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对照材料 >

2023年调研汇报材料(全文)

时间:2023-02-15 09:05:47 来源:网友投稿

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2022年调研汇报材料(全文),供大家参考。

2022年调研汇报材料(全文)

第一篇:厅调研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

高滩管理所管辖路段49.077公里,桥梁74座,其中特大桥2 座,隧道11座,特长隧道 2座,隧道双幅28.31公里,桥隧比例为91%,桥梁比例为,隧道比例为58.7%。管理难度非常之大。

毛坝隧道群由3座双联拱隧道组成,总长度为7.1公里,(毛坝一号、毛坝2号、麻柳隧道),间隔米。

隧道内设施设备量大,管理所目前配置养护、路政、机电人员少,集团意见成立的毛坝隧管站给编制18人,若隧管站一方面负责隧道机构、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一方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人数远远不够。除非在现有管理模式上给管理所养护、路政、机电、监控增加人员编制。

根据实际工作情况,所辖毛坝隧道群的运营管理需要有专业应急救援人员,并配置必要的应急救援设备和设施。按照应急保畅和救援需要,至少全天有4人应急救援班随时待命,兼顾安全巡查工作,按照4班3运转计算,需要配置16人。需设置站长1人,系统维护兼内勤1人,应急救援队员16人,监控员8人,共27人。工勤人员10人(驾驶员2人,炊事员2人,水电工4人,保安2人),共计37人,负责管理以毛坝隧道为中心的紫阳-陕川界段28.514公里隧道的安全、消防、机电维护等工作。集团意见成立毛坝隧道管理站,给予人员编制26人(含工勤人员8人),隧道内设施设备量

大,管理所目前配置养护、路政、机电人员少,若隧管站一方面负责隧道机构、设施设备的维护管理,一方面负责应急救援工作,人数远远不够。除非在现有管理模式上给管理所养护、路政、机电、监控增加人员编制。

一、养护现状:⑴业务多,现有编制4人,负责全路段的构筑物的小修保养、路面保洁、消防系统(包含所站消防栓、气体灭火、报警系统、高低位水池,长达80多公里的消防管道)事故现场清理、监测、应急抢险、全管理所的安全管理等业务。

(2)内业资料量大,考核标准高:根据《公路养护技术规范》要求,桥、隧、边坡、涵洞、泄水孔、伸缩缝、封闭、消防要求的日、周、月、旬、季、半年、年终检查表格总量庞大,每天要填写多少类多少页表格,同时要将数据录入到计算机三大管理系统当中,至少需要2人专职做资料。鉴于以上情况,需给养护股增加至少4人。

(3)巡查需要绕行地方路,坐船,费时费力

二、路政:主要负责路产、路权、安检、治超、法规宣传、事故处理、安全包保畅、突发事件处理等。现有巡查人员8人,每班2人。(1)在山区高速,除了要做到路公路局、集团要求的路面以上全时段、全天候、全覆盖的巡查外,更多的精力要对桥下进行巡查,我们的路段全部沿河道

修建,挖沙取石显现极为严重,稍不注意,就会因挖沙而威胁到桥梁安全。

(2) 事故处理:每次事故处置,最少需要6人,每组2人分头封路、分流、现场勘测,就要动员其他休假或是下夜班的人员。在雨季事故高发时,24小时内发生事故10起,靠每个班2名人员远远不能满足工作要求。

(3)突发事件多,如在收费站点发生治超安检等方面的纠纷矛盾、路产损失时,路政人员要及时赶到进行处置。

(4)路面巡查一圈多少公里,到地方路巡查一圈多少公里,当在巡查过程中接到监控调度需处置突发事故时,因无法掉头,南要绕至达陕高速四川主线站,北要绕至紫阳收费站,既费时又不经济,我们的巡查车辆每年要跑近20万公里,现在两部车已跑多少万公里,接近报废。

所以,鉴于以上情况,路政人员至少每班需要增加2人,共8人。作为备勤,才能做到正常巡查的同时处置突发事件。

三、机电监控方面

机电方面基本处于疲于应付的状态,机电系统庞杂,种类多,数量大,共多少类多少设施设备,价值近4个亿。分为监控、通讯、通风、照明、供配电、火灾报警、视频事件、电力监控等系统,各个系统专业性都很强,每套系统都需要不同的专业技术人员进行维护管理,全部都与安全相关,目前仅有一名管理人员,仅内业方面都无法达到收费中心、集

团的要求;监控员每班2人,分为收费、隧道两处监控室,内线电话多少部,电话声此起彼伏,特情报查量大,如绿色通道、无卡等,每个都要查出入口信息,图片对比。每天记录的表格多达种,上厕所的时间都没有。

鉴于以上情况,机电至少需要配置8人。

综上:毛坝隧管站需编制多少人,原管理模式下需要增加养护人员名,路政人员8名,机电人员8名,监控人员名。

管理所成立时间短,平均年龄25岁,正处于恋爱结婚生育高峰期,请假多。因人员配置不够,需要大量加班,而现在的年轻人大多都不愿意加班,造成一方面加班费超支,另一方面还要给员工不断做大量思想工作的情况。很多一线的收费治超人员调到管理岗位后,因工作压力责任巨大,休假少,造成很多家庭矛盾,已出现多例结婚不到两年就离婚以及辞职的情况,运营至今已辞职多少人次。精神层面不堪

重负,严重影响到队伍稳定和正常工作的开展。ewwqw212321232qwerqwerr

32423434322e

d

s

qs

d

qwd

222`213123123 ew2 ew

e

wqd

wdq

dsvcfs

vdswqdsqwswqswqsqqwqwsdqwdrhhjgjtjt

第二篇:计生调研汇报材料

街道计生调研汇报材料

今天是副区长在百忙中带领区委、区政府相关只能部门的领导来我街道调研计生工作,我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衷心的感谢。

根据区计生委调研提纲要求,我街道进行了认真的梳理和落实,现将计生工作汇报如下:

街道现有12个社居委,常住总人口45615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10163人;流动总人口39002人,其中已婚育龄妇女6666人。两个大的社居委分别是、五里:五里社居委总人口16002人,其中常住已婚育龄妇女2874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2504人;社居委总人口11021人,其中常住已婚育龄妇女1629人,流动已婚育龄妇女1103人。

一、新建的小区及在建的小区

1、目前已建好和入住的小区有:柳泉花园大部分是瑶海区其他街道的回迁点,包括安庆路、亳州路等,总户数760户,入住304户;小区,总户数450户,入住230户;荣城花园是产业园回迁点,牵涉到我街道陈塘、井湾、林店3个社居委512户,入住512户;电厂复建点400户,正在分房。

