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峻范文网为您提供优质参考范文! 事迹材料 主题教育 规章制度 自查报告 谈话记录 党建材料
当前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读后感 >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3篇

时间:2023-04-03 18:35:08 来源:网友投稿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3篇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 铭记历史纪念“卢沟桥事变”383周年心得体会 记住屈辱,是为了更好地奋起;铭记历史,是为了光明的未来。今天是7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3篇,供大家参考。

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3篇

篇一: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

历史纪念“卢沟桥事变”3 83 周年心得 体会

 记住屈辱,是为了更好地奋起;铭记历史,是为了光明的未来。今天是 7 月 7 日,是纪念“卢沟桥事变”83 周年的日子,全体党员干部都应该在缅怀抗战英雄的过程中,深刻理解抗战精神的深刻内涵,充分汲取抗战的精神营养,牢记历史,接续奋斗,为党和人民的事业作出更大的贡献。

  要学习抗战勇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做复兴路上奉献的典范

  在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比以往任何时代都表现得更广泛、更强烈、更持久,全体中华儿女高举爱国主义大旗,以“血浓于水”“兄弟阋于墙,外御其侮”的理念砥砺前行,“一切为了抗日,抗日高于一切“的理念根植于心,“爱国就是抗日,抗日就是爱国”的思想空前统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得到集中体现和迸发,这是战胜日本侵略者的决定性因素。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爱国情怀中蕴含的精神营养,做勇于担当、乐于奉献的典范。

  要学习抗战勇士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做复兴路上团结的典范

  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是中华民族由衰败走向振兴的重大转折点。通过这场战争,不但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而且极大地改变了中华民族的精神面貌。这种改变,来源于抗战勇士不分党派、不分老幼、不分南北的空前团结,来源于为国家和民族命运抗争的全

 民族认识上的高度统一,来源于不屈不挠、前仆后继、艰苦奋斗、视死如归的大义凛然。应该说,抗战的胜利是人民的胜利,是正义的胜利,更是伟大的民族气节的胜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全民团结、同仇敌忾的精神营养,做信念坚定、团结奋进的典范。

  要学习抗战勇士不畏强暴 、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做复兴路上拼搏的典范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中华民族历来就是一个崇尚英雄的民族,是一个英雄辈出的民族。在抗日战争中,千千万万的中华儿女,面对侵略者的铁蹄和残暴杀戮,面对带血的刺刀,无所畏惧、挺身而出,将生死置之度外,迎着侵略者的洋枪洋炮和飞机大炮,冒着枪林弹雨去冲锋陷阵,表现出了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英雄的血脉需要传承。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抗战勇士不畏强敌敢于冲锋的精神营养,勇于战胜一切艰难险阻,以攻坚克难的勇气,做一往无前、拼搏进取的典范。

  要学 习抗战勇士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做复兴路上自强的典范

  抗日战争是一场敌强我弱的战争,是一场艰苦卓绝的持久战争。在这场战争中,全体中国人民以坚强的意志和非凡的毅力,在国家积贫积弱的条件下,在“小米加步枪”的供给条件和武器装备处于劣势情况下,凭着百折不挠、坚韧不拔的必胜信念,经过十四年前赴后继的浴血奋战,付出了伤亡军民 3500 万人的巨大代价,终

 于将彻底侵略者赶出中国,迎来了抗战的全面胜利。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上,广大党员干部要充分汲取抗战勇士为了理想敢于斗争的精神营养,做信念坚定、自强不息的典范。

  历史是一面镜子,也是一盏明灯。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继承和弘扬抗战精神,增强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征程上,以扎实的脚步追逐伟大梦想,用勤劳的双手创造辉煌未来。

篇二: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

一个中国的原则与台湾问题》 白皮书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台湾事务办公室

 国务院新闻办公室 二○○○年二月•北京

  目

 录

 前

 言 一、 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二、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三、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四、 两岸关系中涉及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五、 在国际社会中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若干问题 结束语

 前

 言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国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 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中国的台湾省, 在外国势力的支持下, 与中央政府对峙, 由此产生了台湾问题。

