没有明文规定, 却已经是英国皇室约定俗成的规则, 伊丽莎白遵守了 这一游戏规则, 所以她带领英国走上了最辉煌的道路。

 “大国” 不只是几个国家, 而是顺应时代潮流的一种发展趋势, 想在世界上有所作为的国家都必须重视并且应当融入这种潮流。

 真正的强国意识是一种对待自己的充分信任, 是一种对待历史的平和心态, 是一种面向未来而非沉浸于过去的深邃眼光。

 站在今天的高度反观那些大国的强势崛起, 反思近代中国的弱势发展, 我们似乎应当这样总结:

 造成近代中国历史悲剧的因素固然有西方列强的蛮横无理,但更在于中国自己没有把握时机, 没有抢先走上近代化之路。

 我们新一代的年轻人绝不能忘却历史, 可该记住的不只是曾有过的辉煌或遭遇的苦难, 最主要的应该是经验和教训。

 历史需要反思, 可反思的主要不是别人

 当初不该做什么, 而应是自己当初为何没有做, 为何不抢占历史先机, 事先成为世界强国。

 只有这样, 才能以史为镜, 校正中国今后发展的路标。

 让历史的经验和教训指引我们走上科学发展的道路, 努力完成先人们未完成的建设祖国的任务, 为建设更加强大而且和谐的美丽祖国奋斗。

篇六: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崛起》观后感 5 篇 【篇一】

 看过《大国崛起》使我对世界历史有了一个真正的了解。这部片子是根据历史事实描述了自 15 世纪开始,在 500 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 9 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

 但不免让我想起了中国可悲的闭关锁国政策,导致了中国从此落后。从 1500 年开始,欧洲的强国一个接一个的出场,引领了欧洲作为全球顶尖的新时代。五百年前航海技术的提高人类终于有了一种真正的世界观。先后出现了殖民大国葡萄牙、西班牙,这两个国家都有着早期大国的相同的特点,靠掠夺别的国家的资源,充实国力兵力,然而资源是有限的,国家和人民的消费消耗是无限的,没办法发展本国经济的特色,终于在无限的消费中保持不住强国的地位。这让我们明白了靠掠夺只能是暂时的强大,最关键的是要能发展自己国家特色的经济,才能站稳世界强国。

 在这本书中,无论是伊比利亚半岛的葡萄牙还是西班牙通过海洋冒险成为海洋霸主,或是荷兰凭借一系列现代金融和商业制度创立的商业帝国。这些欧洲强国都是通过制度和体制创新、科学和文化的发展、将商业和自由贸易作为大国崛起的基本条件。而面积只有两个北京大的荷兰是世界上第一个建立证券交易所,建立银行信用体系的国家。正是这种经济体制的创新,深刻地影响了现代经济,也使面积这么小的国家脱颖成为当时世界性强国。

 英国的第一次工业革命也使其成为当年的“日不落帝国”。这无疑告诉了我们只有不断创新,才能强占先机,才能立于强国之列。但是,当世界上的国家一个接一个的崛起时,当时的清政府却依旧落后。明朝时期郑和的船队七下西洋,不是为了开拓贸易,而是为了宣扬皇帝的德威。郑和死后,中国人的身影就在海洋上消失了。看了这些,我想我不说同学们也知道为什么中国现在比别的国家落后。而英国、荷兰等国家是那样的强大。原因就在于中国的发展比较迟。不过中国发展速度很快,年收入以百分之九点几的速度增长,中国的发展、中国的崛起都给其他大国造成了恐惧。

 这本书是品读历史的见证,更唤醒了人们对中国未来的深深思索。它启迪着今天,也影响着未来。

 【篇二】

 近段时间我看完了一部 12 集的电视,记录片名字叫做大国崛起,这部片子不光让我知道了很多很多的历史知识,也告诉我怎样从历史故事中去思考和分析一些有意义的问题,历史原来是这么充满趣味,这么深奥奇妙大国崛起这部纪录片分别讲述了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格兰法兰西德意志日本俄罗斯美国九个曾经在世界历史舞台上拥有辉煌的风云,大国的兴衰故事,他们的强盛离不开那些改革国家命运的重要人物和领导人从哥伦布威廉姆伯克尔斯宗瓦特莎士比亚亚当斯密罗嗦到伊莎贝尔女王拿破仑戴高乐郫斯麦彼得大帝华盛顿。在每个国家崛起的故事中都有