2、在建小区:金都社居委的金都华庭2期工程;林店社居委的中建七局开发小区;陈塘社居委的电力修造厂开发小区。

二、目前计生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街道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计生办人员少,工作量大。目前计生办包括计生办主任在内只有5个人,除了计生办主任在编之外其余人员都是街聘人员。大街道计生办人员和小街道人员一样多,相比之下我们街道的工作要比别人多付出很多倍的工作量,工资待遇也是一样多。

(2)在当前合肥市“大建设、大发展”的环境中,越来越多的小区坐落在杏花,在给杏花经济带来发展的同时也增添了很多人口,所有购房来的外地人员及回迁安置的人员,都要纳入计生管理。

(3)农科院计生工作的移交问题。农科院属于大杨辖区,且企业的税收和低保工作大杨都已接管,计生工作没有移交掉。

(4)柳泉花园、荣城花园、小区3个新建的小区由于户数多,人员复杂,涉及街道单位比较多,急需要配备计生的专职人员进入角色,摸清家底,落实好计生的管理工作。

(5)流动人口难以管理。我街道流动人口与常住人口数已接近,流入人员都是外地打工、经商和其他行业及一部分躲避计划生育的,整体素质差,人员结构很复杂,计生工作讲双向管理但不能落到实处,流出地不管理,向对方发送双向管理请求不予反馈,尤其在一年两次的孕检很难100%到位,加上育龄妇女自身不配合,有的社居委专干上户三至五次,有的多达数十次都不给做孕检,总是以种种理由和借口推脱:“我老家都不管,也不用你们管。”在网上交流育龄妇

女的孕检对方也不予回复。其次网络平台慢,孕检交流任务量大,社居委的专干没日没夜在网上交流。

(6)由于我街道2014年撤镇并街,还存在大量的农业人员,这些人员仍然执行农村计生管理模式,比如:孕检、四项手术的落实、奖扶、二孩指标办理等。

2、社居委计生工作存在的问题

(1)计生软件资料太多,常住人口的宣传协会、人口学校婚育新风、悄悄话室、视听室、访视等等,流动人口的房主合同书、育龄妇女合同书、月报告单、婚育证明的查验证等等,重点工作多,比如这次流动人口清理,这都是公安、计生两家工作,不应该是我们计生系统工作,专干大多数的精力忙于软件资料,应付上级的检查。

(2)计生专干工作辛苦,待遇低。

三、存在问题的根源

(1)我街道地处城乡结合部,流动人口特别多,人员结构复杂。

(2)在“大建设、大发展”环境下,新建和在建小区多。

(3)综治部门配合力度不够,派出所入户只要有房产证就能入户,不管出生孩子的政策属性;民政部门收抱养小孩给计生工作也带来负面影响。

四、解决方法

(1)街道计生办工作人员明确分工,指导各社居委开展

好业务工作。经常开展社居委计生专干的业务培训,适应新形势下对计生工作的要求,近期我街道对计生专干业务已经培训两次,并安排了近期的重点工作,解决6例政策外怀孕。

(2)重点抓好面积大、人员多的社居委,我街道及各社居委都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计生工作不出问题。近期计生办在省市计生交流平台督查各社居委存在的建档及交流问题。

尤其对对常住、流动人口的基础信息核查、摸底清理、交流建档工作加大力度,明确街道、社居委的工作责任,做到党政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分管领导具体抓,计生干部直接抓的工作管理模式。

五、对村、居实行“一票否决”落实“村居为主”的工作机制可行。

最后提出一点建议,为了提高计生干部对计生事业的热爱,同时也说明对他们工作的辛苦认可,建议区委、区政府每年或两年给街道计生办解决一个事业编制人员(可以设一些条件,比如计生工作了多少年,工作如情况如何),同时区委、区政府下文,各社居委计生专干必须与副职享受同样的待遇,岗位津贴考虑再提高,这样才能留住计生干部,减少他们心中的怨言。

第三篇:质监局调研汇报材料

近年来,在省局、市局党组的正确领导和各业务科室的大力支持下,襄城县质监局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我局现有在职人员62人,其中公务员24人,事业编制人员38人,仅大专及以上学历37人,占全局人数的60%。2014年被评为“河南省依法行政示范单位”,连续六年被许昌市质监局评为“党风廉政建设优秀单位”、“目标管理优秀单位”, 2014年我局在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相关指标考评中排名第七,2014年第一季度位居第二,目前,我局已被襄城县推荐为“许昌市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先进单位”。

我局检测中心是集抽样、检测、检验于一体的技术机构,承担首着我县产品的监督检验、委托检验、计量器具的检定和维修工作。目前, 检测中心现有编制人员38人,检定检验设备固定资产由**年的10万左右递增到现在的45万元,实验室占地450平方米,可检测以食品、建材、能源等三大项为主的45个产品464个参数,能开展天平砝码、衡器、压力表、血压计、电能表、水表、温湿场、加油机、b超等9个项目的检定,出具的检验报告、检定证书,科学、公正、权威。

我局检测中心自成立以来,不断吸取和借鉴先进的科学经验和先进的管理模式,不断提高检验检定人员的业务素质和检定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为提高我县产品质量,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度,维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推动襄城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的贡献。

在科学技术日益发达的今天,我们也越来越清晰的感觉到了“科技兴检”的重要性。检验设备落后与企业的迅猛发展脱节越来越大,如果我们不阔步发展,就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就目前我局检测中心的现状来讲,存在如下问题:

(一) 检验检测设备落后,不能满足日益精确的检测需要

近几年我县企业如雨后春笋,发展很快,而我们的检测设备比较落后,而我们现有的部分设备的精确度甚至没有企业的高,因此,我们所服务的领域仅仅在一些基础、基本的检测,许多领域无法涉及。就计量来说,我们所开展的计量器具检测项目基本上都是对生产、生活中使用的最基本的衡器及量具的检测,检测精度和技术含量不高。就质检而言,虽然这几年我们在不断发展,但一些精细的分析我们做不了,设备精度达不到。随着企业研发产品检测要求的提高,客观需要我们质检机构提供更好地技术服务,这就造成了一对供需之间的矛盾,而这一矛盾有日渐突出之势。

(二)专业的检测人员少,对大型设备的操作不够熟练。

目前我局缺乏专业的检测人员,对新引进的大型设备操作不熟练。虽然经常外出参加相关培训,但培训时操作的设备与我局现有的设备不一致,导致学习的针对性和时效性均达不到预期的效果。检验人员少,如目前我局食品检验缺2人,计量检定缺2人,检验报告无法正常签发。

