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四岁长征读后感1000字(6篇),供大家参考。
篇一: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长征精神
杨英把饼塞给了小丫。虽然小丫很饿,但她拿到饼只轻轻地、小小地吸了一口,随后,她郑重地把饼传给下一位成士。就这样,一块饼在整个队伍里传了一圈,回到杨英手上时,还像没有动过一样……
今年暑假我和妈妈一起阅读了《十四岁的长征》:在下着冰雹,空气稀薄的情况下,每一位红军都是又冷又饿。可当大家面对全队仅剩的粮食一块饼的时候,大家并没有争先恐后,而是所有人象征性的抿了一口,轮完一圈饼还像没动过一样。主人公杨英感动极了,两抹雾气在杨英眼中凝聚,变成两滴泪珠,刚流出来就在脸上冻成了冰霜。
读着读着,我的眼前似乎也起雾了。我相信当时每个人都饿极了,可他们关心的不是自己而是他人,他们都想着把仅有的食物留给下一个人吃。这种精神品质深深地打动了我。正是有杨英和他的战友们这种舍己为人的意志品质,坚强不息的战斗精神,我们才能跨越两万五千里长征,最终成立伟大的新中国。
新中国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秉承了红军长征精神,把坚毅精神作为为真实生活的准则和指引,在各个方面获得巨大突破:我们吃的米饭是袁隆平爷爷和他的团队在不断实验不断失败,克服种种困难后发明的“三系法”灿型杂交水稻,为我国粮食安全、农业科学发展和世界粮食供给作出了杰出贡献。不但解决了我们国家十几亿人的吃饭问题,更是为全世界的农业科技创新、世界粮食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也被国际上称为除了中国古代四大发明之后的第五大发明。
我们载人航天技术也是在科学家们团结无私,坚毅奋进,不畏万难的精神下,取得了世界领先水平。神州十四号刚刚成功发射顺利进入轨道。我们还研发了全球最大量子比特数的超导量子体系“祖冲之号”,为有重大实用价值问题的量子计算研究奠定了技术基础……祖国越来越发达,大家都过上了好的生活。祖国就像一辆飞驰的马车载着我们中国人的梦想前行,而杨英和战友们的精神就是这辆马车的指南针,一代代传承下去。
照亮亚运
近几年我们国家的各类运动竞技水平也都在当年的红军长征精神的指引下,变得更高更快更强。运动员们刻苦训练不畏困难,教练员们无私奉献不惧压力。这也造就了一批批年龄非常小的优秀运动员,出现了14位00后奥运冠军,有5位未成年冠军。跳水冠军全红婵也只有14岁,跟当年万里长征的杨英一样,克服种种困难,不畏各种挑战,最终站上冠军领奖台。
亚运会马上就要在我的家乡杭州举办了,作为东道主也作为杭州的一名小学生,我万分期待。虽然因为疫情,承办亚运会的困难更多了,但相信拥有“坚毅”品质的我们是不会退缩的。
伙伴们,虽然我们只是小学生,但更应少年立志,向杨英学习,向红军战士学习,好好学习,积极锻炼,多为他人着想,磨炼自己的意志品质。坚毅不畏困苦!我们也可以从身边的事情,细小的事情开始,为亚运会加油助力,向国友人展示中国杭州的一份独特风景。
坚毅,这从长征而来的精神,照亮未来!
篇二: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幸运”的小丫一个在尼姑庵长大的弃婴,十四岁就参加了红军长征,过草地,翻雪山,从一个懵懵懂懂的少女,历尽磨难,在艰难困苦中成长。《十四岁的长征》中的小丫在长征中的经历深深打动了我。看到小丫在长征途中不幸得了严重的伤寒,粒米不进,快不行了,我为她揪心。当看到首长说再艰难也要带上她,队长杨英把饭嚼烂了,一口一口喂她,宣传队的哥哥姐姐们硬是抬着她走直到小丫恢复,我为她庆幸。首长,杨英和哥哥姐姐们对小丫的不抛弃,不放弃和无微不至的照顾,让我感受到红军战士们之间那种亲如家人,团结互助的精神。在这种精神的支持帮助下,小丫最终翻过了雪山。
《十四岁的长征》中的感动在字里行间。在红军翻越雪山时,在大家又累又困,又冷又饿的时候,一位战士脱下自己的外套给叫水生的小红军披上。又掏出自己一直舍不得吃的青稞饼给大家。让我没想到的是饼在红军手里传了一圈,却几乎没有动过。他们不饿吗?不是的,他们只是想自己少吃一点,就能让别的战士多吃一点。让我更没想到的是,那位战士在将饼分给大家后,自己却躲到角落里,吃草充饥。我被震撼了,也红了眼圈,这是怎样的一种精神啊!