 一个深刻的道理值得我们思考和学习,真正的治国之道从这里产生的。

 每一个经历过风风雨雨的大国,都可以当做我们的老师。西班牙与葡萄牙告诉我们要有用于探索未知世界的勇气和好奇心,才能使我们拥有别人不会拥有的东西,荷兰,告诉我们无穷无尽的资本力量可以创造奇迹,英格兰,告诉我们,一个国家的崛起,还得需要科学与文化思想的支持,法兰西,告诉我们,以武力征服世界,不能死,征服者,长时间的站,在王者的位置上一致,第一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失败,更加深刻地证实了,法兰西的教训,还告诉我们,只有统一的完整的,国家承认,走上强国之路,日本,告诉我们,国家崛起,就需要不停的学习不停的完善自己,苏联的心,告诉我们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智慧,美利坚合众国,告诉我们要寻找最适合自己的道路。

 我曾经读过一篇文章——《一千年前的中国》,这里谈到了中国唐宋的强盛时期,他就是这样描述的“一千多年前全世界只有中国有超过百万人口以上的大城市;一千年前的中国城市就已经有很多的福利设施;一千多年前欧洲很穷很落后,美洲未开发、非洲很原始 1000 多年前中国遥遥领先于世界,1000 多年前的中国正朝着成为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1000 多年前中国华北的钢铁,业年产就达 125 万吨,公元 1788 年,欧洲工业革命开始英国钢铁业年年产才有 76000 吨,一年前的,中国农业商业制造业手工业,娱乐业,世界最发达的,1000 年前世界与中国差距不

 是一点半点不是几倍,而是十几倍 1000 多年前中国。

 1000 多年以前的,中国,令中国人无比自豪,当晚七时,清朝政府的腐败却让中国饱受外国列强的欺辱,历史告诉我们,落后就得挨打,人民,就要陷入痛苦与愤怒之中,现在的中国终于相聚,人一样,从世界舞台的底端再次站了起来,但我们却没有 1000 年前的中国人的那份骄傲与自信,因为我们还没有站在最顶端,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的舞台上在展雄风。

 怎样才能使中国在历史舞台上再现雄风? 【篇三】

 《大国崛起》前言部分有这样的描述“15 世纪以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法国、德 国、日本、俄罗斯、美国这九个先后崛起的国家,在历史兴衰和发展方面具有典型的意义。阐述 其发展历史,探寻其发展轨迹,总结其经验教训,对于今天的中国尤其大有裨益。”这就对本书的 高度总结和概括。

 《大国崛起》一书以“九大国”的兴衰为主线,剖析其兴盛的背景和原因,并通过大国崛起探究 其对世界历史及整个社会发展的深远影响。为讨论国家发展问题提供了可借鉴的历史资源和文明 资源全书展示了九国 通过不同方式、在不同时期内完成的强国历程,既体现出各

 自鲜明的不可重复的时代特征和民族 个性,同时也探讨了某些相通的规律。在中国全力争取和平崛起,大国复兴的战略发展时期,此 书具有非凡的感召力和时代性。激发了读者对中国崛起强盛的希望和激情,这也就是我喜欢这部 作品的主要原因之一。

 15 世纪以来,人类社会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原先割裂的世界开始真正意义上地连成 了一个整体,彼此隔膜的世界各国开始相互认识和了解,也展开了相互的竞争。在近现代以来的 世界舞台上,九大国家应运时代的需要以不同的方式迅速崛起。通过本书不难发现,本来西方大 国的定义并不是以国土和人口的大小或多少来衡量,他们之间都或多或少的有着一定的共同之 处:第一,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对外扩张的历史或以进行殖民统治的方式达到称霸世界的目 的;第二,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第三,就是在工业、科技、教 育、文化、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或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产生过重大影响。