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固有思想观念的影响。我技术机构的起步较晚,底子薄。技术机构大的发展只不过是在最近几年。究其思想根源,主要是一些原有陈旧思想的影响,缺乏思路的创新,满足已有状况,不求上进、不思进取。岂不知市场经济是在不断发展的,从这个意义上讲以不变应万变,只能使技术机构越做越小。

(二) “主动需求”思想不超期。检测市场业务仍停留在“被动需求”,“主动需求”意识不强。市场竞争将会越来越激烈。下一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全民质量意识的提高,“主动需求”类业务量的增加,一个真正意义上的“检测市场”才能有效生成。到时市场必然会形成更加激烈的竞争局面。这就要求技术机构必须进一步加强技术服务意识,用“公正、优质、高效”的服务来打造品牌和赢得顾客。同时,也将会促使服务内涵的扩大,使检测服务扩大到技术服务,即能解决检测中发现的问题;从创收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即能为社会开出检测和质量方面的“诊断处方”;从机构内服务扩大到机构外服务,即服务到现场,方便企事业单位,以满足现代社会向技术机构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

技术机构要发展,就要不断拓宽业务范围,提高产品的检验能力和产品检验的覆盖率,提高计量器具的检定率。保质保量完成产品的监督检查计划,及时准确完成企业的委托检验工作。主动帮助企业更新和采用新的技术标准,帮助企业建立和完善质量管理体系,提高企业产品质量,推动企业快速、健康发展。

(一)切实转变技术机构的发展思路,确保思想到位。摆正技术机构自身的位置,技术机构本身就是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为企业为群众服务的团体。我们工作的基石就是为企业服务,为业务科室更好地履行法律赋予的职能提供依据。

(二)必须以地方经济为依托,找准适合技术机构自身发展的切入点,寻求为当地企业群众服务的立足点。有什么样的企业我们上什么样的检测项目,找准结合点这是关键。我们一定要贴紧地方经济发展的特点来确定检测服务项目,才能使其最大限度地发挥作用。我局下一步计划新上以下设备:

计量方面:计划新上小型检衡车一辆,需26万元。心电图需9.6万元,检测车一部需4.2万元,共计39.8万元;

质检方面主要是筹建建筑工程材料检测站,重点开展水泥、电线、pvc管、塑钢门窗的检验,需投资53万元;

认证项目所缺设备和更新设备需19万元。

(三)拓展筹资渠道,寻求多元化的合作创新发展模式,通过市场运作引入社会资金,寻求共同发展的模式,努力建设具有较高检验、检测、检定水平和技术保障能力的技术机构。

(五)通过自创资金实现自我发展。

襄城县检测中心的发展任重而道远,这就要求我们始终保持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紧紧把握新机遇,始终走在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用先进的技术和设备武装技术机构,不断提高企业产品质量,保证计量器具的准确度,为推动襄城县经济的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第四篇:区政府调研汇报材料

按通知要求,现依据调研提纲,逐项汇报如下:

一、2014年工作总结

1、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减少传统农业,发展现代农业方面。今年以来,我委认真贯彻市委市政府《关于促进现代农业发展若干政策》的文件精神,紧紧围绕“三圈、五带、十园、百区、六大产业集群”及“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的工作思路,大力开展农业种植结构调整。全年新发展莲藕6000亩、露地菜7800亩、设施大棚180亩,减少粮油种植面积1.6万亩(其中水稻减少1.1万亩,油菜减少0.5万亩)。

2、推进农民转移,减少传统农民方面。近年来,我区一是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引进了多家农业龙头企业。目前全区现有农业龙头企业30个(其中省级龙头企业4个);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二是加速推进城中村改造工程建设,加速推进农民转移,目前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全区15万农民总数的21%。

3、推进新型社区建设,引入城市管理,创建文明乡村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在结合实际,认真总结的基础上,以实施五项工程为重点,强力推进全区新型社区建设:一是实施大圩都市农业新市镇建设。按照“一镇、三园、三带”规划布局,重点做好新市镇的规划、指导、协调和服务。今年重点在完善内部农村基础设施改造和产业布局调整上取得了可喜进步,成效明显;二是实施“一镇十村”新农村示范点建设。今年以来,大圩镇作为“省新农村建设示范镇”,其镇内“新民、磨滩、新河、晓南、圩西、沈福”6个省、市、区新农村示范村,按照“徽派风格、现代水乡、生态果园、都市农庄”的建设风格,采用“穿靴戴帽、去脂抹粉”的方式,共投入专项建设资金1200多万元(其中省新农资金270万元),完成了872户旧民居的改造,新修机耕砂石路23条,完成4万多米的村内水泥道路建设以及多处水利设施建设和污水处理设施,实现了村村通自来水。义城街道的董城、汪潦、前杨三村的新农村建设也成效显著,全街道共投入专项资金858万元,完成棚居改造126间、硬化道路46.8千米,新增绿化面积24万平方米,增设自来水管道44.94千米,下水管道18.8千米,挖污水处理池18万立方,完成改厕率98%以上,村容村貌得到显著改观,彻底改变了农村“脏、乱、差”现象。三是实施烟墩牛角大圩省级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建设。该项目位于包河区烟墩镇牛角大圩,规划面积1.5万亩,计划总投资10亿元,力争3年内基本建成,已被纳入2014年省“861”和市“1346”行动计划。按照三年规划建设进度,今年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引进了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顺利进驻,首批流转土地3000多亩,租期16年同,目前已全面投入生产。四是实施“文明乡村”建设。按照全市统一要求,制定了三年实施规划,重点对去年百日行动计划的成果做好总结表彰和巩固提升工作,今年实现转社区的有16个,全区现共有38个行政村。春节前集中整治环境卫生,开展“绿化乡村、清洁家园”大会战活动,实现了文明村80%的目标。五是推进城中村改造建设。我区共有38个城中村改造项目,今年全面启动了14处重点建设项目,共涉及8494户,占地3382.9亩,建筑面积381.2万平方米,总投资71.6亿元。

4、城中村、近郊村村级经济组织发展和管理方面。一是强化指导。每月对村级经济组织发展情况作一次统计,同时积极宣传国家有关政策,指导建立村级经济组织。二是强化服务。深入街镇和专业合作社组织,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

5、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建设、产业带建设、一村一品建设和设施农业发展方面。农业园区经济是我区农业的重点项目,今年以来,区委区政府着力打造园区经济和建设农业“三圩十园”两大工程,围绕大圩镇东大圩、烟墩镇牛角大圩和义城大小张圩三大片区,努力建设一批观光农业产业园区。今年在东大圩新发展3586亩露地菜,3580亩莲藕、720亩葡萄、180亩设施大棚;在牛角大圩引进了一家社会化企业,新发展了露地菜3009亩,并规划650亩钢架大棚及2万平方的智能温室,目前投资协议已签订,即将付之实施。