 解决台湾问题, 实现中国完全统一, 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五十年来, 中国政府为此进行了不懈的奋斗。

 一九七九年后, 中国政府以极大的诚意、 尽最大的努力, 争取以“一国两制” 的方式实现和平统一。

 自一九八七年底以来, 两岸经济、 文化交流和人员往来有了长足的发展。

 但是, 九十年代以来, 台湾当局领导人李登辉逐步背弃一个中国原则, 极力推行以制造“两个中国” 为核心的分裂政策, 一直发展到公然主张两岸关系是“国家与 国家, 至少是特殊的国与国的关系”, 严重损害了两岸和平统一的基础, 危害了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整个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 也危害了亚洲太平洋地区的和平与稳定。

 中国政府始终如一地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坚决反对任何把台湾从中国分割出去的图谋。

 中国政府与以李登辉为首的分裂势力的斗争, 集中表现在是坚持一个中国原则还是制造“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的问题上。

 我们于一九九三年八月发表了《台湾问题与中国的统一》 白皮书, 系统地论述了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台湾问题的由来、 中国政府解决台湾问题的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

 现在, 有必要进一步向国际社会阐述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立场和政策。

 一、 一个中国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一个中国原则是在中国人民捍卫中国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正义斗争中形成的,具有不可动摇的事实和法理基础。

 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有关台湾的全部事实和法律证明, 台湾是中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一**五年四月, 日本通过侵华战争, 强迫清朝政府签订不平等的《马关条约》, 霸占了台湾。

 一九三七年七月, 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

 一九四一年十二月, 中国政府在《中国对日宣战布告》 中昭告各国, 中国废止包括《马关条约》 在内的一切涉及中日关系的条约、 协定、 合同, 并将收复台湾。

 一九四三年十二月, 中美英三国政府发表的《开罗宣言》 规定, 日本应将所窃取于中国的包括东北、 台湾、 澎湖列岛等在内的土地, 归还中国。

 一九四五

 年, 中美英三国共同签署、 后来又有苏联参加的《波茨坦公告》 规定:

 “开罗宣言之条件必将实施。” 同年八月, 日本宣布投降, 并在《日本投降条款》 中承诺“忠诚履行波茨坦公告各项规定之义务”。

 十月二十五日, 中国政府收复台湾、澎湖列岛, 重新恢复对台湾行使主权。

 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宣告成立, 取代中华民国政府成为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和在国际上的唯一合法代表, 中华民国从此结束了它的历史地位。

 这是在同一国际法主体没有发生变化的情况下新政权取代旧政权, 中国的主权和固有领土疆域并未由此而改变,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理所当然地完全享有和行使中国的主权, 其中包括对台湾的主权。

 国民党统治集团退踞台湾以来, 虽然其政权继续使用“中华民国” 和“中华民国政府” 的名称, 但它早已完全无权代表中国行使国家主权, 实际上始终只是中国领土上的一个地方当局。

 一个中国原则的产生和基本涵义。

 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成立当天即向各国政府宣布:

 “本政府为代表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的唯一合法政府。

 凡愿遵守平等、 互利及互相尊重领土主权等项原则的任何外国政府, 本政府均愿与之建立外交关系。” 随后又致电联合国, 声明:

 国民党当局“已丧失了代表中国人民的任何法律的与事实的根据”,

 完全无权代表中国。

 外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与台湾当 局断绝或不建立外交关系, 是新中国与外国建交的原则。

 中国政府的上述主张受到当时美国政府的阻挠。

 尽管一九五○年一月五日美国总统杜鲁门发表声明, 表示美国及其他盟国承认一九四五年以来的四年中国对台湾岛行使主权, 但是同年六月朝鲜战争爆发后, 美国政府为了孤立、 遏制中国,不仅派军队侵占台湾, 而且抛出“台湾地位未定” 等谬论, 以后又逐步在国际社会策动“双重承认”, 企图制造“两个中国”。