走好今天的“长征路”
随着情节的展开,小丫和一个个红军战士栩栩如生,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浮现在我的眼前。躺在担架上,被战友抬着走了一个多月的小丫;白雪覆盖的雪山上,只穿着单衣,饿着肚子,相互扶持着奋力前进的红军战士们……红军征服雪山靠的是理想、信念,以及不畏艰险,团结互助、无私奉献,一心向前的红军精神。
今天,这种精神还在被传承,发扬光大。我想起我们小区里做核酸的“大白”们。疫情期间我们小区楼下也设了核酸测试点。我发现从开始到结束,大白们是手脚不停地在做核酸,却从来不上厕所。爸爸说防护服穿上后,上厕所很麻烦,大白们就不喝水,不上厕所。新闻上说有些医院里大白是穿着尿不湿上班的,那该多难受啊!夏天天气炎热,有些大白穿着包裹全身的防护服,我在新闻里看到过,大白直接中暑昏倒在岗位上。
正是无数的“大白”们的奉献与坚持,我们抗疫斗争才有这样的成效。杭州亚运会虽然因为疫情而推迟,但并未让我们气馁,杭州人依然努力着,为推迟到明年的亚运会准备着。现在,没有那时的长征路要走,但处处都有“长征路”。我虽然是个小学生,发挥的作用有限,但是我要像小丫姐姐学习,学习红军精神,发扬小主人翁精神,宣传服务也好,志愿服务也行,为即将举行的杭州亚运会做点力所能及的事。
我要做新时代的“小丫”
一口气看完了这本书,书中描写红军的艰苦条件我无法想象,穿着单衣在雪中爬山,一块饼在战士们中传了一圈,几乎原封不动……而我回到家就有美味可口热气腾腾的饭菜等着我。十四岁的少年红军在长征,在战斗,而我在宽敞明亮的教室中无忧无虑地学习,生活。没有他们的牺牲和奉献,就没有新中国的建立,没有新中国也就没有今天我们的幸福生活。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因有人为我们负重前行。
今年暑假我参加西湖区的棒伢儿夏令营,在营里进行各项体能队列训练。四十度的高温下我们搬轮胎,做俯卧撑,在我筋疲力尽,腰酸背痛想退缩时,我想到了红军,想到了小丫。对比他们,我这些累算什么呀,我也要勇敢,要坚持!带着这样的信念我圆满完成了夏令营,我感觉我离小丫又近了一点。
《十四岁的长征》让我体会了红军不畏艰苦,乐于奉献,舍己为人的革命精神,那些大不了我几岁的红军少年的行动是我要学习和追赶的。十四岁的哥哥姐姐们的身影在岁月中淡去,但红军精神代代传,中国的未来有我们,我要做新时代的“小丫”!
篇三: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了不起的亚运“长征”
苍茫雪地,静默无声。战士们庄严地向他们的来时路行了个军礼,向所有长眠于雪山的战友告别。长征,是中外历史上无与伦比的壮举,是一部百折不挠、荡气回肠的英雄史诗。暑假,我
阅读了这本引人深思的书——《十四岁的长征》。合上书页,我的心如潮水般汹涌澎湃,久久不能平静。
在风雪交加的雪山上,红军战士身着薄衣、负重前行,在雪地里艰难地走着,那一串串脚印,便是红军战士在雪山上留下的足迹。他们互相鼓励,一心向前,不怕一切艰难阻险,途中不知
有多少战士倒下!他们大部分还是十几岁的孩子——他们被冻得双脸通红,嘴唇冻成了深紫色。在风雪面前,他们是那么的坚强!在那恶劣的环境下,他们从未退缩;战友累得快要倒下了,他们互相扶持。
是什么使红军战士们勇敢坚持了下来?是顽强的毅力!是坚定不移的信念!他们永不放弃,从未抱怨,以顽强的毅力相互激励。一位位战士在眼前倒下,他们伤心、难过,但他们的信念从
未动摇,一步一步坚强地走下去,历经千辛万苦最终成功与主力部队胜利会师。
第19届亚运会即将在杭州举行,我内心非常激动。我国的运动健儿经过不断的努力,刻苦训练,在很多项目中有着骄人的成绩。这让我不禁想到了又一次运动赛场上的“长征”——一百多年