 总之,《大国崛起》一书带给人们的思考是多方面的。五百年来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更替 启迪人们:崛起,以前瞻性的眼光瞄准事物变化趋势,立足

 创造性地化解难题,促进生产力飞跃 发展的过程。进入二十世纪后,寻求摆脱危机的良策,保持持续、良好的发展态势,则是崛起的 必然要求。历史昭示我们,在机遇和挑战并存的重要历史时期,只有世界所有国家紧密团结起 来,共同把握机遇、应对挑战,才能为人类社会发展创造光明的未来,才能真正建设一个持久和 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篇四】

 《大国崛起》描述了自 15 世纪开始 500 年的时间里,葡萄牙、西班牙、荷兰、英国等九个国家相继称霸世界,并日益成为超级强国的历程,从政治、经济、思想、宗教、艺术、军事、外交等多个角度分析大国兴衰的成败得失。这些不同篇章的文字和片段留给我的是深深的震撼„„ 放眼位于欧洲伊比利亚半岛西南部的葡萄牙,这论面积还不如中国的一个省份, 15 世纪时还不到 100 万的人口的小国,当初仅仅是为了获取香料这个简单的愿望,却开创了真正意义上的大航海时代。他的成长,如同一艘小船经历了海上的大风大浪,日益看到耸立在海中央明亮的灯塔,最终成为了第一代世界大国。我们可以看到,国家的昌盛并不是以人口、面积来衡量的,葡萄牙所展示的就是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他用他磅礴的勇气和不屈的傲气向全世界证明着他们的力量不可小觑。

 再观位于欧洲中部的德国,记得普鲁士国王威廉三世曾说过:“正是由于穷困,所以要办教育。”在这个教育普及的国家中仅柏林洪堡大学就有 29 位科学家加冕过诺贝尔奖。难怪德军总参谋长毛奇早就自豪的说过:“德国的胜利早已在小学生的讲台上决定了!”我们从中可知,国家总在不断的发展,而人类短暂的生命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漫长的历史,人类渺小的功绩永远也无法比拟一个国家的莫大的荣耀。所以,培育下一代的幼苗是迫在眉睫的任务,人类不断延续,永不熄灭的香火,是世世代代国家的精神传递的骨干,德国正以这一点换来了最终的胜利„„ 在众多国家中,东亚岛国日本尤让我折服,我们暂且撇开他们对中国所犯下的滔天罪行,暂且收起我们对他们敌意的眼光。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个我们中国人口中的“小日本”如今却以他强大的国力堂堂正正的屹立在我们的前头。他曾经和我们的大清帝国一样,资源外流,文化落后,同样惨痛的遭受着西方列强无止境的入侵。然而,面对同样的状况,他们看到中国“落后便要挨打”的局面,否定了顶礼膜拜所带来的暂时安稳,他们迅速图强振国,维新求变,以惊人的速度迅速成为亚洲第一个摆脱西方列强侵略并实现工业化的国家。这其中的道理是不言而喻的,一个始终都坚持团结,善于学习的民族创造了今日的辉煌。

 看了这部纪录片,我不禁想到了自己,中国近代闭关锁国的政策让我觉得可悲,中国官员“天朝上国”的迷梦让我觉得可笑,中国腐败无能,欺软怕硬的清政府让我觉得可恨,我终于理解鲁迅心中对落后中国“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悲痛感情。千里之堤,毁于蚁穴,中国第一个不平等条约的签定就注定了中国封建王朝千百年的命运。总观 12 个强国的历史,我不懂当拿破仑为凯旋门垫下第一块基石时是怎样的喜悦,我不懂当年伊丽莎白一世女王在男尊女卑的环境下昂首挺胸所拥有的勇气,我不懂那时的总统罗斯福带领整个美国走过血肉模糊,充满硝烟的世界大战所付出的艰辛,可我知道,一个国家要崛起必须先唤醒国民的思想意识。德国的教育,日本的虚心,法国的自立,对比中国的闭关锁国、保守落后,显然中国从一开始就注定自己胜败存亡的理数。“百年大计,教育为本”,“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些在我们看似再熟悉不过的语句,经历了漫漫胜衰成败的岁月却始终被尊颂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然而,透过表面华美的现象,我们试者问自己的心灵,这些被世人推崇的精神又究竟实实在在的实施了多少?最终又真真切切的见效了多少?在我们的国度里,这些都不过是一些形式,一些装饰品罢了。