一村一品建设方面。现全区共有“一村一品”专业村18个,主要是蔬菜、葡萄、食用菌、鱼虾等产业。其中今年新培育大于许贵樱桃谷鸭和烟墩新街、横城、保兴三个蔬菜村。目前一些特色村的特色产品在合肥市已小有名气,如大圩镇新民、晓南,淝河镇卫乡等村,市民一提起葡萄就会想起大圩葡萄,一说起番茄就会联想到卫乡番茄,各镇各村都渐渐创出了自己的品牌和特色,优势农产品区域布局已初步形成。

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6、促进农民增收,推进农民向二三产业转移,建立农民增收长效机制方面。为稳步推进“结构调整、农民增收、农村稳定”,今年以来,我们一是在推广农业新科技上下功夫,重点引进一批高产、优质、市场前景好的优良品种,指导农户科学种植;二是在提高农民科技意识上下功夫,大力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科学引导农民改变种植品种,减少传统粮油种植面积;三是在农业招商引资上下功夫,大力引进农业龙头企业和培育农业种植大户,为周边的农民提供新的工作岗位,让他们实现在“家门口”就业的梦想。目前农民的打工收入已成为增加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7、推进农业产业化“三大工程”建设方面。一是抓好“品牌”工程。实施农业品牌化战略,注重品牌的打造和保护,强化品牌整合,提高农产品在竞争性市场上占有更大份额的能力。二要抓好“标准化”工程。在建设过程中,注重提升农业发展的层次水平,以现有的品牌产品为依托,提升其科技含量,建立一整套的产品技术标准、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等。三是抓好“特色”工程。大力发展“一村一品”和特色产业园建设,建立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监管体系,对农产品生产实行全程质量监控,保障农产品质量和食用安全。同时加大与其他农业发展区域的横向联系,特别是借鉴现代农业发达的中心城区的发展经验,走出一条有地方特色的农业发展之路。

8、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建设和发展方面。全区现有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42个(其中专业合作社23个,省级示范合作社3个,市级示范合作社5个)。具体工作中,一是强化指导。年初,我区召开了一次农业龙头企业负责人座谈会,为各企业的发展出谋划策,同时也推进了企业之间的交流;每月对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作一次统计,随时掌握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及时向企业传达政府扶持政策、市场信息等情况。二是强化服务。两次组织人员深入企业、专业合作社调研,听取他们的意见,尽力帮助他们解决一些实际困难;积极帮助企业申报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指导帮助了5家企业申报市区固定资产投资奖补、22家农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报了市级示范合作经济组织专项奖补资金;三次组织了20家农业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参加上海农展会、首届中国(安徽)农产品交易会、农产品进超市对接会。三是强化培训。组织开展了两次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培训班。组织了部分农民专业合作组织负责人外出考察学习。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经常性地到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协会开展技术培训。

9、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和“三品”建设及品牌建设方面。我区一直以来都高度重视农业标准化基地的建设,在农业标准化建设方面。今年新建设并通过验收的战友、徽王、田田等五个标准化基地,总面积达1500亩。另外计划新申报3~5个基地,下一步争取也能通过上级验收。

在“三品”认证方面,全年共完成五个品种的换证工作,新认证青菜、乌菜两个无公害品种(跨年度)及“禾味黑豆”等21个绿色产品,现全区共有无公害农产品20个,其中种植业农产品13个,水产品5个,2个初级加工农产品。

10、农业节庆经济发展和观光休闲农业发展方面。今年以来,我们结合休闲观光农家旅游的特点,引进了一批适合市民采摘、外型美观且果品优良的优质品种,并根据果品生长特性,不同季节种植不同的新品种,技术上采用先进的栽培技术,使一年里每位来访参观的市民都能感受到现代农业科技的巨大魅力。今年大圩镇的“葡萄节”、“滨湖文化旅游节”双节启动期间,优质的种植果品和先进的栽培技术吸引了约10多万市民来园参观旅游,大圩镇也被亲切的誉为“城市的后花园”和“中国最美的都市田园”。目前全区共有各类农家乐旅游接待点15个,在今年元旦、五一、十一及旅游节期间共接待来访游客100多万人次,据估算,获得购物、食宿等各类收入约**多万,大大提高了辖区内农民的收入。同时,“大圩天然农家超市”也已产生了规模效应,其价格高于市场价一倍之多,许多菜农收益较往年也有大幅度增长。

11、推进农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引企工作方面。今年以来,我委坚持按照“实用、实际、实效”的原则,实施了4个重点技术项目:一是国家级科技支撑计划项目《江淮平原秸秆循环利用技术集成与示范》。该项目主要是通过机械收割时,对油菜秸秆的碾压和撕裂处理,使秸秆体积减少、硬度降低,待机械收割后将田块注水,再进行巡耕,使秸秆与土壤结合,土中腐解,最后实施机械插秧,从而实现整个生产循环的机械化,此种方法不仅能改良土壤,而且还能使每亩增收节支50元以上。在今年秸秆禁烧期间,吴市长还专门调研了该项目,并给予了充分肯定。二是国家级测土配方施肥项目建设。完成了全区五个镇(街)共50个行政村的土壤样品采集工作,完成土样、植株样化验标本2100个,在大圩镇磨滩、新河、新民、圩西等村建立白菜、油菜、葡萄等作物的测土配方施肥技术示范田3万亩,确定了中盐安徽红四方股份有限公司和肥东县磷肥厂2家企业作为我区配方肥定点生产企业,并在大圩镇圩西、义城镇集贸市场、烟墩镇集贸市场建立了配方肥销售网络,使全区使用配方肥面积普及率80%。经测产,今年的蔬菜、西甜瓜、葡萄及油菜普遍增收,全区总节本增效达1100万元以上,让广大农民得到了科技带来的实惠。

三是蔬菜营养泥炭块育苗技术试验示范。项目位于包河区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大圩镇圩西村、晓南村的三个蔬菜生产基地内。共有示范品种13个、培育营养泥炭块秧苗20万棵、示范栽培面积达60亩,平均亩产较常规育苗增收1605元。四是蔬菜新品种引进、种植与示范推广项目建设。全年共引进了58个蔬菜、葡萄新品种,其中大多是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农业新品种。项目分为棚室栽培和露地示范两项内容,其中23个棚室内品种涵盖辣椒、西红柿、茄子、黄瓜、南瓜、毛豆、西葫芦、瓠子、甜瓜、西瓜等41个新品种,露地区则主要包括美人指、醉金香、金手指等16个葡萄新品种和1个马铃薯新品种。5月14日,市农委组织了全市各县区的农委主任以及蔬菜种植大户代表共计100余人,来我区现场观摩菜瓜果新品种的种植情况,与会代表观后均给予了高度评价,纷纷表示这些优质新品将为我区的农家乐休闲旅游添光加彩。