前的男足,他们的战绩是那么地辉煌!1913年到1934年,亚州最高的体育赛事远东运动会举办了十届,除了第一届我们是亚军,其余九届中国男足都是冠军。1917年中国男足5:0横扫日本,1921年4:0大胜日本,1923年5:1又一次力压日本。1934年第十届远东运动会,中日对决,日本人想一雪前耻,而中国男足小伙想的是报国仇,当时日本发动了九一八事变,夺走了东三省,他们想为全国同胞出一口恶气,但当时中国的六大主力都缺席了,中国队和日本队踢成了3比3平。在这千钧一发之际,中国队获得了点球机会,赢得了最关键的一球,4比3中国再胜日本!这一天的赛场上,洒下了中国好男儿太多的泪水和汗水。
远东运动会的战绩让中国男足赢得了通往国际的门票,然而,高昂的柏林奥运路费,让当时的中国男足望而却步。为了不让日本男足成为亚洲唯一参赛的球队,男足小伙们提前三个月出
发,中国足球队也开始了一次伟大的“长征”——83天踢了27场足球赛,只要一下船就踢,因为赢球能多挣门票钱,所以每场比赛主力全都上,即使有病也咬牙挺着玩命地踢。27场比赛23胜4平,没输一场!顶着40多度的高温,住着最低等船舱的睡铺,他们终于凑足了来回的20万元路费。前期的体力透支,让中国男足们与英国对战中遗憾败北。虽然中国输了,但全世界都在盛
赞中国,西方主流媒体曾这样赞誉当时的中国男足:“中国足球水平不输给欧洲各国!”
红军战士们坚强不屈,为了解放新中国,让人民重获自由,不怕任何艰难险阻,毅然“长征”。祖国的运动健儿,为了祖国的荣誉洒下了无数汗水,付出了艰辛努力,他们热爱着足球,热爱着体育,更热爱自己的祖国!他们用坚韧不屈的精神、顽强拼搏的信念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伟大“长征”。
中国饱经沧桑,历经风雨,过去,我国的体育赛事经历过许许多多的风雨,现在的中国,变得繁荣昌盛,在这和谐美好的生活环境下,让我们发扬前辈们的体育精神,积极锻炼,发展我
们的体育事业,更好地迎接杭州亚运吧!
篇四: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小英雄的信仰
说起长征,我的脑海里就会涌现出一支队伍,他们个个面黄肌瘦,衣衫褴褛。每一位战士坚定的目光里闪着一颗闪闪发亮的红星,他们与恶劣的自然环境作斗争、与穷凶极恶的敌人作斗争,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他们既像那雪山里闪闪发亮的红星,又像燎原之火一样的热情;他们就是《十四岁的长征》中的红军战士。
本书讲了红军战士不畏艰辛,翻山越岭,奋勇向前翻越雪山的英雄故事。其中的主人公是小丫和小麦,小丫无父无母,从来没有感受过母爱,从小被比丘尼收养,与我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同,他们14岁就去参军打仗了,虽然年纪小,但是他们肩膀上肩负着重任,他们是宣传队的队员。哪有他们的身影,哪就腾起一片欢笑;哪里战斗胶着了,哪里攻城受阻了,他们就奋不顾身的出现在哪里,用语言的力量激励着队伍前进;他们总是闲不住,编快板喊口号搞动员。他们就是政委做政治工作的左膀右臂。
翻越的雪山像一幅奇异壮丽的画,可是实际上却像一个无底洞,危机四伏。上了雪山,高海拔的紫外线照射在雪地上,折射出强烈的光线,时间久了,人的视力慢慢地就会变得模糊不清。小丫就遭遇了可怕的雪盲之症。我万分焦急,雪山之上处处悬崖峭壁,还有可怕的裂缝裂谷,如果不小心,一脚踏空……后果不堪设想!我恨不得立刻把她送进医院救治,可是在那冰天雪地里,哪有医院啊连一座小屋都没有。有的只是几匹瘦马,他们抓着马尾艰难地在与腰同高的雪地里前行……雪山之巅,气候瞬息万变,那刺骨的雪花伴随着鸡蛋大的冰雹铺天盖地而来,砸的人痛不欲生,更何况没有任何防范措施的红军了。满天的冰雹下来,无处可躲的他们全身伤痕累累,惨不忍睹!