 对此, 中国政府理所当然地予以坚决反对, 主张和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代表全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正是在中国与外国发展正常的外交关系中, 在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的斗争中, 产生了一个中国原则。

 上述主张构成了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涵义, 核心是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在一九四九年后的三四十年间, 台湾当局虽然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全中国的合法地位, 但也坚持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只有一个中国的立场, 反对制造“两个中国” 和“台湾独立”。

 这说明, 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里, 两岸的中国人在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这一根本问题上具有共识。

 早在一九五八年十月, 中国人民解放军在进行炮击金门的战斗时, 毛泽东**就向台湾当局公开指出:

 “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没有两个中国。

 这一点, 也是你们同意的, 见之于你们领导人的文告。” 一九七九年一月, 全国人大常委会发表《告台湾同胞书》, 指出“台湾当局一贯坚持一个中国的立场, 反对台湾独立。

 这就是我们共同的立场, 合作的基础。”

 中国政府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严正立场和合理主张, 赢得了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理解和支持, 一个中国原则逐步为国际社会所普遍接受。

 一九七一年十月, 第二十六届联合国大会通过 2758 号决议, 驱逐了台湾当局的代表, 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在联合国的席位和一切合法权利。

 一九七二年九月, 中日两国签署联合声明, 宣布建立外交关系, 日本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充分理解和尊重中国政府关于台湾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立场, 并且坚持遵循《波茨坦公告》 第八条规定的立场。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 中美发表建交公报, 美国“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承认中国的立场, 即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目前,161 个国家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外交关系, 它们都承认一个中国原则, 并且承诺在一个中国的框架内处理与台湾的关系。

 二、 一个中国原则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一个中国原则是中国政府对台政策的基石。

 经由邓小平同志的倡导, 中国政府自一九七九年开始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 并逐步形成了“一国两制” 的科学构想, 在此基础上, 确立了“和平统一、 一国两制” 的基本方针。

 这一基本方针和有关政策的要点是:

 争取和平统一, 但是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积极推动两岸人员往来和经济、 文化等各项交流, 早日实现两岸直接通邮、 通航、 通商; 通过和平谈判实现统一, 在一个中国原则下什么都可以谈; 统一后实行“一国两制”,中国的主体(中国大陆)

 坚持社会主义制度, 台湾保持原有的资本主义制度长期不变; 统一后台湾实行高度自治, 中央政府不派军队和行政人员驻台; 解决台湾

 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应由中国人自己解决, 不需借助外国力量。

 上述方针和政策,贯彻了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的基本立场和精神, 也充分尊重了台湾同胞当家作主、管理台湾的愿望。

 江泽民**在一九九五年一月发表发展两岸关系、 推进祖国和平统一进程的八项主张时, 明确指出:

 “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 是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和前提。”

 只有坚持一个中国原则才能实现和平统一。

 台湾问题是中国内战遗留下来的问题。

 迄今, 两岸敌对状态并未正式结束。

 为了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为了实现两岸统一, 中国政府有权采用任何必要的手段。

 采用和平的方式, 有利于两岸社会的共同发展, 有利于两岸同胞感情的融合和团结, 是最好的方式。

 中国政府于一九七九年宣布实行和平统一的方针时, 是基于一个前提, 即当时的台湾当局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同时, 中国政府考虑到长期支持台湾当局的美国政府承认了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是中国的唯一合法政府, 这也有利于用和平的方式解决台湾问题。

 中国政府在实行和平统一方针的同时始终表明, 以何种方式解决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 并无义务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决不是针对台湾同胞的, 而是针对制造“台湾独立” 的图谋和干涉中国统一的外国势力, 是为争取实现和平统一提供必要的保障。

 采用武力的方式, 将是最后不得已而被迫作出的选择。

 对台湾而言,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标志着承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不可分割,这就使两岸双方有了共同的基础和前提, 可以通过平等协商, 找到解决双方政治分歧的办法, 实现和平统一。