在招商引资方面,我区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和奖励政策。烟墩街道今年成功引进首家农业开发公司——安徽园欣农业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驻安徽滨湖现代农业综合开发区,成立了5个村的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首批流转土地达3000亩。义城街道塘西村也引进合肥银湖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承包了400多亩流转土地开发大棚蔬菜和设施农业。大圩镇也将全镇14个村中的10个村,分片规划,引导发展,广招农业项目。目前已有10多家农业龙头企业和外地能人成功进驻,如:华泰集团在磨滩村承包500多亩土地发展苗木花卉,合肥战友农业开发公司在磨滩村承包300多亩土地发展双孢菇,合肥佳佳龙虾养殖有限公司在沈福村承包**多亩土地从事龙虾生产,安徽徽王食品有限公司在慈云、圩西村承包200多亩土地试种蓝莓。这些企业在建设项目同时,又提供了众多的就业岗位,使得周边土地已流转的农户除了获得稳定的土地租金外,还可以“在家门口”打工,月收入近千元,实现了“企业发展,农民增收”的双赢局面。

12、推进土地流转,规范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规范管理和服务工作方面。目前,全区土地流转面积5.3万亩,占耕地总面积的58.89%。在工作方法上,我们一是加强宣传引导。通过举办培训班、送科技、送政策下乡、印发明白纸等多(来源好范 文网wWw.Haoword.com)种形式,向基层干部、农民群众宣传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规范管理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二是妥善处理纠纷。做到既严格把握政策,又充分发挥灵活性、创造性、主动性,采取组织当事人协商,协助村委会调解,直接开展调处等形式,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三是招商推动流转。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积极为外来投资者提供环境保障并给予奖励政策,鼓励发展。四是搭建服务平台。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中心,成立土地流转专业合作社7个。大圩、烟墩2街、镇建立了土地流转服务平台窗口,并与市农委联网,及时发布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信息。

13、推进农业政策性保险工作方面。政策性农业保险作为国家惠农政策之一,于2014年纳入我区民生工程范围,我委主要负责全区主要粮油作物及能繁母猪的政策性农业保险工作。为落实此项惠民政策,我委全力以赴,加强宣传,第一时间把保险单送到田间地头,并根据辖区农户种养殖情况,确定4个参保品种,即水稻、油菜、小麦和能繁母猪。其中水稻4.5万亩、油菜3.5万亩、小麦3500亩、能繁母猪1075头,均百分百参保。近年来,为了激发农户的参保热情,实现作物应保尽保,我区加大了惠农政策力度,区财政将农户应缴的保险费也纳入了预算。2014年全区共有1.75万户农民参加了保险,财政拨付保险金额112.7万元,完成百分之百的投保率。在今年水稻种植期,由于受水灾影响,淝河镇席井村部分水稻田出现了减产情况,区农业部门及时丈量田亩,对照政策,与保险公司接洽,申办后续理赔,农户得到理赔金1.17万元,减轻了损失。

14、农委系统和站所服务农民、服务企业、服务社会方面。今年以来,在区委、区政府的坚强领导和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大力指导下,我委紧扣农民增收这条主线,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的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进一步维护了农村社会稳定,实现了农民增收。一是认真落实良种补贴、粮食直补、农资直补、大户补贴、油菜补贴、购机补贴等各项支农政策,拨付政策性农业保险112.7万元,发放各类补贴422.73万元;二是做好农民负责监督管理。全面推行财政涉农资金补贴“一卡式”发放工作,向所有享受各类财政补贴的农民发放了财政补贴资金专用存折,及时将补贴发放到位。三是广泛开展减负政策法律宣传。编印了《党的支农惠农政策摘要》等资料,通过科普赶集、送科技下乡等活动,向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发放,广泛宣传粮补、种补、综合补、农机补贴等惠农政策,极大地激发了农民、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农业龙头企业等规模投资主体全力投身新农村、新市镇建设的热情。四是做好信访稳定工作,全年累计处理、调处、复查了土地纠纷27起141人次,做到了件件有答复,件件有结果。

二、2014年工作安排

(一)总体工作思路:

以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推进科学发展、建设滨湖新区、发展都市农业”这一主题,以调整优化种植结构为主线,以培育发展农业主导产业为核心,以推进农业经营机制创新和农业科技创新为动力,着力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确保粮食稳定增产、农民持续增收。

(二)主要目标任务:

1、调减传统种植业面积。以“公司(市场、协会、大户、农民经纪人)+农户”的模式,引导和扶持农民群众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不断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平均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吨的工作目标。

2、新减少农民数。目前全区已完成转户农民3.1万人,占农民总数的21%,2014年计划实现转户农民10000人。

3、农民收入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标准,年增15%以上。

4、农产品加工产值增幅。达到市平均增幅,争取实现50亿。

5、蔬菜瓜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其中规模种植面积。蔬菜拟果园艺业单产、总产增幅达到市平均水平,计划完成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规模种植面积。

6、新增农民合作组织。计划新增5个农民合作组织,充分发挥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外接市场、内联农户的桥梁作用。

7、新增土地流转面积数,新建乡镇土地流转中心。按照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的流转目标,2014年计划新增土地流转面积**亩,新建1个乡镇土地流转中心。

8.新建特色产业园区、产业带和专业乡村数。新报3~5个特色产业园区,确立5个“一村一品”专业村。

9、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设一批规模档次较高的农产品生产基地和园区,新增特色高效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5000亩,实现设施农业规模化生产面积3500亩。

10、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建立优效安全的农产品品牌体系,新增农产品“三品”认证3个。

11、新增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其中销售超亿元户数。继续加强指导服务力度,争取打造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10家,引进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5家,其中销售超亿元的3家。新增市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省级农业龙头企业5家,国家级农业龙头企业1家。

12、计划新招商引企户数。实现年招商引企5家。

13、新增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面积。加大土地整治力度,保护6.5万亩基本农田不受侵占,新增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1万亩。

14、新建农村社区。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坚持“三个集中”,推进“四个优化”,实现“五个提高”,完成新建3个农村社区,改造扩建新农村建设示范点5个。

(三)重点工作

1、深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主要举措。以推进农村经济和社会结构城市化转型为方向,充分利用秋种换茬之机,逐步取消传统农业,发展观光休闲农业。2014年将借鉴东大圩成功经验,重点打造烟墩牛角大圩,立争完成传统粮油种植面积压减1万亩,农作物秸秆产量减少**吨,新增蔬菜、瓜果、苗木、花卉等经济作物5000亩的工作目标。