 一个国家、一个民族,要有自强的精神,才有自立的可能,

 才能赢得其它国家人们的尊敬。中华民族,在很多地方需要学习别国。我们有韧劲,却缺乏思考、也缺乏自省;我们有力量,却缺乏动力,也缺乏勇气。恰似德国在二战后勇于反思和敢于悔过的行为,最终才得到了全世界的原谅与支持,德国总理勃兰特在波兰集中营纪念地长跪忏悔,真实地展示了这样的精神,记录片的解说词相当好:跪下去的是勃兰特,站起来的是德国! 这样的总统,才能永垂史册,这样的国家,才能熠熠生辉。那么只有正视历史,直面失败,历史才不会重演,成功才会到来。在务实上,我们做的比起别国也差的很远,搞浮夸,搞假政绩,搞表面繁荣等等无用的行为,根本不能从本质上,从实际上提升我国的国力。所以我们始终只能从面积和人口上说是一个大国,而从实力业绩上讲却不能说是一个强国。

 回顾 500 年来各世界大国发展的历程,掂量 12 个大国崛起的关键因素,其中的一些因素显然不约而同值得关注:重视科学和教育、建立起适合本国国情的政治经济制度、善于学习但绝不简单模仿别国的道路等等。因此,我国只有重视教育,提高国民素质,善于借鉴别国经验,调动人民的积极性,努力促进经济的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才能真正实现强国之梦。

 我想,《大国崛起》的放映将有助于中国后代人的奋发,有助于中国未来宏伟蓝图的实现。岁月交错,时光更替,相信不久的将来,中国也必将列于大国崛起之列!

 【篇五】

 大国崛起给人的感觉就很宏大,简单介绍了九个世界性大国的兴衰历程。在这种气势恢宏的讲述和磅礴的配乐中,我觉得个人实在是太渺小了。而且每个国家都有它成功的智慧,可以给人以启迪;每个国家都有它衰落的根源,可以给人以教训。

 葡萄牙依靠其勇敢冒险的性格引领着 15,16 世纪的航海大发现,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殖民第遍布世界的大国,但是丰富的航海知识却使他们拒绝了哥伦布,也拒绝了美洲大陆; 西班牙的伊莎贝尔女王对于哥伦布的赞助使她戴上了世界霸主的桂冠,但是这个国家却因为没有投资发展而是沉醉于奢侈而逐渐衰落; 荷兰因为发明了一刀清理鲱鱼的方法使得自己一跃而出,并且发明了运货量大的商船得到海上马车夫的名号从而逐渐强盛,威廉巴伦支的三文雅之行确立了荷兰商人的信誉从而在世界上稳稳立足,但是荷兰对于世界的贡献在于发明了类似于今天银行的机构,确立了一种新的金融机构; 英国在伊丽莎白一世的带领下逐渐强大,查理一世被杀后的光荣革命,牛顿的科学体系的建立,瓦特的蒸汽机的发明,共同孕育了这个新的世界霸主;

 法国作为社会实验最多的国家,在经历了动荡与迷茫之后,在拿破仑和戴高乐等杰出领袖的带领下走上了国家强盛之路; 战乱的德国则是在俾斯麦的铁血政治下才开始走向统一和强大; 日本明治维新是转折点,这种对新知识的强烈的学习愿望使他们摆脱了成为了殖民地的命运; 俄国彼得大帝和叶卡捷琳娜二世对俄罗斯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之后的十月革命推翻了农奴制建立了社会主义,之后的发展使苏联足以和美国抗衡; ...