文中另一个小红军亦深深打动了我,他就是小麦。当小丫身患雪盲时,小麦不离不弃紧紧地牵着小丫的手,走过了很长很长的路;最让我感动的是那小麦的饼,对我们而言微不足道的半块饼,在雪山上,大家都没吃没喝,哪怕是半块饼都是非常珍贵的。小麦舍不得吃一直留着的半块饼,却在最危急的时候给了他的战友杨明生,杨眀生在快饿死的情况下也只吃了一口饼,又把饼留给了更需要的同志,看得我泪流满面。可是在当下,有很多人在危难时刻谁会把这可以救命的半块饼给别人吃呢?肯定说“我自己吃还不够呢,还要给你”。在战友们饥肠辘辘、士气低下之时,小麦竟然开始唱歌,哪怕自己已经有气无力,也要激励战友前进!我们要向革命先辈学习,摒弃自私贪心,发扬互帮互助、舍已为人的革命友谊。
在这么艰难的环境下,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成功翻越雪山,冲出敌人的包围圈,创造了历史奇迹……是信仰的力量!他们在党的带领下,在毫无防护装备的战争中,却只靠着自己的双脚成功跨越了雪山。小战士们,年纪虽小,但有志向,有理想,有毅力,有智慧,共同的信仰支撑着他们,不畏一切艰难险阻在长征的道路上并肩前行……我们是今日之少年,理应学习并传承红军精神,开启崭新的长征之路,创建我华夏之未来!
篇五: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红军精神,薪火相传
当“长征”这两个字印入我眼帘时,我的脑海中便浮现出了一支队伍,他们绵延千里,顶着风雪,在恶劣的天气下艰难前行,他们帽子上的那一颗红星闪耀着别样的光彩。红军队伍根据党的指令前行在正确的道路上;走过大草原,爬雪山……他们的成功放在现在的21世纪也是奇迹般的存在。怀揣着对革命先烈的崇敬之情,我摩挲着眼前这本——《十四岁的长征》。
当我带着沉重、敬畏的感情翻开书的一刹那,思绪像潮水一般淹没了我,带着我回到了那个特殊的时代。我的思想跟随着几乎和我同龄的主人公小丫、小麦踏上了万里长征的第一步。当我还在爸爸妈妈怀里的时候,当我还在明朗的教室里孜孜不倦的学习,他们就已经跟随红军过草地,飞夺泸定桥,强渡大渡河……成为了一个个久经沙场的小战士了。这本书主要描绘了小丫、小麦在爬那严峻的雪山时的各种困难与点点滴滴。
年幼的小丫无父无母、无依无靠,是一个孤儿,自小被庵堂里的比丘尼所收养。她从没有在爸爸妈妈臂弯中享受天伦之乐,也不曾有羽翼护她周全,因此她的童年一片黑暗。直到她看见了光——红军。那束光射进了小丫的心里,让她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爱。她便义无反顾的加入了红军,单薄的身体,脆弱的肩膀担任起了宣传队员的重任,她能歌善舞,帮助宣传队一起编口号,搞动员,在大家精疲力尽,饥肠辘辘时,用言语来激励大家,鼓舞大家继续前进。
从南方来的几个小战士看见了那如同壮丽的山水画般的雪山,远远望去,那雪山的顶峰晶莹剔透,散发着独有的光彩。正吸引着小战士们。让小战士们充满期待,甚至有些跃跃欲试。首长一再强调要带上所有衣物及充足的干粮,可本来就贫穷的小山村,哪里有那么多的干粮呢?连小丫手里仅有的御寒辣椒也是大娘硬塞给她的。但在这么恶劣的情况下,也没有打消小战士的亢奋、期盼。
渐渐地那些兴奋的念头退去了,雪山暴露了它可怕的真面目,战士们开始呼吸困难,全身无力,我明白这是高原反应,由于氧气稀薄,使人喘不过气,头痛欲裂。我不禁为小丫捏了把汗,她才14岁啊,以她心中必胜的决心能带她活着走出雪山吗?一个个战士因为体力不支跌倒在地,就再也没有起来过,还有些战士因为失温,在雪地上成了一尊冰雕,看着这些革命先辈英勇牺牲,我的心情越发沉重,他们为了心中的理想和信仰,与敌人展开殊死搏斗。为了创建一个新中国,能够人民过上没有战争的和平生活,不惜献上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我对他们产生了一股浓浓的敬意,他们就是这世上最可爱的人!