2、深入推进高效规模农业“35116”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我区纳入“35116”重点工程主要有三个:即烟墩牛角大圩万亩休闲农业蔬菜基地、东大圩万亩蔬菜园艺观光农业产业园项目和环巢湖流域水生蔬菜产业基地。2014年将重点引进一些高档宜采摘的蔬菜、果品,努力打造一批有规模、上档次的农家乐旅游示范点。

3、组织推进“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双千”基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快推进土地流转进程。大力宣传农村集体土地流转政策,积极引导和规范农村集体土地流转行为,切实保障农民的土地流转权益。二是加快农业种植结构调整步伐,计划2014年东大圩内减少油菜5000亩。三是加快引进农业“三新”品种。选择一批不同季节适合观光和采摘的品种,做到一年四季都有新、优、特品种展示,并扩大其种植规模,形成“千棚连建、千亩连片”的蔬菜园艺景象,展示出“春花、夏果、秋实、冬景”一连串的特色景观。

4、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休闲观光农业旅游园区“百园建设”工程的主要举措。一是依托“双千工程”,加大引进和推广优新特农业新品种的工作力度,打造出精品农业观光展示区,满足城市居民休闲旅游的需要。二是以滨湖新区建设和打造中国最美的湖区都市田园为统揽,按照“三个集中、四个优化、五个提高”的原则,打造一个又一个独具特色的农村新型社区。三是优化组合、合理布局。鼓励外来企业家参与本地农业产园区、农产品加工园区和农业旅游观光园区生产与经营,走市场化的路子,逐步扩大各产业园区经营规模,提高其市场竞争力。

5、组织深入推进基地连片开发、产业块状覆盖“一村一品”“百村亿元”(即用3年时间全市培育100个特色专业村,特色产业产值超亿元)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继续加强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减少传统粮油作物种植面积;二是加强技术指导力度,手把手地指导农民科学种田、合理施肥;三是扩大无公害生产基地建设规模,管理好无公害生产基地,做好农作物生产的全程监督与管理,确保食用安全;四是积极培育农业特色专业村,在现有18个“一村一品”特色村的基础上,努力申报新的专业村,创造出越来越多的包河品牌。

6、深入推进土地流转“双百行动”(即用3年时间全市流转土地累计达到100万亩,土地股份合作社累计达到100家),进一步加强土地流转规范管理和服务,建立土地流转调解仲裁体系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明确1个目标:即2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50%,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30%以上;5年内实现土地流转率达90%以上,流转合同签订率100%,其中1000亩以上规模流转占流转总面积的50%以上。二要做到2个夯实:一是夯实思想认识这个基础。重点是大力宣传土地流转对促进我区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意义和中央、省、市各级出台的土地流转政策,全面提高基层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认识。二是夯实流转服务机制。建立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中心,培育流转中介组织,鼓励建立有经营资格、有经济实力、有资信度的土地流转合作社,参与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服务。健全纠纷调处体系,进一步完善区、镇街、村居土地承包纠纷仲裁机构。三要狠抓3项管理:一抓合同管理。严格土地流转行为,确保每次土地流转签订规范的书面流转合同。二抓档案管理。建立备案登记制度,完善土地流转资料收集、整理、立卷、归档和管理工作制度。三抓信息管理。重点抓好信息收集、登记发布和信息月报工作。四要把握4项原则: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原则,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坚持有序流转、规模经营原则,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

7、组织推进农业产业化“双百双千”提升行动(即用3-5年时间全市培育销售收入超亿元龙头企业100家,省级以上名牌100个,培育农业企业1000家,实现农业产业化销售收入1000亿元),加快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互动。按期统计农业龙头企业项目建设情况,通过召开座谈会和调研的方式,了解企业生产经营现状,帮助企业解决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二是加强服务。帮助符合条件的企业申报省、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资格,积极争取和落实农业固定资产投资奖补。

8、组织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组织“百社示范、千社建设”行动(即用2-3年发展100家示范合作社,2014年农民合作组织累计达到1000家)的主要举措。一是着力培育农业种植大户。培育和引进农业优良品种,指导种植大户发展名、特,优、新、稀产品;二是着力扩大农业标准化生产。按照“标准化管理、产业化经营”的原则,提高其市场竞争力;三是着力推进龙头企业技术改造步伐,增加企业科技含量;四是着力创新服务方式,进一步深化农村科技普及,力争2-5年内,全区农民合作经济组织达到“一村一社”的水平或“一村多社”的水平,成员数和农户数达到总户数的50%以上。

9、组织推进农业龙头企业、农民合作社开展基地对接、用工对接、农超对接、产销对接,带动农民致富增收的主要举措。一是强化技术指导。通过科技培训、成果转化、典型示范等有效途径,推广一批新品种和先进实用技术;二是强化服务指导。搭建科技服务、产品认证、流通物流、会展经济等服务平台,为农业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创造交流机会,在用工、产销、农超等方面实现对接;三是建设一批有特色、有市场、有规模、有竞争力的主导产品和生产、加工、流通推广示范基地,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化经营,实现科技致富。

10、组织推进农业标准化生产,加快“三品”认证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多形式、多渠道,广泛宣传“三品”认证的重要意义。二要完善奖励政策。可对“三品”认证工作干得好、数量多的街镇给予一定的补助奖励,对获得无公害、绿色和有机认证的企业,也发放一定的补助,充分调动各方参与的积极性。三是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从农业产业化发展资金中拿出专项经费,用来扶持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建设。四是做好“三品”认证服务。秉着让企业“少跑腿、少花钱、多办事”的原则,争取材料初审一次成功,且保证从申报到领证时间不超过半年。

11、组织推进农产品“进超市、进上海”“二进工程”建设的主要举措。一要抓好无公害农产品标准化基地建设,从源头上实现绿色、有机标准化生产。培育一批重点种植专业村和专业户,完善生产基地硬件设施,引导种植精细特高品位的优质蔬菜。二要严抓生产过程。确保每个农产品都严格遵循无公害生产标准,无农药残留,品质高。三是突出“标签意识”。鼓励企业和种植大户给农产品加贴上无公害、绿色食品标签,提高产品知名度,用品牌铸就核心竞争力。四是加强市场流通。建立四通八达的物流渠道,随时向菜农和农户提供各地市场的蔬菜价格和供求信息。帮助农户对蔬菜进行分拣、净化、包装,做到“净菜入市”。五是发展培植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拉长产业链,实现农作物产业的“二次革命”。