篇七:大国崛起观后感

国崛起》观后感 专业: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姓名:徐东

 学号:08990714

 英国统治阶级在北美经营殖民地的目的,在于把殖民地变为他们榨取和掠夺的对象,变为英国工业品的销售市场及廉价的原料供应地。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英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1660 年,颁布了“列举商品法”,规定:殖民地上的某些商品如烟草、砂糖、棉花、靛青等只能输往英国,如要输往外国,必须先在英国卸货,由英国商人经手再运往外国。颁布这项法律的目的,显然是想把北美殖民地变为英国工业的原料供应地,使英国工业资本家买到廉价原料。1663年,又颁布“主要商品法”,它规定:一切从欧洲输人北美的商品(只有少数例外),首先必须在英国靠岸卸下,由英国政府征税,然后装船运走,其用意是保持英国商品在北美的市场,以便与欧洲外国商品竞争。这项法律是把殖民地变为英国独占的商品市场的第一步。此后,英国又在殖民地设置税关,以征收英国以外的欧洲国家的商品入口税。

 17 世纪后期和 18 世纪初,英国工业家感到北美殖民地的工业发展很快,殖民地的工业品有与宗主国商品竞争之势,因而英国政府又开始实行限制北美工业的政策。1669 年,禁止北美由一个殖民地将羊毛和毛织品运在另一个殖民地,以便保护英国羊毛产品在殖民地的销路。翌年,英国议会又取消英国羊毛织品出口税,使其有力量与殖民地生产的羊毛织品竞争。由于北美的波士顿、纽波特和纽约等城市发展为制帽业中心,到 1732 年英国政府又颁布“制帽条例”,禁止由一个殖民地出口帽子到另一个殖民地,并且规定帽业作坊不许使用两个以上的徒弟。1750 年,英国议会又通过“制铁条例”,规定了殖民地的铁块、铁条输入英国时可以豁免入口税,同时禁止殖民地建立制钉、制铁板等工业。

 但是,在 1763 年以前,英国在北美及世界其他地区忙于对法战争,因之无力亦无暇严厉执行这些限制北美殖民地发展的政策。而且,在对法战争中也迫切需要北美殖民地的合作,因而也有意放松这些政策的执行。结果,北美的工业家们便有恃无恐地生产英国所禁止的商品,商人们进行大规模的走私活动,而不理财英国的法律。因此,北美的工商业得以顺利发展。到 18 世纪 60 年代,北美殖民地经济蒸蒸日上,呈现空前的繁荣景象。虽然农民家庭手工业在整个工业中仍占压倒的优势,但是分散的手工工场已经发展起来。一些商人把羊毛、亚麻及棉花等原料供给家庭手工业者,由他们加工为纺织品,然后付给报酬。这样的家庭手工业者实际上已经变成受这些商人剥削的工资劳动者了。这种分散的手工工场在北部殖民地上越来越多。同时也出现较大规模的集中的手工工场,如造船厂、锯木厂、酿酒厂、铁厂、玻璃工场等。新英格兰及中部殖民地的工业技术有的已达到欧洲的先进水平。铁制品不仅输往南部殖民地,而且行销于西印度群岛。生铁和铁条的出口量在 1745 年为 2000 吨,到 1771 年又增至 7500 余吨。在工业中有显著发展的是中部北部的造船儿其生产出来的船舶,质好价廉,以致连英国都大批购买。1775 年,英国海上贸易所用船只。有 30%是从北美购来的。而各殖民地之间的贸易,有 75%是靠北美制造的船舶进行的。新英格兰是造船业的中心,1772 年它建造的船舶占全殖民地总数的 68%,新英格兰的捕鱼业也发展到相当可观的地步。商人雇用水手从事大规模的捕鱼。渔船有时远航至南美和非洲海岸。18 世纪 60 年代,新英格兰的捕鱼业每年总收入平均为 25.5 万美元。在独立战争前夕,殖民地对外出口额增加到 2000 万美元。1775 年北美殖民地从画运输的船只有 2000 艘,水手为 33000 人。