 如果否认一个中国原则, 图谋将台湾从中国领土中分割出去, 那就使和平统一的前提和基础不复存在。

 对美国而言, 承诺奉行一个中国政策, 就要切实执行中美两国政府之间的三个公报和美方的一系列承诺, 就应当只与台湾保持文化、 商务和其他非官方的关系, 反对所谓“台湾独立”、“两个中国”、“一中一台”, 不阻挠中国的统一。

 反之, 就破坏了中国政府争取和平统一的外部条件。

 对于亚太地区和世界其他地区的国家而言, 台湾海峡局势一直与亚太地区的安定密切相关。

 有关各国坚持一个中国政策, 有利于维亚太地区的和平与稳定,也有利于中国同各国发展友好关系, 符合亚太地区乃至世界各国的利益。

 中国政府积极地真诚地努力争取实现和平统一。

 为了争取和平统一, 中国政府一再呼吁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举行两岸平等谈判。

 充分考虑到台湾的政治现实, 为了照顾台湾当局关于平等谈判地位的要求, 我们先后提出了举行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两党对等谈判、 两党谈判可以吸收台湾各党派团体有代表性的人士参加等主张, 而始终不提“中央与地方谈判”。

 中国政府还提出, 可先从进行包括政治对话在内的对话开始, 逐步过渡到政治谈判的程序性商谈, 解决正式谈判的名义、 议题、 方式等问题, 进而展开政治谈判。

 政治谈判可以分步骤进行,第一步, 先就在一个中国原则下正式结束两岸敌对状态进行谈判, 并达成协议,共同维护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 并对今后两岸关系发展进行规划。

 一九九八年一月, 为寻求和扩大两岸关系的政治基础, 中国政府向台湾方面明确提出, 在统一之前, 在处理两岸关系事务中, 特别是在两岸谈判中,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也就是坚持世界上只有一个中国, 台湾是中国的一部分, 中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不容分割。

 中国政府希望, 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 双方平等协商, 共议统一。

 为争取和平统一, 中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积极的政策和措施, 全面推动两岸关系发展。

 自一九八七年底两岸隔绝状态被打破后至一九九九年底, 到中国大陆从事探亲、 旅游、 交流的台湾同胞已达 1600 万人次; 两岸间接贸易总额超过 1600亿美元, 台商在中国大陆投资的协议金额及实际到位金额分别超过了 440 亿美元与 240 亿美元; 两岸互通邮政、 电信取得了很大进展; 两岸海上、 空中通航也取得了局部进展。

 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 国务院、 地方政府制定了一系列法律、 法规, 依法保障台湾同胞的正当权益。

 为了通过商谈妥善解决两岸同胞交往中所衍生的具体问题, 一九九二年十一月, 海峡两岸关系协会与台湾的海峡交流基金会达成在事务性商谈中各自以口头方式表述 “海峡两岸均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的共识, 在此基础上, 两会领导人于一九九三年四月成功举行了“汪辜会谈”, 并签署了几项涉及保护两岸同胞正当权益的协议。

 一九九八年十月, 两会领导人在上海会晤, 开启了两岸政治对话。两会商谈是在平等的地位上进行的。实践证明,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 完全可以找到两岸平等谈判的适当方式。香港、 澳门回归中国以来, 港台之间、 澳台之间原有的各种民间往来与交流, 在一个中国原则的基础上继续保持和发展。

 三、 中国政府坚决捍卫一个中国原则

 台湾分裂势力蓄意破坏一个中国原则。

 一九八八年, 李登辉继任为台湾当局的领导人。

 当时他多次公开表示, 台湾当局的基本政策就是“只有一个中国而没有两个中国的政策”;“我们一贯主张中国应该统一, 并坚持 ‘一个中国’ 的原则”。

 但是, 从九十年代初开始, 李登辉逐步背离一个中国原则, 相继鼓吹“两个政府”、“两个对等政治实体”、“台湾已经是个主权独立的国家”、“现阶段是‘中华民国在台湾’ 与‘中华人民共和国在大陆’”, 而且自食其言, 说他“始终没有讲过一个中国”。

 李登辉还纵容、 扶持主张所谓“台湾独立” 的分裂势力及其活动, 使“台独” 势力迅速发展、“台独” 思潮蔓延。

 在李登辉主导下, 台湾当局采取了一系列实际的分裂步骤。

 在台湾政权体制方面, 力图通过所谓的“宪政改革” 将台湾改造...