12、组织实施“百万农民转移就业,十万农民自主创业”工程,构建农民增收长效机制,实现农民增收多元化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在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上,鼓励农户将自有土地依法转让,保护基本农田。二是加大招商引资工作力度。实施政府引导,给予一定的招商优惠政策,鼓励外业企业入驻,给农民提供越来越多“家门口”工作的机会。三是积极鼓励本地农民创业,政府可出台一些奖励办法,充分调动在家乡干事创业、脱贫致富的决心,鼓励他们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

13、组织推进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和禁烧工作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强宣传和技术服务。大力宣传环保法规及禁烧的重大意义,加强与农业科研单位、教育机构等的联系互动,充分拓宽秸秆综合利用途径。二是推进土地流转,加强基地建设。以引导农民流转土地为突破口,大力开展农业招商引资,提升农业规模化生产水平,提高土地产出效益,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三是实施农业综合开发,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四是多管齐下,推动结构调整。结合新农村建设、乡村旅游发展,引导农民、投资商发展高效经济作物种植。

14、进一步加大对上争取项目和对外招商引资引企工作力度的主要举措。一是树立首位意识。坚持把招商引资放在各项工作的第一位,做到对上争取项目,对外招商引资。二是加强沟通。加强与区招商部门和农业龙头企业的沟通与协作,及时了解招商信息和实际需求,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三是明确责任。制定招商引资考核标准,细化任务,确立责任人,并严格执行。

15、深化城乡统筹综合配套改革,深入推进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土地向种养大户(农业公司)集中,项目向园区集中,农村劳动力向二三产业集中的四个集中的主要举措。一是加大改革力度。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一体化统筹发展实施意见,深化我区城乡统筹综合配套,实现城乡统筹发展。二是加大宣传力度。多渠道、多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扶持政策,帮助群众克服“等、靠、要”的依赖思想,转变观念,激发参与新农村、新社区建设的热情,加快推进农村人口转移。三是加大资金投入力度。在争取上级和同级财政的支持的同时,积极拓宽投融资渠道,激活民间金融资本,鼓励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业过渡,走村企共建、适度开发之路。

16、深入推进土地整治、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举措。一是抓好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综合考虑耕地、道路、绿化、水利等多种因素,合理规划和布局,统筹安排农田、水利、绿化的综合治理,大规模开展中低产田改造,对全区供排水设施进行摸底和整修,全面改善农业生产基础条件,提高标准农田比重。二是抓好生态环境保护,控制面源污染。水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条件,保护生态环境、改善农村水环境是建设高标准农田的前提要求。一方面要加强对农药、化肥使用者的教育和培训,做到安全合理用药、施肥。另一方面区级农业、水务、环保、建设、经济发展等职能部门要相互配合、各司其职、各负其责,共同抓好片区内生态环境治理。

17、组织推进农业节庆、会展等创意农业的主要举措。一是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注重优新特农产品的引进,打造多个农家乐休闲观光园;二是增强创新理念。以现有的农业品牌为基础,在遵循市场的前提下,充分注入创意新元素,加大科技含量,鼓励企业或种植大户多采用一些有创意的新想法,设计出独具特色的创意农产品或创意景观,以达到增收、增效的目的。三是加大宣传力度。政府要当好宣传员,加大宣传经费的投入,利用会展经济,积极推荐各式各样的创意农产品,给企业和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18、关于编制“十二五”农业农村经济发展规划的建议

(1)规划建设要有新格局。一是树立一盘棋的理念,以市域整体发展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统筹基础设施和公共项目建设,努力实现资源共享、发展共赢。二是重点扶持中心城镇。按照中心城区、县城、中心镇、一般镇的梯度发展模式,突出重点,在项目和资源配置上给予适当倾斜。

(2)发展方式要有转变。一是强化结构调整。在保证基本农田的基础上,加快特色农产品园区建设,发展特色经济。二是强化科技支撑。引导和鼓励企业自我创新,开拓创新思维,给农产品注入新的活力,提升档次和竞争力。三是强化自主创业。在现有休闲旅游条件的基础上,鼓励多开展些家庭经营、个体经济和村级集体经济,重点在农家乐旅游业、农产品加工业和服务业上自主发展,政府可实行一些鼓励性政策,让更多的农民自己当“老板”。

三、建议和意见

1、树立市场意识,加快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在保证国家基本粮食生产的前提下,坚持以市场为导向,在“引导农民调、指导农民种、帮助农产卖”上下功夫,不断优化农业种植结构。

2、树立联营意识,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扶持一批有规模、有特色、带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按照“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户”利益联营机制,实现千家万户与一体化经营的有效对接。同时加强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建设,鼓励企业积极申报无公害、绿色和有机农产品认证,实现品牌经营。

3、树立长远意识,加快推进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围绕农村道路基础设施、农田水利排涝设施、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农产品加工流通等方面,加大前期项目的谋划力度,充实项目库,积极向国家和省市争取项目建设资金,不断改善农业基础建设环境。

4、树立创新意识,加快推进开放型农业发展。加大土地流转力度,引导农村土地向农业龙头企业、专业大户流转集中。同时可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推广农户小额信用贷款、联保贷款,逐步扩大农作物担保范围,切实解决想创业农民的融资难问题。

5、树立统筹意识,加快城乡统筹发展。一是加快农村人口转移,降低农民进城入镇门槛,使农民拥有与城市居民平等的发展机会。二是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重点做好改路、改房、改水、改厕,不断改善农民生产生活条件。三是加大农民工培训力度。针对农村富余荣动力和返乡务工的农民开展定向培训,积极提供就业信息和必要的法律援助,鼓励他们自谋职业或自主创业。

第五篇:工地调研汇报材料

汇 报 资 料

我部自2014年12月份进场以来,认真贯彻浏醴公司对本项

目的管理要求及监理实施办法的相关规定,科学组织、精心施工、严格管理,以设计为依据,以规范为准绳,严格执行合同管理文件,安全、优质、廉洁、高效的完成浏醴公司下达各项目标任务,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重承诺、保环境、守信誉,施工生产进展有序,现将全线施工生产情况汇报如下

(一)工程进度及产值完成情况

1、产值完成情况:

2014年全年完成实体产值7546.2万元,完成占总产值的43.5%其中承包人驻地建设、临时设施、临时工程等完成794.9万,路基工程完成2014.02万元,桥梁涵洞完成4694.28万元。截止目前共计完成计量产值7098.15万元。

2、工程形象进度情况:

①、路基土石方:

完成土方开挖65.34万 m3,石方开挖9.43万m3,完成填

方61.23万m3,挖淤泥完成8.96万m3;