雪上本就危机重重,更令我揪心的是小丫,在茫茫白雪中患上了“雪盲症”,我多想将小丫从书上接出来,给她足够的衣服取暖,给她充足的食物填饱肚子,给她最好的治疗,使她重见光明,可我什么也做不了,只能拎着心,默默翻动页面。急切地想看小丫是如何战胜困难的……勇敢坚毅的红军小战士并没有放弃。小丫心中坚定的信念战胜了恐惧,她紧紧拉着小麦的手,拉着马尾巴,一步步艰难地行走在齐腰深的雪地……
年仅14岁的小丫在重重困难下,在恶劣的环境下并没有退缩,义无反顾地跟随红军部队前行。我想信念应该是一颗火种,在她心中熊熊燃烧,鼓舞着她勇往直前。那么多革命先辈挥洒热血,献上了他们宝贵的生命,为了铸就强大的中国。作为今日少年我有很多话要对先辈们诉说,你们用热血铸就而成的新中国,已是你们想象的模样。如今的华夏盛世,不负你们所望!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吾辈少年必将铭记历史,不忘初心。吾辈少年必将传承精神,勇往直前,建设更加强大的中国!
篇六:十四岁的长征读后感1000字
“不让任何人饿死在雪山上”。这是翻雪山前,首长给炊事班战士们的任务。为了完成这项艰巨的任务,炊事班的战士们前赴后继,前面的倒下了,后面的挂着泪珠跑过来,挑起锅继续前行。这是我在读了《十四岁的长征》后,时时浮现在我脑海中的场景。88年前在中国大地上开始的那次二万五千里长征,曾是人类历史上的伟大壮举。在这群翻雪山、过草地的红军中,也有比我年纪大不了多少的小战士。就在这样恶劣的自然环境下,他们有志向、有理想、有毅力、有智慧,为了共同的信仰支撑着他们不畏惧一切困难险阻,在长征的道路上并肩前行。
而在古今往来又有多少名人、名事,同样的表现出了这种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
屠呦呦与她的团队,不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吗?疟疾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世界性流行病。它如一个魔鬼,肆意地夺去人的性命。屠呦呦临危受命,与她的团队开始奋斗。他们查古医籍、访老中医,从2000多种方药中整理出《抗疟单验方集》。经历190次实验失败后,在第191次实验中发现了抗疟效果为100%的青蒿提取物。屠呦呦在发表获奖感言时说过:青蒿素研究获奖是中国科学家集体的荣誉。她深知:没有一件了不起的事情,是能够一次出成绩的,往往期间需要经历一次次的失败,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当夜晚降临的时候,一盏盏电灯闪闪发亮,照亮了黑夜。可你是否知道100多年前,爱迪生为改良电灯,开始用各种材料一次次的试验,一次次的失败。13个月的艰苦奋斗,试用了6000多种材料,试验7000多次。1879年,爱迪生终于用竹丝作灯丝,让灯泡可点亮1200小时。几十年后,爱迪生又对电灯进行了改进,用钨丝作灯丝,并在灯泡内充入隋性气体氮或氩,这样,灯泡的寿命又延长了许多。这就是我们现在使用的钨丝灯。
联想到我自己,有时候在遇到某些事情时会打退堂鼓。记得刚开始接触钢琴的时候,我凭着对弹钢琴浓厚的兴趣,非常认真练琴,进步也很快。可是,渐渐的,练习的曲子越来越难,弹琴的感觉也越来越枯燥。每天,我都要坐在琴凳上练习一小时,尤其是练习莫扎特的《土耳其进行曲》时,要用一定的手部力量去弹,同时还要配合脚踏,做到手脚协调,一遍练下来真是“腰酸腿疼手抽筋”啊!以前对弹琴的新鲜和好奇荡然无存,取而代之的是消极磨蹭对抗练琴。直到一天晚上,电视里正在播放著名钢琴家郎朗的表演。妈妈指着郎朗对我说:“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郎朗练琴的艰辛不是一般人所能做到的,要成为闻名世界的钢琴演奏家,只有不放弃才会有成功!”看着郎朗的华丽表演,听着妈妈的谆谆教诲,我又坚定了信心。是的,我不能因为小小的挫折就打退堂鼓。于是我重振旗鼓,静下心来,反复地练习,终于在合上琴谱的情况下,弹奏出完整的曲子。此时我内心无比喜悦,练琴的艰辛和枯燥,仿佛化作了美妙的进行曲,欢快地在空气中流淌。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红军那样坚强不息,在困难面前绝不低头的精神是我学习的动力。只要对自己不怕困难,有信心,努力学习科学知识,就一定能取得成功。