篇三: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

剧《山海情》观后 心得体会 1 1

 近日,追了一部热播剧——《山海情》。该剧讲述了 20 世纪90 年代以来,宁夏西海固地区的移民们,在福建援宁群体的帮助下,努力拼搏、艰苦奋斗,将风沙走石的“干沙滩”建设成寸土寸金的“金沙滩”的故事。

  剧中揭示了现实矛盾,戳中了贫穷痛点,都直击人心,激发普遍的共情。《山海情》中演员们以“灰头土脸”演绎出复杂且细腻的人物情感,表达出移民们向往美好生活的强烈愿望。当我看到水花强忍泪水,被迫嫁人,眼眶骤然涌上泪意,这一幕何尝不是贫瘠地区女子婚嫁命运的缩影,因“穷”而无可奈何,令人莫名心疼。而在国家扶贫政策的引导下,东西协作对口帮扶,西海固的人民群众用自强不息拔掉穷根,改变命运,过上幸福生活。随着剧情的推进,一股暖意涌上心头化为眼眶中的温热,我为剧中坚强不息的移民们、默默奉献的扶贫干部们所感动,他们用最土的方式诉说着最幸福的故事。

  “再穷,也不能把骨头穷没了”,“土味”移民们心中有“梦想”,不畏艰难,艰苦创业奋斗。

  “一嘴沙子、一脸尘土”,“兄弟三人只有一条裤子,谁出门谁穿”,自然环境恶劣得令人难以想象,生活基本条件更无法满足。剧中所还原的生活状况,连生活质量的资格都谈不上,可就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涌泉村吊庄户们开荒拓土、新建家园。这其中有善良、乐观的水花,她不断努力向前,使劲想把日子过好。这其

 中还有敢为人先的马得宝,带头建大棚、种菇致富,在苦干、实干中摆脱贫穷......他们是贫瘠土地上打不败、摧不垮的坚强者,他们是有着坚韧不拔的意志、毅力的普通奋斗者,他们是脱贫致富、追求美好生活的拼搏者。

  拔掉穷根,不代表可以躺在功劳簿上睡大觉、吃老本。“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人民群众的奋斗史还在继续书写,还将接续用勤劳双手“干”出更好的生活,还将接续靠拼搏奋斗精神“拼”出更好的未来。

  “有奔头就不算苦”,“土气”干部眼里有“希望”,主动担当,矢志拼搏奋斗。

  “这里没有电、没有水、没有路”,“这里是一望无际的黄沙戈壁”,剧中动员吊庄户搬到银川附近的平原后,一个个难题接踵而来,但他们勇于担当、攻击克难。以马得福为代表的扶贫干部坚守初心,敢啃扶贫这块“硬骨头”,做好政策宣讲工作,激发起村民走出贫困的内生动力,凝聚起村民的强大力量,共同打赢脱贫攻坚战。以凌教授为代表的专家,不求名利,体谅百姓疾苦,一心一意帮助村民发展菌草产业,不断攻克技术难关、市场难关,实现脱贫致富......他们是一心为民、任劳任怨孺子牛,他们是勇于创新、拼搏奋斗拓荒牛,他们是艰苦奋斗、勤劳肯干老黄牛。

  电视剧可以有结局,但生活没有。“美好蓝图不是喊出来、等出来的,而是干出来、拼出来的。”新一代党员干部应接过接力

 棒,从前辈手中接过属于新一代的责任,以“功成不必在我,功成一定有我”的精神,用智慧、才情、热血铸就新的辉煌。

  《山海情》是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0 周年的开年大戏。2021 年,新的一年还有新的挑战,党员干部应强化责任再启征程、再立新功,在接续奋斗中奏响时代最强音。

推荐访问:台湾问题与新时代白皮书读后感 台湾问题 读后感 白皮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