②、排水、防护工程:

排水工程完成650m3,防护工程完成2.26万m3;

③、通涵工程:

全线共有11座通涵,除k75+120盖板涵台背回填、洞口

八字墙,k79+154通道洞口八字墙、k80+173盖板涵洞口

八字墙未完成外,其余均以全部完成。

④、桥梁工程:

全线共计六座桥梁:截止目前累计浇桩249根,完成占设

计的99%;系梁浇注累计108个,占设计的76%;立柱累计浇注178根,占设计的90%;盖梁累计浇注46片,占设计的38%;耳背墙累计浇筑2个,占设计的8%;t梁预制42片,占设计的6%;已架梁14片,其中:

a、团结一号高架桥桩基累计浇桩64根,全部完成,系梁

浇注累计浇注46个,全部完成,立柱累计浇注56根,

全部完成,盖梁累计浇注17片,还剩下15片,耳背墙

累计浇筑2个,还剩下2个,t梁预制34片,还剩下146

片;

b、团结二号高架桥桩基全部完成累计浇桩54根,系梁累计

浇筑19个,还剩下15个,立柱累计浇注32根,还剩下

14根;

c、普官一号高架桥桩基全部完成,累计浇桩46根,系梁累

计浇筑17个,还剩下12个,立柱累计浇筑34个,全部

完成;

d、普官二号高架桥基全部完成累计浇桩24根,系梁累计

浇筑7个,全部完成,立柱累计浇注16根,全部完成,

盖梁累计浇筑8个(全部完成)。

e、毛连湾高架桥桩基全部完成累计浇桩36根,系梁累计浇

注13个,全部完成,立柱累计浇注28根,全部完成,

盖梁全部完成累计浇注18个, 全部完成,t梁预制8

片,还剩下76片;

f、涧江一号大桥桩基累计浇桩27根,还剩5#桥台1根。

系梁累计浇注6个,还剩下8个,立柱浇注累计12根,

还剩下4根,盖梁一片,还剩下11片。

具体详见附表浏醴公路第13合同段土建工程情况表

(二)工程质量、安全控制情况

1、工程质量控制情况:

开工以来,项目部牢固树立“质量是企业的生命”的经营思想,并在全体施工人员中全面贯彻落实“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建立并健全了质量保证体系,落实工程质量责任终身制,施工中严格执行技术交底制度、试验检测制度、测量双检制度、交接验收制度,施工中严格按照设计文件和施工技术规范施工,严格遵守《施工监理实施办法》,各工序交接及时报监理工程师检验,积极配合监理工程师检验质量,在检验合格后方进行下道工序的施工,到目前为止,施工质量得到了有效的控制

2、工程安全控制情况:

开工以来,项目部组织相关人员认真学习《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作业人员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业主下发的相关文件等,认真勘察了解现场情况,对工人进行了安全生产培训和安全技术交底,对特殊工种(电工、爆破工)加强管理,做到持证上岗,对龙门吊、架桥机等特种设备做到先检测标定后再使用,按合同要求全线配备4名安全员,挖孔桩现场全部采用隔离栅封闭围挡,,每个井口配备井盖,每个工人配齐安全帽、安全带和安全绳,每座桥配备3个应急软梯。路基、桥涵、拌和站、梁板

预制场、油库、变电所、等施工现场按照精细化施工要求设置安全标志和安全标语牌,编制了施工用电、交叉施工、桥梁施工及高空作业、爆破工程、高填深切等专项安全施工方案,编制了标准化工地建设实施方案和施工现场重大危险源清单,同时加大督察力度,在桥梁桩基施工现场,安全负责人和安全员、施工员督察,对达不到安全生产条件的施工点一律不准开工,对违规施工的坚决予以制止、批评教育和更正,确保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措施的落实和执行,施工工艺符合安全生产要求,到目前为止,我合同段无重大安全事故发生。

(三)存在的问题

1、k78+710路基右侧有一栋老百姓住房必须拆除,从去年到现在和户主、当地政府协商未果,现已严重影响我合同段此段路基的填筑施工。

2、我合同段因去年投入较大,今年因受雨水天气影响,完成产值较少,现项目部施工队伍都已到位,资金周转困难,是否可以暂缓我部所欠材料款的扣除。

(四)2014年工程计划

遵照浏醴公司及总监办的总体计划要求,结合我合同段的实际情况,对2014年的工作计划作如下部署:

1、k74+830~ k77+688路基土石方在8月15日完成(含精加工),

k77+984~ k80+962路基土石方在7月底完成,精加工在8月底完成。

2、路基上下边坡、弃土场主体防护在10月底完成,排水主体工

程在9月底完成,其中通涵接水接线、改渠、弃土场排水在7月底完成。

3、路面底基层在12月底完成。

4、k75+120盖板涵台背回填、洞口八字墙,k79+154通道洞口

八字墙及附属工程、k80+173盖板涵洞口八字墙在4月15日完成。

5、桥梁桩基:涧江一号大桥5#台剩余1根桩基在4月10日完

成。

6、桥梁下部构造在6月底完成,其中团结一号高架桥下构在4

月15日完成,团结二号高架桥下构在5月底完成,普管一号高架桥下构在6月底完成,普管二号高架桥下构在4月10日完成,毛连湾高架桥下构在4月10日完成,涧江一号大桥下构在5月底完成。

7、桥梁上部构造及附属工程在12月底完成,其中一号梁场3月

15日团结一号高架桥已开始架梁,梁板预制计划在11月底全部完成,梁板安装在12月底完成, 8月底所有桥梁半幅通车。 产值及工程量完成计划详见2014年工程进度计划表

(五)完成2014年工程计划的保证措施

1、加强与监理处、业主、地方政府、协调部门及村民的沟

通,及时妥善处理地方环境引发的各种矛盾,避免外部

环境干扰,保证工程正常施工。

2、为确保年度计划任务完成,克服种种不利因素,采取多

开工作面,与各工区作业队签订年度目标责任书,奖快

罚慢,充分调动施工人员的积极性。

3、施工中出现的技术问题和疑问,及时和业主、监理处、

设计代表沟通和解决,避免技术上发生纰漏。

4、根据施工情况,合理配置资源,充分发挥机械设备的效

能。

5、合理组织施工,尽可能多开工作面,施工时24小时连续

作业,每班人员坚守岗位,密切合作,不出现窝工、停

工现象。

6、后勤辅助人员积极配合,保证材料供应及时,各工序衔

接流畅。

7、严格按设计要求、规范施工,质检和安全人员随时检查,

避免出现质量和安全事故而延误工期

推荐访问:汇报 调研 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 调研汇报材料(精选多篇) 调研情况汇报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