 诚然,在整个经济中,农定仍占很大的优势,对外贸易也是入超的,但是殖民地工商业的发展已达到足以威胁宗主国的程度。

 随着农业、工业及贸易的发展,原来处于隔绝状态的各殖民地之间的经济联系大大加强。到 18 世纪中叶,新英格兰各主要城市已由许多桥梁、渡船和道路网连结起来。从纽约到费城和波士顿,从波士顿到查理斯顿均有道路可通。内河和沿海水路把各殖民地之间的壁垒打通了。北方工业品南销,南方农产口北运。费城、波士顿和纽约发展为 2—3 万人口的城市,成为北美经济、政治和文化的中心。统一的北美市场形成了。

 随着统一市场的形成;各殖民地之间的文化交流也日益频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共同的文化,而英语便是这个共同的文化的媒介。

 北美居民在开拓淅世界的艰苦斗争中,养成了一种特有的性格——勇于创新、富于进取和个人奋斗的精神。

 因此,到 18 世纪中叶,在北美英属殖民地上已经形成了一个新兴的民族——美利坚民族。

 随着美利坚民族的形成,民族自觉也日益增长。

 诚然,在北美殖民地上随处可以看到英国的影响,北美的许多事物不过是英国的再版或模仿品。殖民地上的政治制度、法律、宗教、风俗习惯乃至伦理道德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照搬英国的。甚至在文学方面也受到英国文学的强烈影响。

 而且到 1750 年左右,北美居民在思想感情上还是忠于英国的。其所以如此,原因有三:第一,北美居民绝大多数是来自英国的移民。对英国都怀有乡土之情。第二,北美需要英国的保护。在 1763 年以前,北美殖民地受到来自法国和西班牙的威胁,这里的居民渴望得到母国的保护。第三,南方殖民地上的种植园主与英国之间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关系:他们在英国出卖南方的产品烟草,同时又从英国购买奢侈品。

 但是在这种对母国依恋的情感下面隐藏着一种富有北美色彩的强烈的民族主义潜流。新世界的环境不仅产生了新的生活方式。而且也塑造出新的思想方式和新的文化心理结构。北美大多数人意识到新世界的优越的自然条件——有广阔的空间和无尽的资源,预示着一片光明、美妙的前景。他们充满了乐观进取精神,希望用自己的双手改造自然,创造幸福美满的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梦想和憧憬。他们相信进步,相信未来——这种信念使他们感到自己是与旧世界不同的新人。北美人的这种民族自豪感就是民族自觉的最鲜明的表现。

篇八:大国崛起观后感

崛起观后感 最近观看了央视热播的纪录片《大国崛起》, 这部纪录片详细叙述了历史上曾经辉煌并称霸世界的几个世界性大国, 这对我们历史专业的学生了解世界历史有很大的帮助, 而且通过对这几个大国的兴衰的变化也为我们国家现在的发展提供了经验教训。

 我觉得该片对大国的定义应该不是以国土面积的大小和人口的多少来定义的, 因为像荷兰这样的小国都被列入到了大国的行列。

 该片对大国的定义有一下特点:

 一是曾经有过(或正在经历)

 对外扩张的历史或现行; 二是曾经或正在称霸世界、 或进行殖民统治; 三、 曾经经历推翻封建王权或殖民统治的资产阶级革命; 四、 在工业、 科技、教育、 文化、 军事和社会改革方面有过突出表现; 五、 对世界近代历史的发展曾经发生过重大影响(包括正反两方面)。

 影片所介绍的九个国家, 基本上都具备上述的条件。

 相比之下, 我们中国虽然是个东方大国, 但却不能“入围” 世界大国之列, 连日本都不如。

 什么道理呢? 因为在过去的几百年间, 我们几乎不曾具备上述大国标准中的任何一条, 而只是大国列强的蹂躏对象和殖民地。

 看了之后很多人都在思考那些大国为什么会成为大国, 中国怎样才能成为大国。

 综合该片中学者的观点, 大国的崛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原因:

 一、 统一集权国家的形成, 国家政权可以集中比个人和其他组织更大的力量为大国的崛起提供政治保障和经济支柱。

 西、 葡两国航海家进行的航海活动都是在两国政府的支持下进行的, 这使得两国国家在西欧诸国中首先富裕起来。

 德国也是在建立了统一的德意志帝国之后才迅速崛起的。

 二、 思想文化的动力, 大批探险家及思想家的出现。

 最早开始进行海上探险的迪亚士、 哥伦布、 麦哲伦等人都是充满着冒险精神而且有战胜困难的的坚强信心。

 德国洪堡大学的创办者

 给普鲁士国王提出的要求:

 国家资助大学、 不许干涉大学的学术自由。这在中国是很难让人想象的, 可见国家对教育对人才培养的重视。

 彼得一世扮成学徒在西欧各国学习, 可见他对先进文化制度的敬仰是多么强烈。

 法国先贤祠埋葬着 72 个人, 大部分都是思想家。

 所以探险精神、 求知精神敢于自我否定的精神对于民族国家的进步和国家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 而且思想的力量较之权力和武力是深刻和深远的。

 三、 各国体制的创新。

 好的体制能够激发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力, 落后和反动的体制则阻碍生产的发展, 扼杀人民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例如在片中荷兰进行了尼德兰革命, 英国资产阶级革命确立了君主立宪政体, 法国大革命推翻了落后的旧制度走上资产阶级的道路,俄国通过彼得一世和农奴制改革逐步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等等。

 所以由此看出要想走向强国之路必须冲破原有的旧体制。

 那么有人会想日本都能通过向西方学习走上强国之路, 我们国家为什么不能呢, 可能这里面有很多原因, 但是有一点是不能忽视的那就是我们的文化传统和教育存在问题。

 首先, 我们接受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的人口比例明显低于发达国家, 个不争的事实。

 德国、 日本在战败后的迅速复原, 都得益于教育基础的雄厚。

 而我们在这方面的差距很大, 一是教育的普及率低, 二是教育的效果不好。

 一方面是大学生找不到工作, 另一方面是落后地区缺乏人才。

 另外中国古代的科举考试到了后期严重阻碍了中国近代自然科学的发展以及人才的培养。

 另外中国的传统文化业影响了近代中国的发展, 文化它包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更重要的是先进的社会科学。

 社会科学涉及哲学、政治经济学、 社会学、 人文学、 法学、 宗教等广泛的领域, 属于上层建筑。

 过去, 在欧洲资产阶级启蒙思想的影响下, 中国曾经出现过“康梁变法”, 但被顽固不化的“老佛爷” 镇压下去了。

 后来, 在西方“自由、 平等、 博爱” 民主思想的感召下, 孙中山终于发动革命、 为中国的封建社会划上了句号, 并提出了“三民主义” 进步思想。

 1919 年的“五四运动” 就是一场倡导新文化的运动, 陈独秀提出要请“德先生”(民主)

 和“赛先生”(科学)

 来救中国, 俄国“十月革命” 又为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 从而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

 可见,这些“大文化” 和先进思想是引领社会进步的火炬, 也是驱动社会机器快速运转的“软件”。

 没有这些先进的文化, 就不会有今天的新中国。

 一般地说, 自然科学是有价的, 可以花钱买回来的, 比如专利、以及机器设备。

 但是, 社会科学则是无价的, 无法用金钱买回来, 更不能照抄、 照搬。

 日本人当年从欧洲学了一些治理国家的法律、 制度和理念, 并不是拿回来就能用的, 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国情加以改造,才能付诸实施、 发挥作用。

 在辛亥革命到现在的一个世纪当中, 经过了 几代人的牺牲和努力, 中国终于开始走上了和平崛起的道路。

 与上述大国不同的是, 我们不可能再走他们的老路, 通过对外扩张和侵略实现自身的强大。

 但是, 我们作为拥有十几亿人口的国家, 没有理由不成为世界大国和强国。

 而中国的强大, 只会有利于世界和平。

 了解西方列强崛起的历史, 一方面能使我们警觉, 另一方面也让我们看到了差距。

 电视片《大国崛起》, 正是从这两个方面为我们提供了生动的历史资料, 它不仅对成年人具有教育意义, 而且也可以作为学校历史课的有益教材。

推荐访问:大国崛起观后感 观后感 大国 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